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再次撤离澳大利亚 3GW 绿氢项目:昆州政府断资引发连锁反应
据《日经新闻》3 月 19 日报道,继昆士兰州政府宣布停止资助后,日本岩谷公司(Iwatani)正式退出澳大利亚昆州陷入困境的 CQ-H2 绿氢项目。此前,该项目已因日本关西电力(Kansai Electric)2024 年 11 月的退出陷入停滞。
项目背景:多方财团接连受挫
CQ-H2 项目由昆州政府旗下公用事业公司 Stanwell、氨生产商 Incitec Pivot、日本丸红商事(Marubeni)及新加坡吉宝集团(Keppel)联合开发,规划在 2030 年代初建成 2.88GW 电解槽产能。
项目首阶段 720MW 工程原计划 2024 年完成 1.17 亿澳元(7400 万美元)的前端工程设计(FEED)研究(联邦政府出资 2000 万澳元,昆州政府注资 1500 万澳元),并于年内作出最终投资决策(FID)。
资金链断裂:右翼政府上台改变政策
2024 年 10 月昆州自由国家党(LNP)赢得选举后,拒绝了项目方追加 10 亿澳元资金的请求。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项目停滞,此前岩谷管理层在 2024 年 11 月(关西电力退出后、政府断资前)仍向股东表态:"FEED 研究按原计划推进,拟于 2025 年年中结合最终成本核算作出投资决策,视澳大利亚为 2030 年起供应链的优先供应源。"
企业考量:补贴不确定性成致命伤
岩谷在回应股东质询时曾暗示,昆州政府补贴申请的结果是关键变量。《日经新闻》指出,该公司退出后,项目剩余参与者(Stanwell、丸红、吉宝)将面临更大资金压力。
项目首阶段原计划 2029 年投产,年产 7.3 万吨绿氢衍生品,供应日本、新加坡及澳大利亚本土工业客户;全产能运行后年产量达 29.2 万吨。
行业影响:澳大利亚绿氢雄心遇挫
此次退出是继 2024 年南澳州重组 250MW 绿氢项目后的又一重大挫折,凸显澳大利亚绿氢项目面临的多重挑战:
1.政策稳定性风险:州政府换届导致补贴政策逆转
2.商业可行性存疑:FEED 研究显示成本超预期(首阶段投资或超 10 亿澳元)
3.国际资本观望:日本财团连续退出反映海外投资者信心不足
4. 各方回应:沉默中的未知数
截至目前,岩谷与 CQ-H2 项目方均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澳大利亚氢能分析机构指出,项目若彻底搁浅,将影响该国 "2030 年绿氢出口大国" 的战略目标,同时暴露新兴产业依赖政府补贴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