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约144.8亿元人民币,中尼跨境铁路地质勘测进入收尾阶段
近日,中尼跨境铁路项目(吉隆至加德满都)地质勘测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由中方提供技术人员与资金支持。技术团队收集了沿线各点的土壤、岩石、水源及石材样本,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初步估算建设成本为2713.6亿尼泊尔卢比(约合144.8亿元人民币),目前,绝大部分钻探和土壤检测已完成,预计将在规定的42个月期限内(2026年中)如期交付可研成果。
本次勘测工作覆盖加德满都、努瓦科特与拉苏瓦三地,共设置80处钻探点,截至目前已有75处完成取样与检测,土壤检测完成率达到90%。本轮勘测不仅进行了常规的浅层钻探,还包括8处深达400米的钻探工程,其中已有7处顺利完成。这些钻探点位的土壤、岩石、水体及石材样本均被采集,部分检测已在尼泊尔本地完成,对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样本,则送往中国实验室分析。
根据预期时间表,吉隆至加德满都跨境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周期共42个月,自2022年12月,铁一院援尼泊尔中尼跨境铁路境外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技术专家组抵达尼泊尔以来,已完成27个月任务。首阶段已于2024年1月第三周完成,现处于第二阶段末期,预计最终成果将在时间节点内交付,并随即开展详细项目报告(DPR)的编制工作。
中尼跨境铁路境外段预计长72公里,线路自中尼边境的拉苏瓦加迪延伸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地壳强烈隆生的高寒、高海拔地区,沿线构造极其活跃,地形高差极大、地质异常复杂、环境敏感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勘察设计与建造难度均较大。当前阶段将确定关于距离、隧道、成本、桥梁高度、车站及其他关键因素的细节。
中尼跨境铁路
中尼跨境铁路是中尼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有效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助力尼泊尔从从“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早在2018年12月项目预可研方案便通过中尼双方政府部门联合评审,2022年底正式启动可研。2024年5月,中国政府援尼泊尔“中尼铁路(境外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研修班”在北京交通大学开班。
2024年底尼泊尔总理破例首访中国,签署的中尼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表示愿尽快签署关于推动构建中尼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稳步推进吉隆至加德满都跨境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方愿继续帮助尼方培训铁路领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