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国际参与赞比亚项目 | 中非友好合作、科技赋能矿产资源开发
在神奇广袤的非洲大陆,赞比亚以其富饶的矿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铜矿之国”。中国同非洲国家设立的首个经贸合作区即坐落于此。
在合作区园区,中国在海外支持建设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铜冶炼厂——谦比希项目,正在中赞双方的共同运营下,有序生产、稳步发展。
2018年,国新国际携手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有色”),参与谦比希东南矿体的开发建设和设备技术升级项目。2019年,东南矿体完成建设并启动生产。
自投产以来,当年几近关停的谦比希铜矿焕然重生。项目承载“中非友好合作共赢”的使命,极大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谦比希项目场景
在中国参与开发前,谦比希铜矿曾因被破坏性开采多年,停摆了长达11年。
1998年,中国有色出资,与赞比亚政府达成协议,努力推动该铜矿的重启。中赞双方企业共同持股,以钉钉子精神合力克服大大小小的系列难题,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项目起死回生。
此后,项目陆续完成了主矿体恢复生产、西矿体开发建设、东南矿体探矿和开发建设,并配套建设湿法冶炼厂、火法冶炼厂,总投资超过17亿美元。
▲生产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井下采矿运输
谦比希铜矿地下水水量大、矿体产状复杂,生产面临巨大挑战,保障生产安全也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2019年,国新国际通过参与谦比希东南矿体项目,积极支持合作伙伴加快技术迭代,提升管理质效,推动项目进一步增产增效,延长矿山寿命,实现了矿山的机械化、信息化、无人化开采,打造了中企在非投资建设的首座“数字化矿山”。
通过数字化改造,项目建成智能化的生产控制中心,员工可遥控操作千米深井下的矿山开采设备。当出现异常时,先进的数字化系统还能提前预警。借助“数字化矿山”的添力赋能,大大提高了人工作业的安全性,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倚赖“数字化”革新的驱动,谦比希矿山采矿自动化水平较之前有了实质升级,采矿技术也得到了提升,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上,实现矿山开采量每人每天10吨。
项目的成功运营,令赞比亚当地以及刚果(金)等邻国的矿业公司都纷纷前来取经交流。
2022年4月,“谦比希铜矿数字化大盘区无轨安全高效开采综合技术”获得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份中国有色行业年度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也是对谦比希项目“数字化”革新成绩的充分认可。
▲中国-赞比亚经济贸易合作区
国际化企业要赢得“本土化”认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本地化员工队伍至关重要。
自参与谦比希项目以来,国新国际秉持ESG理念,支持中国有色为东道国可持续发展积极赋能,推动企业加快与当地共生并进的步伐。项目坚持实践“中赞合作,共同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赢得了员工的普遍赞誉。
东南矿体建设的井口员工服务楼,是赞比亚矿业企业中首个集多项功能的综合服务体,可提供洗浴、更衣、派班、修整等就岗前后全方位的支持呵护,员工“干干净净上班来,体体面面回家去”,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民众对“井下矿工”的刻板印象,让工作对员工的意义不再仅仅是谋生,也是尊严和自豪。
项目还举办“员工家庭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属走近生产运营现场,亲身感受融合现代科技的“数字化矿山”,一同分享“忠诚、责任”的荣耀。
据公开报道,项目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5000个,组建了由中赞双方共同组成的培训师团队,自主设计建造了地表培训基地和井下实训基地,定期推荐优秀赞方学生前往中国学习和实习。
伴随项目的重生和成功运营,矿区环境也在持续改观。与人们普遍印象中空旷无人、尘土飞扬的矿区不同,谦比希矿区可称得上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这里已经建成了中国-赞比亚经济贸易合作区,为落户企业搭建了集群式发展的平台——
已引入企业79家,投资超过了25亿美元,为赞比亚上缴税费近10亿美元,创造了超1万个就业岗位,呈现出一个规模宏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生态培育的重要引擎。
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也是国新国际成功运营十周年。国新国际致力于为全球伙伴国际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服务。运营十年来,公司始终践行“负责任、有使命”的投资承诺,用中国资本为全球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和文化交融注入积极动力,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