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疏浚荣获“疏浚工程品牌企业”

中交疏浚   2024-05-26 15:32:57

在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承办的2024年中国建造品牌推介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评选出工程建设行业23个专业45家中国建造品牌企业名单,中交疏浚获评“疏浚工程品牌企业”。中交疏浚还举办了挖泥船智能疏浚作业系统发布会。该系统可实现“一键疏浚”和智能化疏浚,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640?wx_fmt=png&from=appmsg

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近年来,中交疏浚始终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品牌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中交集团“三核五商”新中交战略引领下,坚定不移实施品牌强企战略,秉承“经略江海、疏通世界”的企业宗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疏浚企业品牌。作为民族疏浚业的开拓者,坚持百年传承,引领行业发展;作为“国轮国造”的集大成者,坚持自主创新,勇当疏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先行者,坚持转型升级,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坚持百年传承

始终是引领中国疏浚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江大河,兴盛于大海大洋。疏浚行业因水而生,因城市发展而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人工疏浚方法开挖运河、疏浚河流、沟通水系以发展航运、排洪、灌溉的文明古国。19世纪末,中国近代疏浚业破土而出。189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海河工程局(中交疏浚天航局前身)成立,1905年浚浦工程局(中交疏浚上航局前身)成立,开启了中国民族疏浚业发展之路。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自诞生之日起,中交疏浚就作为中国疏浚业的开拓者,担负起民族疏浚产业的发展重任,在恢复国民经济、打通经贸窗口、繁荣港口事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书写了中国港航建设史上的发展传奇。传统疏浚业务方面,中交疏浚先后参与了国家各个时期重大工程建设,如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天津港,中国最大规模的集装箱港区——上海洋山深水港,中国最大型及最复杂的航道整治项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国国内最长的出海航道——广州出海航道疏浚工程,中国建设史上难度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岛隧及口岸填海工程等。

纵观中交疏浚百年发展历史长河,中交疏浚共创下中国疏浚技术领域的60余项第一,其中包括:1907年建立第一座泥泵站,开始利用疏浚土吹填造地,天津五大道正是由当时海河水底淤泥吹填形成;1909年建造中国第一艘内燃机动力挖泥船“金钟河”号;1921年建造第一艘自航耙吸挖泥船“快利”号;1951年承建新中国第一个海港疏浚工程“塘沽新港恢复建港”工程;1956年建造中国第一艘组合绞吸式挖泥船“北京”号,疏浚颐和园昆明湖,也开创了中国利用挖泥船对内陆湖泊进行疏浚治理的雏形;1980年在天津港铺设第一条穿越海底的水下管线,使排泥管线不再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1985年建造第一艘具有挖岩能力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津航浚215”轮,1997年设计第一项环保疏浚工程。

坚持自主创新

始终是主导疏浚装备技术的掌门人

疏浚行业是典型的装备密集型行业,也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一流的装备实力代表着企业战斗力、行业话语权。目前,中交疏浚拥有当今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疏浚船队,船舶总量174艘,年疏浚能力7.81亿立方米,绞吸挖泥船58艘,总装机功率57.64万千瓦,耙吸挖泥船33艘,总舱容量30.46万立方米;疏浚船队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中交疏浚积极突破欧洲强国对疏浚船舶和技术的垄断封锁,坚定不移推进“国轮国造”,打造了一支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现代化船队,投资建成亚洲最大、性能最强的大国重器“天鲲号”,亚洲最先进、舱容最大的“浚洋1”,自动化水平世界一流的“航浚6008”“航浚6009”等20余艘船舶,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是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的新跨越。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中交疏浚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瞄准疏浚行业世界施工技术工艺的先进水平开展高端与前瞻性技术研究,紧密贴近市场和项目需求加强工艺工法创新,建成世界最大、功能齐全的疏浚研究试验基地。“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创新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近五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9项、实用新型专利863项、著作权365项,牵头编制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7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坚持转型升级

始终是践行国家战略的先锋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交疏浚深刻认识国有企业“六个力量”的使命责任,坚持转型升级,以行业领军者的大局担当,担当起了国家“交通强国”“美丽中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中交疏浚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累计建成万吨级以上“海上航道”超过2400公里,在洋山深水港、港珠澳大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中担当主力。全面投身“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推动实施了永定河、锦江等十大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了上海市奉贤区吴房村等乡村振兴样板,走在了保护“绿水青山”、创造“美好生活”的队伍前列。主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拓展蓝色海湾、岛屿修复、海洋生态等业务,实施了汕头南澳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平潭大屿岛项目、海州湾日照港北区港口岸线还海修复整治工程等“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承揽中国交建迄今为止在海外的最大吹填造地项目——菲律宾马尼拉湾SM吹填项目,实施了马来西亚槟城吹填项目、科伦坡港口项目、香港三跑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疏浚工程等代表性项目。

转型升级发展之路注定艰辛,但中交疏浚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在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上取得了如下成绩:一是创新和完善了流域治理的“中交方案”。从顶层设计和项目策划入手,通过对流域治理技术体系、商业模式、融资方案、产业导入等方面进行筹划,形成了“一种模式、两个体系、三大转变、四项创新”的流域治理“中交方案”。二是策划落地了十大流域项目。先后策划实施了永定河、锦江等十大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三是深化“流域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流域内产业联动开发。探索实践了“流域治理+BOT”“流域治理+资产运营”“流域治理+土地资源开发”等模式,并在水环境业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运营资产。

阅读3589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