中交集团7项目荣获ENR年度全球优秀项目大奖,印尼万三项目上榜
近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杂志(ENR)公布2022年度全球最佳项目奖,中交集团共有7个项目获奖,获奖数目再创新高。它们是:云南华丽高速公路项目、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香港新围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印度尼西亚吉松达乌收费公路三期项目、喀麦隆雅温得-杜阿拉高速公路项目、喀麦隆雅温得城市综合体项目、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项目。
根据公布结果,今年共有来自6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项目获得机场港口、公路、桥梁隧道等类别的全球最佳项目奖或优秀项目奖。这是ENR杂志组织的第10次全球最佳项目评选,中交集团已连续5年荣获ENR全球最佳项目和优秀项目奖项。
ENR全球最佳项目奖的评选不仅注重项目的安全性能、创新、挑战和设计施工质量,还特别强调项目全球团队的多样性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同时考虑项目对当地社区及建筑行业的影响。
公路类最佳项目
云南华丽高速公路项目
云南华丽高速公路项目由中国交建参与投资建设,总承包经营分公司代表中国交建管理,管理段落长67.09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批复路基标准宽度25.5米。其中关键控制性工程金安金沙江大桥,是世界范围内在“三高地区”(高海拔、高差大、高地震烈度)建设的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最大跨径的山区峡谷悬索桥。该段高速公路属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内唯一一条东西向高速公路,对加密中国西南部高速公路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丽江南连大理通东盟、北接迪庆进藏区、东经华坪入川渝、西过保山至南亚的重要大动脉。
机场/港口类最佳项目
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
泛地中海公司承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是中以两国基建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新建2.1公里防波堤,两个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两个6万吨级码头泊位,港池航道疏浚约800万立方米,陆域回填约70万平米。该项目对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发达国家水工市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项目建成后,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16万标箱,将改写以色列没有17米以上深水泊位的历史,可供马士基“Triple-E”级集装箱船靠泊,成为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站,对提高以色列的人民生活,降低物价,促进当地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务处理类最佳项目
香港新围污水处理厂项目
香港新围污水处理厂改善工程第一期项目是香港政府渠务署目前最大的单体项目,由安乐-得利满-中国港湾组成的联营体共同承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大楼、泵房、化学一级加强处理室、污泥脱水厂房、紫外线消毒厂房等21个楼宇建筑,行车路554米,排水管道1500米,绿化工程6593平方米以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和系统。本项目的顺利完工和投入使用,取代原有的污水处理厂,在增加日均污水处理量的同时,升级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对香港新界西北地区未来人口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类”优秀项目
印度尼西亚吉松达乌收费公路三期项目
中国路桥承建的印度尼西亚吉松达乌收费公路三期项目位于西爪哇省万隆地区,连接万隆市与西爪哇国际机场,是爪哇岛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长10.575公里,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项目于2018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21年12月22日提前完工通车。项目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项目建成后,有效改善了西爪哇岛的交通网络,不仅极大缓解了万隆地区的交通压力,便利了沿线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雅加达经济圈的多元化发展,加强中印尼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公路类”优秀项目
喀麦隆雅温得-杜阿拉高速公路项目(一期)
一公局集团承建的雅温得-杜阿拉高速公路(一期)项目位于喀麦隆西南部,是喀麦隆建设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是联结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与港口城市杜阿拉的重要快速通道。项目全长59.3公里,工程建设内容包含路基路面、桥梁、防护、排水、交通附属设计、机电工程等,项目设计和施工均使用法国规范,设计时速110公里。项目的成功实施缩短了雅温得到杜阿拉的通行时间,极大节省了物流成本。项目在科技创新、属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喀麦隆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综合开发类”优秀项目
喀麦隆雅温得城市综合体项目(一期)
一公局集团投资建设的喀麦隆雅温得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市中心520大道南端,处于喀麦隆政治与商务中心区核心地段,是集商业、酒店、办公和住宅一体的综合性社区。项目总占地面积18504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8600平方米,工程建设内容包含两栋住宅楼、园区绿化、配套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雅温得首都中心城区的商业和居住环境,推动城市中心的发展。
桥梁/隧道类优秀项目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
2020年12月24日,由公规院设计、二航局和二公局参建的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南京长江五桥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全长4.1公里,主桥长1796米,两个主跨均为600米,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在设计建造过程中首创了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索塔,有效提高了结构性能和长期耐久性,大幅降低混凝土用量和人工投入,使索塔建造从劳动密集型迈入工厂化制造、现场组装化架设时代;研发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并应用于钢-混组合梁桥面板,形成了轻量化高性能钢-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结构,优良的结构性能使钢-混组合结构具备了千米级跨越的能力。项目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南京区域骨干公路网,缓解了南京主城和江北新城的过江交通压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