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23)

国际工程与境外投资   2023-09-29 06:00:00

“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报告

(202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百年变局、统筹把握发展大势,开创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10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能源领域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是我国与共建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抓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我国始终秉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务实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为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全球能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报告充分展示10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丰硕成果,并提出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建议,供参考。

cBnQtuzyaVCUX0Z4Lx2S6EFW7PqhmTvl.jpg

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历程

自2013年提出至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如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惠及全球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大事记

2013年9月和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014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进一步阐释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则。

2015年3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构筑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框架,就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问题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阐释,为共建“一带一路”描绘了宏伟蓝图。

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畅通“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以“互联互通”为核心,高层引领统筹推动包括基础设施、资金、信息、人才、贸易、政策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随后,国家各部门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形成“中央引领、部委政策配套、地方规划跟进”的“三位一体”模式。

2018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在项目建设、开拓市场、金融保障、教科文卫体等领域交流、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防范境外风险等方面下功夫,更好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就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际合作明确指出,要促进“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积极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中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要素助力国内能源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2022年10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ZXGmQxWTLJnfFPwI7NMH2sAYvg9BdRpV.png

国际合作网络持续扩容

zMvgYDTxo9Eb2iP5h0qOKXaZldJm3kfj.png

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日臻丰富完善。2017年和2019年,我国先后成功主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化交往、增进互信、密切往来提供了重要平台。

高峰论坛沟通卓有成效

BlciXbPo1O0Gs9NVvCaRSpgFj4n2tAzZ.png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情况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10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凝聚能源发展共识,在能源投融资、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贸易、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促进能源领域共同繁荣,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一)能源合作顶层设计顺利完成

10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深化政策沟通,凝聚能源发展的更多共识。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日益紧密,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工作持续开展,有力促进了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先后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近百项,签署了100多份能源合作文件,与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能源合作规划,在能源贸易、投资、产能、装备、技术、标准等领域开展合作。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日益紧密。2017年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雏形初显。

2018年10月18日,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江苏苏州举办。来自29个国家和经济体的能源部长、副部长和高级官员,7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高级代表,53家中外知名能源企业负责人等共6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17个国家发布《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2019年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在北京正式成立。30个伙伴关系成员国的能源部长、驻华大使、能源主管部门高级别代表出席成立仪式,并共同启动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仪式上,成员国共同对外发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原则与务实行动》。作为首个由中国政府发起的政府间能源类多边机制,伙伴关系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能源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2021年10月18日,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山东青岛举办。来自28个国家的能源部长和高级别代表、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9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共6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伙伴关系成员国共同举行了扩员仪式、正式成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并通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章程》,发布《“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青岛倡议》和能源国际合作最佳实践。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能源互利合作,促进各参与国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各参与国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伙伴关系成立以来,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3年5月召开了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并按照需要开展部长级培训班和能源合作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伙伴关系还致力于推动政府间政策交流与合作意向沟通,搭建双、多边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平台,推动能源领域务实合作。

8tyTLhj5WUc6XQal1GCPu3DIpg9YOxqo.png

目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包括中国与阿富汗、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玻利维亚、柬埔寨、佛得角、乍得、东帝汶、赤道几内亚、冈比亚、匈牙利、伊拉克、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耳他、蒙古、缅甸、尼泊尔、尼日尔、巴基斯坦、刚果(布)、塞尔维亚、苏丹、苏里南、塔吉克斯坦、泰国、汤加、土耳其、委内瑞拉、古巴、摩洛哥。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成员国数量最多、活动最为丰富、成果最为务实的高质量合作新平台。

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工作持续开展。10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先后共同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中国—阿盟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中国—中东欧国家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等5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聚焦政策沟通、规划对接、能力建设、技术交流和联合研究,有力促进了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wOixgn0bqfKleo4JPNR1IL2tY7Sdr9Ta.png

PszYoZ2buymf5nJE94SAhlTWBaIvxcke.png

(二)能源投融资水平不断提升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经济发展。2013—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5.8%;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能源领域累计投资额约占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总投资额的40%,其中电力部分占能源投资一半左右。“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大大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共建国家民生福祉。

EXuNIlbJUmfvAFWxiPS4sB9qZna578Oz.png

zInL7Way2pN6mMvxXcGUOfuHBwDCsdoe.png

jLsk8fIRGgdhD0KZmlXONTn43FobpAWV.png

ghCH6FUWAr7Vp1ikxPMoyERIzYbSXL0Q.png

(三)能源基础设施联通持续推进

10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亮点纷呈。2013—2022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这些工程涵盖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更大范围促进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更广领域拓展了区域国家能源合作,为能源资源互补协作和互惠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qzhMAXcuaVpyF7PiKkrUs54gjlJYCQeB.png

S8pYPx50RKlqTWMXCmwk7aE6bAf9QzIe.png

(四)能源贸易规模逐步扩大

10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同时,我国从沿线国家的能源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石油进口占比在半数以上,在有力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能源共赢发展的同时,也为保障全球能源市场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yHdhcWOUtVb7Brwz2mQTijGPZL1Nl0ME.png

p5QOAJS2u1i0RWtMk3BNUVraCePzfqv8.png

(五)能源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10年来,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我国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协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绿色转型,共享科技进步红利,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道,共同引导全球化创新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PAMuJbWwLGxYqXo52dKs8CBDnFljfeVS.png

3tGBfsHyk4DJhcXEaoplPigbvK5NYICx.png

“一带一路”各重点能源领域合作情况

10年来,在我国与共建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在油气、电力、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充实,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一大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一)油气领域积极完善全产业链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集中了俄罗斯、中亚国家以及中东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油气合作以上游勘探开发合作为重心,向包括工程技术服务、炼化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合作方向迈进。

qyrEunlZgbMz20Rx3OmJsNQi1tf64Ij9.png

kY4LdS2GRZq0rzJItQic6evlKsu31obA.png

在油气工程服务领域,随着油气资源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多元化快速发展,规模大、需求稳定的油气工程服务市场为我国油服行业开展业务提供了良好机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工程装备不断输入中东、印尼、缅甸等海外市场,帮助当地建立起石油工业体系。中国企业建成伊拉克米桑油田、乌干达阿尔伯特湖油田等标志性工程,打造新一批“中国名片”。

Bj5yp349WePAnYOHCdogfsuhLTFwDbXZ.png

(二)电力领域开展全方位国际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集中了全球GDP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电力需求增长迅速,为电力国际合作带来巨大市场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电力开发、电力建设、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纷纷投身海外市场,形成了投资、施工、装备、标准全方位“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

在电力投资方面,煤电项目加速退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蓄/变电站、输变电业务正成为电力领域新的增长点,电力境外投资低碳化态势清晰显现。2017—2022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累计投资总额达475.11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共24个,投资总金额33.81亿美元,主要涉及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气电、矿产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从项目数量看,新能源是对外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领域,占比约58%,其中太阳能发电占比33%,风电占比25%。

在电力工程承包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电力行业建设,承担了埃及、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国家骨干电网建设工程,工程技术服务实现了全面“走出去”。2017—2022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合同总额累计1997.71亿美元。2022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年度新签订境外工程承包合同项目191个,合同金额327.71亿美元,对外承包电力建设工程完成营业额总计216.8亿美元。新签境外工程承包项目涉及5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项目占比分别为49%和26%。截至2022年底,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3759.71亿美元。

KmDAtB7yx2TcJfvWZs4urRw3GQl95eP6.png

在电工装备出口方面,我国电网设备门类齐全,形成了输电、配电、变电、用电等竞争力较强的电工装备产品系列。通过贸易出口、EPC带动、海外投资建厂等方式,产品输出到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形成了诸多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工装备品牌。

在电力标准化方面,“一带一路”电力合作不断推动技术标准软联通,促进各国互学互鉴。2022年,亚太电协和澜湄区域等国际区域标准化实践持续推进,中日、中德无线充电标准与技术、电动汽车标准交流顺利开展。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我国发布了《电动汽车信息交换 第2部分:用例》(IEC 63119-2)、《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特性 第1部分:稳态条件》(IEC TR 63363-1)等11项IEC国际标准,成功立项电动汽车ChaoJi直流充电接口、电力机器人术语等17项IEC国际标准。

(三)清洁能源合作为沿线国家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在应对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两大挑战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近年来,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和有效依托。

PewamrhfnDbRvo4HWMBIQFSN1X59G0si.png

KbdI9xRU6S1ohLkl2OtQqf4veXc0Jrgm.png

hq5Ptn2j1LHlQFvN9V64GuJWxfrpI03U.png

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取得的工作成效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受益者。10年来,我国能源企业深耕海外能源市场,促进中国品牌“走出去”,扎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能源央企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骨干力量

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央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加快“走出去”。

油气企业深度参与全球能源业务

“三桶油”是落实油气国际合作的重要主体,通过投资、贸易、工程服务和产能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各国企业共同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上百个项目落地。

sTe64S2arRIEncm8KUZG7v0bOkJAquDd.png

GZ7DbV2WrwvJq5xRuKIpzMs9HmSal03T.png

68NY7DOkU5hEGjSzwrsoTgX9n10uVMZp.png

电网企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网建设

电网企业稳健开拓国际市场,初步实现了全球布局,在海外投资的多个输配电项目实现稳健经营、取得较好投资收益,并带动我国电力技术、装备、工程和标准“走出去”。

5sXcrRLpH4uGAiBWfSgxw79KdOMabyt0.png

6cqm3ZVQHdIyRo8WeUMhu7LkX4tNGSwT.png

发电企业立足产业优势推动共建共赢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广核、三峡集团等发电企业立足产业优势,深化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成功建设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一系列重大跨国能源并购,为当地提供优秀的能源电力解决方案。

7eqbFYgok1KZHi2zh5a9SxCJlWQIfDwR.png

电力工程企业打造“中国建造”金字招牌

作为能源电力建设“双雄”,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以提供能源电力建设服务的角色,走向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心舞台。

1sclakY0GZfi26jPXbonEp3x4HWIuAMN.png

BEvnOxQ75lPaA8XTD0bjrVZpidHSkgW3.png

电力装备企业推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以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为代表,我国电力装备企业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进行重点布局,参与全球高端装备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哈尔滨电气是我国重要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重大装备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走出去的基础上“走上去”,电站工程从东南亚地区传统市场,向东欧、中东、南美等地的高端电力市场挺进。实施了迪拜哈斯彦电站项目、厄瓜多尔美纳斯水电项目、巴基斯坦必凯1180兆瓦联合循环电站总承包项目等标志性项目。

东方电气早在1985年4月就取得外贸经营权,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方电气用数以百计的合作项目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助力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上海电气自1993年取得首个海外工程以来,加快“走出去”步伐,累计承接100多个海外电力工程项目,建成海外220千伏及以上等级输配电里程数超2000公里。其中,与全球40余家国际化企业合作的迪拜700兆瓦光热+250兆瓦光伏EPC项目是全球装机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光热光伏新能源项目,巴基斯坦塔尔能源一体化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和“中巴经济走廊”重点推进能源合作项目。上海电气在国际化项目实践中,探索出了海外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为中国企业出海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能源民企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成为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

5lu1DreJnhMkj64RQz3BA2EcS0yGx8Co.png

Frt3e6w54XmJglIHMuybqiGf2CZYBkd7.png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建议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维护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不断开创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一)深入推进与重点能源资源国互利合作

巩固拓展能源贸易合作渠道,优化境外合作布局,加强海外油气合作体系建设,增强投资开发、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咨询设计和金融服务等各环节联动,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的规划、共同制定相关标准,保障能源输送高效畅通,加强能源市场建设和价格稳定机制方面的交流,以企业为主体、以基础设施为龙头共建境外能源经贸产业园区。

(二)高质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合作

发挥我国新能源产业优势,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充分对接共建国家绿色能源发展需求,巩固和拓展绿色能源战略对接,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绿色能源合作。因地制宜采取贸易、工程承包、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三方、多方市场合作,推动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绿色能源最佳实践项目,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

(三)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合作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等旗舰活动,推动能源政策交流和项目对接,促进能源互利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APEC等能源合作平台作用,为构建国际能源治理新秩序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与主要能源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讲好中国能源故事。

(四)强化境外项目风险防控

做好内外统筹、协同发力,加强与共建国家协同协作,深化风险防控领域多双边合作,帮助共建国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共同细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狠抓风险防控制度落实,引导境外项目企业落实好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好“走出去”前的风险综合评估,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前置风险防控关口,深入细致做好风险评估预警和应对处置预案,努力提高境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栅洁.十年共建结硕果 携手共进向未来 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J].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3年第6期.

[2]中方将于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一带一路”十年建设成果.新华社国际,2023-08-31.

[3]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国新网,2023-03-02.

[4]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新网,2023-04-12.

[5]“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国家统计局官网,2022-10-09.

[6]赵烁.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基于“一带一路”视角[J/OL].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13[2023-09-07].

[7]周进.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历程、主要成果与重要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30.

[8]肖新建.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内涵[N].中国能源报,2023-07-19.

[9]大道致远 携手共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立3周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2022-04-27.

[10]“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持续深化[N].经济日报,2023-04-30(006).

[11]别凡.中国清洁能源装备助力“一带一路”沿线绿色转型[N].中国能源报,2023-08-21.

[12]十年结硕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再出发.中国新闻网,2023-05-25.

[13]绿色经济助电力企业走出去.中国经济网,2023-07-18.

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内涵

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深刻理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

AhN8lgsFae2L15BSoDTEibnI97u4jrXC.jpg

▲图为中国风电整机商远景能源为越南和平5号风电项目提供的陆上智能风电机组。远景能源/供图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我国先后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近百项,签署了100多份能源合作文件,与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能源合作规划,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更多惠及沿线各国人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绿色、包容的能源未来,可以共同维护国际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打下坚实的能源合作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深刻理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衡量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安全有保障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能源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深刻论述。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致贺信,指出“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们愿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大论断,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其内涵。具体来看,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创新引领的能源合作。围绕促进全球能源技术变革,加强双多方技术攻关、创新成果应用,凝聚共识、促进多方共赢。第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以能源绿色发展为重要内容的合作。强调以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能源大力发展为重点方向,促进合作双方的绿色低碳化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第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开放的能源合作。强调合作双方或多方不搞封闭的小圈子,是基于多方共赢的开放的合作格局。第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共享的能源合作。强调要推进合作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合作双方民生福祉,通过能源合作使双方人民都能分享能源普遍服务和现代化发展机会。第五,“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维护共同能源安全的合作。强调保障共同能源安全的目标,既要保障消费国的足量能源供应来源,又要保障生产国的稳定能源消费市场,既要保障消费国的经济合理能源品种输入,又要保障生产国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和动力。

二、深刻理解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共同维护国际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美西方国家设置技术壁垒、实施技术封锁、组建技术联盟等,增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乌克兰危机后,国际能源资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风险。在此背景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重点,以加强能源合作为重要内容,以倡导能源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感召,可以维护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发展正义,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恪守“共商共建”的多边立场、凝聚多元主体合力,构建“双向互动”的高水平开放格局,可以推进新型全球化,提升全球能源治理效能,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保障能源产业链安全稳定。

二是有利于有效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当前,以绿色低碳技术变革为重点的能源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的渴求。为此,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以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大力发展为主要方向,在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等领域不断加强协作,可以共建绿色低碳能源生态圈,为国际能源市场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以推进能源重大合作项目为抓手,加强上游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下游加工和销售,以及能源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具体项目合作,不断拓展相关国家合作广度、深度,可以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关系,积极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当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源头上看,要推动能源利用的低碳化、无碳化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可以进一步凝聚源头上减排共识,共同制定推进减排行动计划,分享低碳能源利用的技术应用,提升能源效率管理能力和水平,共同加强对各国居民环保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实现碳减排目标。

四是有利于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能源贫困,推动能源普遍服务,惠及沿线国家的民生福祉。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虽面临着挑战,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愿望有增无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合作,可以增加各国就业机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推进能源电力普遍服务,消除能源贫困问题,最终会大力增进各国民生福祉。

三、切实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和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务实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能源合作道路。要优化“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布局,巩固拓展能源贸易合作渠道,加强能源资源上中下游全方面合作,保障形成国际能源产品经济合理稳定安全供应体系。

二要坚持推进各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合作道路。要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研究推进与有关国家在核电、风电、光伏、智能电网、智慧能源、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相结合的政策,推动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

三要坚持融入和建设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走能源命运共同体的能源合作道路。要秉承开放包容理念,建设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能源互利合作,加强与各类区域组织、国际组织等能源合作和交流。

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增进民生福祉的能源合作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胸怀天下,分享合作机遇,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开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阅读1667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