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研院全过程咨询为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

中国建研院   2025-04-11 11:40:27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中国馆将成为本届世博会靓丽的“中国名片”。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是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是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窗口,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为期2年紧张有序的工程建设中,中国建研院全过程咨询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其中,充分发挥综合技术优势,全面统筹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计划和日本规范标准,稳步推进中国馆项目的建设工作。迄今已累计派出77个团组150人次的全咨骨干力量和专家团队奔赴现场,落实各项技术细节,扎实推进工程进度,严格保障工程质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建研院中国馆项目全过程咨询团队,通过团队部分人员的感悟和分享,了解他们在场馆建设过程中的故事。

赖裕强

建筑设计院分管负责人

感谢中国贸促会及公司领导们的信任,让我投身于这个彰显国家形象的重点工程。回顾项目建设历程,中国建研院全过程咨询团队在中国贸促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参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并肩作战,靠着无数个日夜的坚守,美轮美奂的中国馆在世博会上惊艳呈现。在此,我要向每一位为项目倾尽心血的伙伴致以最诚挚的感谢,相信经此历练,我们的团队必将破茧成蝶,以更加成熟、强大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创造更多的行业奇迹!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5年3月15日,赖裕强(右1)在展陈施工现场检查

徐亚军

法律与合规管理负责人

中国馆项目是凸显中国特色、承载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风采的重要载体,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中国建研院高度重视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合规管理,专门成立中国馆项目法律合规专班,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法律合规专班结合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领域广等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制度,列出9项重点监督内容,强化“清单化”监督,构建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追责问责、激励保护监督闭环,不断提升监督质效,打造廉洁海外工程,以高质量监督为中国馆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5年4月8日,徐亚军(中间右1)在现场进行合规检查

朱宁涛

总咨询师

值此4月13日开馆倒计时之际,我们怀着“以建筑对话世界”的赤诚之心,期待这座承载东方智慧的中国馆,能在大阪绽放独特光彩。当全球宾客穿行于虚实相生的山水画卷,触摸数字赋能的文物展项,感受“天人合一”的可持续理念,必将见证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崭新答案——这既是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时代回响,更是中国智慧献给未来世界的璀璨华章。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2024年7月21日,朱宁涛(右1)在现场讨论技术问题

高宝东

副总咨询师

中国馆项目的挑战,来自陌生的建筑市场、建设主体、合作伙伴、规则文化。作为全咨人,必须要闯出条路,于是,精心甄选日本设计合作方、日本施工总承包商,反复推敲合同文本、招标办法,融合中日造价管理体系,制定造价管控规则。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我期望成为参建各方的桥梁、纽带,让业主、全咨人、日本设计合作方、施工承包商融合成一个强大的建设团队,顺畅高效完成任务。项目推进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咬牙坚持,再想办法,再闯再试,难题总能解决。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5年3月17日,高宝东(左2)检查展陈单位的工作进度

宋正正

设计负责人

参与2025世博会中国馆建设是一项承载国家形象的崇高使命。在本次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实践中,我们突破传统设计边界,实现跨专业整合,将技术设计与项目管理、造价控制、合约采购等模块深度融合,实现各团队高效协同。全体项目组成员以使命必达的决心,在异国建设阵地上攻克市场差异、技术壁垒等重重挑战,最终高质量完成工作。在项目历时两年多的过程中,中国建研院及建筑设计院领导始终靠前指挥,以国际化视野为项目把舵定向;各领域专家团队全程技术引领保驾护航,为项目注入强大技术动能。中国馆全过程咨询服务不仅让我们在这一业务领域实现了地域上的突破性进展,更锻炼出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今后类似项目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5年2月26日,宋正正(左1)在沟通场地测量

袁彦廷

建筑专业负责人

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与日本设计院合作推进项目期间,我深刻体会到跨国协作的挑战与价值。在设计阶段,面对设计差异化问题,我们通过定期视频会议、现场交流、邮件往来等方式不间断沟通,逐步解决从标准差异到材料差异、再到构造差异等多个环节的分歧,不仅提升了团队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加强了对当地标准与本土化差异的理解。在施工配合阶段,通过组织中日技术交底会、联合现场巡检、材料比选认样和借助BIM模型可视化交流等方式,逐一解决施工难点,确保设计意图准确落地。未来,我将把此次经验应用于更多跨国项目,建立标准化协作流程,以更高效的全球化视野推动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创新突破。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3年10月12日,袁彦廷(右2)与大建设计沟通图纸

王光远

景观专业负责人

回顾外构工程(景观专业)建设历程,从最初在设计桌前精心勾勒蓝图,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有条不紊地推进作业,一路走来,充满挑战。面对跨国项目技术规范、施工工艺、图纸解读以及设计软件等层面的差异,大家心里都清楚,唯有投入百倍精力,夜以继日地钻研、磨合,才能解决这些堵点。在中国馆项目中,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磨砺下,快速蜕变、不断成长。对我而言,这段日子满是拼搏的汗水与攻克难题的喜悦,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注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

640?wx_fmt=jpe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5年3月30日,王光远(左2)指导工人进行石材铺装

贺紫瑶

展陈专业负责人

作为中国馆展陈负责人,接过这项极其光荣的国家任务时,顿感肩头责任千钧重。自展陈工作开展以来,我便驻守建设一线,全方位把控中国馆室内展陈效果,紧盯施工进度,积极协调展陈承包商、音视频承包商,即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阻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之下,我坚守岗位,一刻不敢松懈,只为在世界舞台上,用最高水准、最精品质,向全球展现最生动、最鲜活的中国形象。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5年2月28日,贺紫瑶在检查展项制作进度

邹焕苗

结构专业负责人

在推进中国馆项目建设时,鉴于需遵循日本建筑基准法等要求,项目必须采用日本规范开展结构设计计算工作。日本的抗震规范、荷载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标准,同我国现行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这给设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面对这一难题,设计团队迅速行动,依托中国建研院综合技术优势,组建项目结构专项攻坚小组。团队成员争分夺秒,深入解读日本相关规范条文,结合项目自身的独特特点,展开全面分析。在设计中,巧妙运用参数化技术,快速完成结构计算分析任务,为项目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助力方案选型工作顺利推进。在面对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构造和国内大不相同的差异时,团队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开展深入调研与详细分析,经过多轮研讨与反复论证,确保每一项设计成果都精准契合日本相关标准与要求,让设计方案既符合规范,又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4年7月16日,邹焕苗(左2)对钢结构安装做技术指导

张文北

强电专业负责人

在中国馆项目强电专业工作中,最大的阻碍来自中日两国在电气技术层面的差异,以及截然不同的工作习惯。专业术语的翻译工作也异常繁杂,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理解偏差。面对这一挑战,中日双方的专业人员携手并肩、共同奋进,大家日夜奋战,围绕技术难题反复研讨,凭借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技术工作。能够为中国馆项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感荣幸,这段经历也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熠熠生辉的宝贵记忆。

640?wx_fmt=jpeg

△2024 年5月17日,张文北(左2)在做施工交底


张剑

弱电专业负责人

当建筑师的线条变为竹简墙面,当照明设计师的色温晕染空间,那些藏在吊顶里的六类网线,埋在地板下的光纤跳线,躲在机柜里的协议转换器,这些隐身的脉搏才是我们弱电工程师的无声语言。弱电专业为中国馆项目提供满足项目需求的弱电系统和展陈配套音视频系统,从智慧化、智能化、科技化等众多方面入手,在视觉上和听觉上保障展览的效果。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4年4月10日,张剑在配合展陈方案弱电设计

张弋丹

BIM专业负责人

在中国馆项目中,构建了全专业协同的BIM设计模型,通过参数化手段,实现了复杂钢结构的精确设计定位,保障异形展馆的空间净高。同时,利用轻量化BIM模型为智慧工地的施工预演提供了构件级的数据基础。作为BIM专业负责人,我感受到中外团队在制图标准、协作流程、设计深度等方面的差异给项目带来的巨大挑战,BIM技术在过程中起到了“翻译器”作用,通过三维可视化和参数化规则,把抽象的图形符号转化为可落地的施工逻辑。这次BIM项目实战让我坚信,数字化不是炫技,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4年3月20日,张弋丹在深化BIM模型

刘子兵

总监理工程师

在中国馆项目建设中,我陪伴中国馆坚守了450多个日夜。这段日子,让我真切感受到海外工程建设所面临的艰辛,也深深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和团队秉持着专业精神,凭借顽强毅力,主动出击,逐个击破难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方的认可与信任。身为中方总监理工程师,我的职责范畴不断拓展,早已从单纯的质量监督、进度把控,延伸为项目全流程的推动者。在每一个关键节点,我都全力以赴,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稳步前行。如今,中国馆顺利落成,这不仅是一项工程建设的圆满收官,更是中国建研院全过程咨询团队的协作精神与卓越智慧的生动展现,充分彰显出中国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在海外项目中的强大生命力与实践价值。

640?wx_fmt=jpeg

△2024年6月21日,刘子兵在检查钢结构安装的垂直度

谢仲凯

总监理工程师

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团队里的机电管理人员,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中,我遇到了机电专业设计规范、产品参数与国内大相径庭的棘手难题。日本当地设计理念和产品特性与国内差异显著,这无疑给项目推进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为突破这一困境,我多次主动咨询日本当地资深设计师与厂家,深入交流、反复研讨,一点点加深对日本机电设计体系与产品细节的理解。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精准掌握其中要点,确保了机电设计与产品选型能契合项目需求,达成预期效果。在施工阶段,日本工人对部分国产设备零件的安装、调试流程颇为陌生,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我和团队成员主动上手,为他们耐心讲解设备原理、安装步骤,亲自示范调试技巧,手把手带着他们操作。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最终成功完成所有国产设备的安装工作,为项目顺利推进扫除障碍,让中国馆机电系统得以稳定运行,保障了场馆的整体品质。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4年9月3日,谢仲凯对消防设备做进场检查

王琦

驻场设计代表

从2024年4月7日踏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团队起,至今我已驻场工作整整一年。从以结构工程师身份驻场,岗位职责逐步拓展至三大领域——设计协调、监理资料管理、展项施工管理等领域。同时,我还承担着驻场团队“管家”的角色,负责协调各类事务。能够加入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组这个专业过硬、实力强大、氛围友爱且无比团结的团队,我深感荣幸。这一年里,中国馆从一张张蓝图逐步拔地而起、精彩呈现,我也在其中实现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项目推进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每一次攻克难关都是一场“磨练”,但成功后的成就感也让我收获满满。4月13日,中国馆即将盛大开馆,衷心期待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真切感受到我们所有参建单位倾注其中的满满诚意。我坚信,中国馆定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完美展现“中国制造”的卓越品质,以及中华深厚文化孕育出的自信底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640?wx_fmt=jpe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4年5月31日,王琦在检查首层钢柱安装情况

沈立岑

报建负责人

从研读世博会官方指南开始,到最终完成日本21类核心许可证中的6项关键认证(包括首个外国馆展陈设计合格证)和世博协会各阶段审批,成功取得使用许可证,确保中国馆如期亮相大阪湾。这段特殊历程见证了项目组通过无数次跨国技术会议和数百天现场坚守,实现了日本《建筑基准法》严谨标准与中国建设效率的完美融合。当世博会试运营当天系统弹出《使用许可证》通知时,屏幕上还停留着凌晨一点的文件上传记录。那些在日语邮件中反复斟酌的“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承蒙关照)敬语,那些因日方需求而反复修改的申报文件,最终化作跨越东海的文化对话密码。我们交付的不仅是合规的技术文件,更是以日本认证格式书写的中国匠心,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640?wx_fmt=jpe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5年2月28日,沈立岑(右1)现场翻译沟通支护问题

孟祥杰

招标负责人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在组织招标采购工作中面临着中日两国建筑法和招标采购法律法规适用环境不同、投标人资质和联合体构成管理规定不同、合同体系不同、清单计价模式不同等诸多挑战,项目团队深入研究法规政策,组织专业人员对中日两国相关建筑法、招标采购法律法规、世博会管理规定等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梳理出关键差异点,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积极与中日法律顾问团队就法律法规适用、资质认定等问题进行咨询和协商,与中国贸促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要求,制定招标采购工作方案和计划,开展采购需求调研,汇报沟通招标文件编制情况,精心组织开评标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翟艳彬

造价专业负责人

投身中国馆项目,扑面而来的是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复杂状况。国情、准入制度、规范标准、计价体系、招投标模式、合同模式、现场管理要求的差异,要求我们边学习、边工作、边调整,对项目成本管理极具挑战。在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提前开展细致的风险分析。深入研究不同环节可能出现的成本风险因素,像汇率波动、材料价格上涨、政策变动等,随后针对性地制定详尽的风险应对措施。在全过程咨询服务期间,借助成本核算、预算比对、动态监控等多元举措,对项目成本实施全方位动态控制。通过实时跟踪成本数据,及时察觉偏差并迅速调整,确保投资控制目标始终牢牢在握。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这场艰难战役中不断突破自我,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十足的耐力,一次又一次成功跨越难关,顺利完成各项艰巨任务,为中国馆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交上一份亮眼答卷。

彭岳

给排水专业负责人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作为一座肩负文化展示重任的国际性展览建筑,工程设计必须同时满足中日双方规范要求。面对这一挑战,项目团队成员通过往来数百封邮件,组织、参与数十轮会议,以匠人精神雕琢每一处细节,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项目品质的环节。面对技术意见分歧,大家秉持开放态度,深入交流,用耐心与专业逐步消除隔阂,将原本棘手的分歧转化为双方互信的基石,真正实现了技术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如今,万事俱备,我们满怀期待,盼着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在世界舞台上光彩夺目地亮相,向全球观众传递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廉静

暖通专业负责人

在中国馆项目暖通空调的设计施工进程中,我们遭遇了技术沟通不畅、施工条件受限等诸多难题。值得一提的是,为践行中国馆“绿色发展”主题,中国馆的空调设计巧妙融入整个园区的空调水节能体系。从一开始,我们就立下目标,要打造出一座既能打动人心,又兼具舒适体验与节能优势的一流“中国馆”。身为中国馆设计的参与者,这段经历令我刻骨铭心,在重重困难的磨砺下,我不断突破自我,收获了宝贵的成长与蜕变。

刘发令

幕墙专业负责人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外幕墙形式突破常规,以“竹”为立面材料,以阳光板为屋面材料,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和“轻量化”的设计理念。 作为幕墙专业负责人,为保证幕墙的各项性能、应对大阪地区可能出现14级台风的强大考验,设计阶段对方案进行多次优化、性能试验阶段蹲守实验室,指导试验的安装,现场施工阶段多次登临屋面进行指导和解决问题。 4月13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即将盛大开幕,再次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祝福中国馆在本次世博会大放异彩,展现中国实力。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中国建研院全过程咨询团队全力保障中国馆建设工作

在中国贸促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委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中国建研院全过程咨询团队出色完成了全过程咨询工作。围绕世博会主题,中国建研院凭借在绿色、低碳设计领域的领先技术以及轻量化建造的设计理念,通过BIM数字化平台进行集成、展示,为中国馆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世博会的舞台上绽放来自中国的亮眼技术光芒。

阅读3180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