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市场加速“双向奔赴”,带动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大爆发
最新一轮中企出海的新浪潮,正在席卷中东市场。
2024年,中国对阿联酋出口猛增19.2%,对沙特阿拉伯出口猛增18.2%,是整体出口增速7.1%的两倍以上。
在投资领域,中国与中东市场也正加速“双向奔赴”——中东资本2024年以来对华投资频出大单、投资规模创新高。而中企也将中东市场视为出海首选地加大投资,尤其是一批新能源领军企业接连砸出10亿美元级别重磅投资。
金融是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长的“润滑剂”。中企加速出海,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一些金融机构正在为助力中企走进中东而奔忙。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副董事长鲁静,就连续3年在开春之际率队到访中东市场。
鲁静近期在阿联酋参与市场活动时表示,“对于中阿合作的持续升温,渣打有着很强烈的一线‘体感’:渣打中国-阿联酋对公走廊业务已连续3年录得双位数增幅。中国和阿联酋都是全球最有活力、最具前景的市场。作为一家在阿联酋经营超过66年、在中国经营超过166年的国际银行,渣打非常荣幸能见证中阿发展战略的双向奔赴。”
贸易投资加速“双向奔赴”
中资出海呈现四大新趋势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中东作为出海的关键一站。
阿联酋中国商会编写的《中资企业在阿联酋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目前有超过6000家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开设公司或办事处。迪拜经济和旅游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迪拜接收中国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资金达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0%以上。
在参加中国-阿联酋贸易与投资论坛期间,鲁静就提到:阿联酋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是中企面向中东、北非以及全球市场扩张的重要门户。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持续升温,中国对阿联酋的重大投资项目从能源、港口、建材、建筑机械等行业扩展到金融、信息科技、新能源、电商等新领域。
图片来源:中东访问期间拍摄
“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出海全面涌现,可以说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鲁静强调:中国企业出海已经在历经聚焦自然资源的出海1.0、基建EPC为主的出海2.0之后,进入到企业与金融机构全面出海的3.0新阶段。
鲁静表示,在3.0阶段,渣打观察到中企出海的四大新趋势。
首先,这是一轮席卷全球各个市场与行业的新型全球化,有更多以科技、AI、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经济赛道、新质生产力、数智化新锐加入中国出海团。在传统欧美市场之外,这些出海企业进一步深入东盟、中东、拉美等“一带一路”市场。
其次,中企出海3.0呈现出两个出海新模式。一方面,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体现了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这是中企创新能力的体现,重新洗牌了供应链组建方式,从“在岸-在岸”到“离岸-离岸”。另一方面,今天已经有一批中国企业是“生而全球”,他们率先在海外市场生根发芽、发展并成为行业领导企业,然后再反哺、开拓中国市场。
第三,在很多行业,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新的全球领跑者,而非跟随者。中国企业在光伏、EV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稳居第一。
第四,中国企业深耕当地市场,越来越重视社会福祉、文化融合与社会责任,成长为新的全球企业公民。
“双向奔赴”的动力:
中国智造出海浪潮对接中东经济转型刚需
中国与中东市场在贸易与投资方面能够加速“双向奔赴”,根源在于双方在经济模式与发展阶段上相互依赖,能够各取所需合作共赢。
2016年,沙特政府出台“2030愿景”长期经济转型计划,打算将从石油经济中积累的大量财富投向基建、可再生能源、未来科技、娱乐旅游等产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阿联酋也在2017年发布“2071百年规划”推动经济多元化全面转型,尤其注重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中东国家的经济转型需求,与正在加速全球化向各个新兴市场输出“中国智造”产业集群的我国“不谋而合”。除了传统制造业的优势之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多个领域,已经掌握了全球最领先的技术与产能。
作为一家在中东地区和中国均有悠久经营历史的国际银行,渣打近年来见证了中国与中东市场的双向奔赴。渣打银行(中国)行长兼副董事长鲁静就举例说:阿联酋从资源国家成功转型,有足够开放的环境和资本,非常坚定地加速推动经济多元化战略。中企在阿联酋多个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化、能源转型、技术对接都做出重要贡献。
目前阿联酋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2023年中阿双边贸易已达949.9亿美元。沙特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1072.2亿美元。
图片来源:中东访问期间拍摄
鲁静认为,从宏观环境来看,2025年全球地缘政治和资本市场的波动会进一步加剧。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合作的空间进一步变大。
中企出海
带动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大爆发
中国企业大举进军中东市场之际,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必然出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为适应当地独特的伊斯兰金融体系,会产生很多复杂的金融服务需求。
国内外的很多金融机构,也敏锐地捕捉到中企在中东市场上的旺盛金融服务需求,开始各显神通来竞争这一份增量的市场“蛋糕”。
很多国际银行早已开始布局,比如渣打就在中东搭建会说中文的“走廊银行家”团队,配合在中国的“全球客户经理”作为统一的业务沟通接口,来协助中国企业从国内到海外市场的无缝衔接。此外,渣打持续打造国际银行中覆盖范围最广的海外人民币业务网络,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人民币解决方案。渣打也是首家为中东地区提供伊斯兰金融服务的国际银行,能帮中企更快“入乡随俗”。
今年2月底,鲁静率领由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客户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这两个中国在阿拉伯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此次访问期间超高密度的行程,也从侧面说明了金融需求双向对接的攀升。短短一周之内,渣打银行就落地超过30场高端内外部对接会,包括与沙特投资部(MISA)、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ADX)、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ADIO)、迪拜经济和旅游局(DET)等关键机构深度沟通,有效促进双方经贸交流与合作。
图片来源:中东访问期间拍摄
据了解,渣打在中东各国拥有广泛的业务布局和悠久历史,对当地法规、政策、文化有深刻理解,依托在可持续金融、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业务、风险管理等领域专长,渣打近年来持续助力中企开拓中东业务。
“相信未来5年到10年,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跨国企业。”鲁静说,渣打始终把中国市场作为重要战略市场进行长期投入和深度耕耘,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将持续加强跨境业务能力建设,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