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2023年主权评级行动及2024年风险展望
伴随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反弹以及通胀率的相对下降,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增速普遍高于此前预期。随着部分地区的债务风险得到释放,2023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较2022年普遍趋稳,但部分低级别国家仍出现评级下调,主权信用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2023年,中诚信国际共完成了44次主权评级行动,涉及42个国家或地区,包括10次级别或展望调整,12次新评定,以及22次级别及展望维持。
2023年以来主要调级行动回顾
1. 2023年3月16日,由于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政府债务水平、银行业风险等因素,中诚信国际将美国主权信用等级下调至AA+g,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美元的国际地位支撑了美国很强的债务负担能力,但不断触及债务上限问题体现了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制度缺陷,且美国政府债务水平在AAAg级别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高利率推升了美国政府债务成本,对于债务可持续性构成挑战;随着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持续,美联储的政策路径选择面临多重挑战。2023年3月16日,中诚信国际将美国主权信用等级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并于5月25日,将美国主权信用级别下调至AA+g,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图1.中诚信国际对于美国主权调级情况
2. 2024年1月29日,中诚信国际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主权信用等级维持AAAg。
2023年,受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链受阻,以及高利率和高通胀对消费和投资的抑制,欧洲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但随着俄乌战争的常态化以及通胀的下行,欧洲主要国家主权信用风险趋于稳定。德国经济在俄乌冲突中受到显著冲击,2023年经济呈现小幅衰退且2024年预计维持低速增长,中长期增长潜力面临汽车行业转型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近期德国政治稳定性有所下降,上述因素均对其主权信用水平构成压力。意大利2023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情况有所改善,主权信用风险趋于稳定,但仍需关注其政府债务规模及政治稳定性;爱尔兰近年来经济增速高、抗冲击力强,财政实力不断提升,为其主权信用等级上调提供支撑。希腊经济增长超过欧元区平均水平,各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财政平衡能力持续增长,主权信用水平有所提升。法国、西班牙、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信用状况较为稳定。法国、西班牙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债务负担较高等问题,同时需持续关注法国的改革效果及西班牙的政治稳定性。
图2.中诚信国际2023年以来欧洲主权评级情况
3. 10月26日,中诚信国际发布公告,将以色列主权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地缘政治因素的全球影响正在上升,成为主权信用级别调整的重要因素,区域性争端的爆发导致地缘、经济的割裂进一步加剧。大国博弈、俄乌冲突等对经济格局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巴以冲突等区域性争端的爆发进一步增加了国际政治地缘格局的不确定性。2023年10月以来,以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武装团体与以色列军队爆发武装冲突,2023年10月26日,中诚信国际将以色列主权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主要基于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加剧了以色列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此外,大规模冲突将对投资和消费造成严重冲击,制约以色列经济的发展,并对财政构成压力。
4.中诚信国际先后发布公告,下调埃及、南非、巴基斯坦等国主权信用级别或展望。
在俄乌冲突以及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普遍面临财政及偿付压力,但债务风险有所分化。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国家债务风险已先后得到释放,IMF等国际组织的介入缓解了短期的偿债压力。2023年3月15日,巴基斯坦由于经济和债务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外汇储备已降至极低水平,主权信用等级下调至CCCg,下半年以来,来自多边和双边机构的低成本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巴基斯坦对外偿付压力,主权信用风险趋于稳定。但部分经济基本面较弱的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仍面临内外部挑战,埃及面临较大还本付息压力,2023年以来,作为IMF援助计划关键条款的国有资产出售进度慢于预期,造成政府外部流动性承压,货币贬值持续。南非社会风险长期高企,财政实力较弱且未来数年内财政负担预计再度上行,政策有效性受到不利的发展局面制约,同时改革计划推进缓慢,经济增长潜能将继续受到多重因素制约。
5.中诚信国际先后发布公告,维持中国、中国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的主体信用级别。
2023年以来,中国、中国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的主体信用水平保持稳定。2023年,中国政府的财政空间仍充足,国债增发亦为地方腾出可支配财政空间。同时,中国政府对于新动能领域的支持将支撑中长期经济的增长,充裕的外汇储备和对短期外债较高的覆盖率亦对主权信用实力提供较好支持,未来仍需持续关注控制新增和化解隐性债务的进程以及大国博弈背景下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风险。香港特区及澳门特区经济在服务贸易和内需恢复下反弹增长,具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以应对外部冲击,同时香港及澳门特区分别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繁荣的服务出口支持下保持了很强的对外偿付能力。未来仍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及外部冲击对香港特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挑战,以及澳门特区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
2024年主权信用风险展望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放缓仍是制约主权信用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增长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球利率水平可能在较长时期内维持高位,而财政政策或将在高负债背景下逐步缩减,美欧金融风险及经济衰退的风险依然存在,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不利影响,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在3%左右。内外需疲弱对于新兴市场与发展国家的经济前景形成抑制,经济复苏进程呈现非均衡的特征:南亚地区在2024年将保持高增长,但由于全球利率维持高位,对外偿付压力依然较大;俄乌战争对于中东欧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依然严峻,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经济增长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预计2024年中东欧经济增速将低于此前预期;东南亚将延续复苏态势,但仍面临高利率、全球贸易疲软等多项挑战;在国际油气价格中枢延续高位波动的预期下,中东北非、中亚产油国的经济将得到一定支撑,但随着巴以冲突持续发酵,其连锁反应将导致一些经济和债务状态较为脆弱的非产油国面临潜在的经济下行和财政困难;拉美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其中阿根廷由于政策大幅调整,经济或面临持续萎缩。
图3.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预测
伴随全球债务水平的普遍抬升,部分国家的财政债务风险仍值得关注。目前,美国在政府缺乏可靠的财政巩固措施的背景下,政府债务风险有所上升。截至2024年1月末,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存量已经超过34.1万亿美元,当2025年重启债务上限谈判时,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可能达到40万亿美元,届时两党博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主权信用风险仍值得关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先后面临来自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等一系列外部冲击,部分国家债务快速累积且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债务压力依然较大。南亚、拉美地区的债务风险已得到阶段性释放,IMF等国际组织的介入缓解了短期的偿债压力,但阿根廷、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自身基本面较弱的国家仍面临较高的外部脆弱性,短期内难以实现债务的可持续;中东欧国家普遍仍处于债务风险累积的阶段,且伴随军事开支的上升,债务压力显著增加,其中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债务风险较为突出。
在地缘政治博弈日渐激烈、安全局势趋于复杂的背景下,叠加“全球选举年”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成为抬升2024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在全球政治格局日益复杂、中美对峙格局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大国博弈与竞争合作关系趋向复杂,经贸互相依存的需求也愈发让步于各国的政治与国家安全议程,地缘政治风险和其外溢作用成为影响主权信用级别调整的重要因素。目前,俄乌、巴以冲突长期化、外溢化趋势加剧,随着俄乌冲突延宕,冲突双方重启谈判仍面临不确定性,而巴以冲突亦向中东区域进一步演化,解决前景充满挑战。此外,全球地区冲突多点爆发,朝韩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地缘政治风险普遍上升,同时也推升了政治及社会风险。苏丹、叙利亚、阿富汗、缅甸、海地等多国深陷人道主义危机,与恐怖袭击、社会动荡等联动风险上升,且多国极右翼政党上台增加了政治的不稳定性。2024年全球选举活动密集,包括美国总统选举,英国、印度、印尼、墨西哥和南非的大选,以及土耳其的地方选举,需持续关注各国的政局及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