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1.31亿基金扶持电动汽车等行业发展
近日,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MITI)与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SC)正式宣布推出“战略共同投资基金(CoSIF)”,初始规模达1.315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2.14亿元)。该基金旨在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支持《2030年新工业总体规划(NIMP 2030)》中划定的21个战略行业及四大新兴领域的中小企业(SMEs)发展,标志着马来西亚在工业升级与绿色经济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
CoSIF是政府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的混合融资计划,政府按预设比例与私人投资者共同注资,重点支持NIMP 2030划定的21个战略行业及四大新兴增长领域: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电动汽车(EV)、可再生能源(RE)和先进材料(AM)。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将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优先扶持先进制造、数字化及脱碳领域的高影响力项目,例如:
绿色转型: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与低碳供应链建设;
产业升级:通过智能设备和工业物联网提升传统制造业效率;
创新孵化:加速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材料的本地化生产。
CoSIF是马来西亚落实《NIMP 2030》的首个国家级混合融资计划,目标包括:
吸引技术人才:通过资金扶持打造绿色科技与先进制造人才高地。
抢占产业先机: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赛道建立区域主导权。
平衡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协同,避免经济结构失衡。
专家表示,此次马来西亚用真金白银吸引全球绿色科技人才,旨在通过电动车、可再生能源赛道甩开邻国,巩固东南亚制造业枢纽,对标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加速新工业规划落地。
马来西亚钢铁产能发展迅猛
SMM整理世界钢铁协会(WSA)公开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消费及出口国家。最近几年,马来西亚的粗钢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从2017年的28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88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7%,同时,马来西亚在世界粗钢主要生产国的排名也逐步攀升,从2017年的第39名跃进至2024年的第21名,发展迅猛。
马来西亚的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关丹、槟城、雪兰莪州、马六甲州等沿海城市,这些地区港口物流条件优越,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根据马来西亚钢铁联盟的数据,马来西亚的钢铁厂数量众多,有239家,但普遍规模不大,除了马来西亚联合钢铁公司、马来西亚钢铁公司、金狮集团、中钢马来西亚及马来西亚东钢等几家大型钢铁厂外,其余均为中小型钢厂。目前,金狮集团和位于“关丹产业园”的联合钢铁的粗钢产能居于领先地位,两家钢厂占据了马来西亚钢铁市场的半壁江山。
按照马来西亚钢铁工业联合会(MISIF)的预计,在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撑下,2025年增长4.6%,达到860万吨。随着钢铁产能的逐渐增加,马来西亚已经从过去的“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转变”。
图|马来西亚联合钢铁所在的产业园区
大马汽车市场 中企增长亮眼
2024年,马来西亚新车销量再创新高,达81.67万辆,同比增长2.1%。本土品牌Perodua和Proton继续主导市场,Perodua市场份额更是达到41.8%的历史新高。中国品牌的表现尤为亮眼,奇瑞销量同比增长182.1%,比亚迪增长91.7%。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上升至5.6%,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45.3%。
2024年,马来西亚新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行业总销量(TIV)首次突破80万辆,达到81.67万辆,相比2023年增长了2.1%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新车型的成功推出,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有关。
本土品牌Perodua和宝腾在乘用车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但随着中国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的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面临一定挑战、中国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性价比优势,逐渐在马来西亚市场站稳脚跟。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多新品牌和新车型的进入,同时,汽车产业生产经验、较为成熟的产业工人以及此前长期和外资车企合作的经历,马来西亚或将成为面向东盟,乃至全球右舵车市场的桥头堡。
图|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