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南洋领导层领导班子调整
日前,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召开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大会。集团宣布了关于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主要领导调整补充的决定:钱良忠同志任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再担任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陈鹏同志任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波同志不再担任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钱良忠
高波目前担任中建集团海外部总经理、中建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
企业基本情况
中建南洋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设立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由中建股份直接管理的四大海外机构之一。中建南洋1992年成立于新加坡,现已成长为当地领军企业。中建南洋实现业务类型的多元化,涵盖房建领域、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以及机电安装,中建南洋涉足区域市场,在马来西亚品牌形象也初具规模。中建南洋为新加坡政府及企业打造了一系列优质工程,累计承建项目个数215个, 先后建设教育学府18所,为新加坡打造优质教育基地。承建“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政府组屋单位45,291套,精品私人公寓29,997套。在新加坡,每25个人中,就有1人居住在中建南洋承建的房屋中。建设医疗中心4个,参与建设轨道交通地铁站8个,各类高档酒店、商业中心和公共项目18个,以及其他各类型项目34个。相伴衣食住行。中建南洋累计实现新签合同额 116.9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 88.4亿美元,实现利润总额 3.97亿美元。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建筑作为践行“国际化”的先行者,于1992年在新加坡组建成立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在新加坡发展的新篇章。
1992年至1997年,是中建南洋公司在新加坡艰苦创业的初创阶段。在此期间,中建南洋公司逐步熟悉新加坡市场,建立适应当地市场的管理体系,开展劳务服务、分包工程、联营合作等业务,并开始承包小型工程,于1993年6月中标第一个项目圣淘沙火山馆。公司在向新加坡行业企业学习国际一流管理经验的同时,引入中国高效的劳动力资源,为当时新加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建南洋公司1992年正式组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新加坡经济及建筑行业,中建南洋公司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临机应变,采取各种措施化危为机,实现了资质业务双突破。成立仅6年时间,中建南洋公司就在新加坡市场获得房建8级的最高资质(现在的A1最高资质),不再受投标金额和项目类型的限制。与新加坡建设局合作在南京设立考试中心,负责安排赴新中国劳务工人资格考试,这一业务与施工主业形成了公司当时的业务发展“两翼”。“两翼”的形成以及后续项目的顺利履约,使公司转危为机,承接了多类型的总承包项目,经营逆势增长,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同时,公司还承接了私人公寓和政府组屋等住宅工程、教育设施等公共工程项目。共和理工学院、英华学校、中华游泳会、盛港体育馆、锦禧酒店(乌节路)等工程均为这一时期的代表项目。
2007年以来,新加坡建筑市场从复苏转向活跃。中建南洋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秉承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积极主动融入新加坡政府“智慧建造”国家发展战略,承接的项目类型丰富多元,公司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司进一步聚焦发力传统优势主业,作为新加坡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建南洋公司拥有5个新加坡建设局最高A1资质,承建“居者有其屋”计划下的政府组屋项目共计45,291套,承建精品私人公寓共计29,589套,新加坡每25套住宅单位便有1套由中建南洋公司倾力打造。
在巩固原有住宅市场的基础上,中建南洋公司还拓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建筑、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成功中标杜克新加坡国立医学院、金文泰商场、武林广场、新加坡大士水厂、康宁山综合体等一系列在当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
为积极响应新加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2011年,公司凭借深厚的行业履历和项目管理多维度的优异记录,成功进军基建领域。以最早竣工、屡获殊荣的加基武吉地铁项目为起点,公司累计承建了8个地铁隧道项目;承建新加坡跨岛线的首个大直径隧道项目,实现中国建筑在海外市场大直径隧道项目市场突破。十年磨一剑,公司成功巩固了中国建筑在新加坡基础设施领域的品牌地位。
此外,公司创新投资模式,持续提升服务主业能力。2017年,公司独立拓展房地产业务,通过独立及联营模式承接了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首个独立承建的庭·维苑项目已竣工交付,该项目在开盘时创近年来新加坡私宅市场开盘销售纪录,在新加坡成功打响中建地产品牌。在此基础上推动区域化发展,自2016年起,公司积极辐射新加坡周边市场,已成功布局马来西亚,中标吉隆坡生态城、新山宜家等重点项目,与业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品牌效益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