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107公里道路项目:铺就中非友谊与发展的“快车道”
赞比亚107公里道路项目
近日,赞比亚伊索卡-纳孔德道路升级项目(107公里)迎来重大进展——KM103至KM201段,总长98公里的道路顺利通过初期验收。
这条现代化公路横贯赞比亚北部经济走廊,以卓越品质、创新技术和深度本土合作,成为中赞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
项目概况
经济走廊的交通脊梁
赞比亚107公里道路升级项目是连接赞比亚与坦桑尼亚的关键跨境干线。项目将原9米宽沥青路拓宽至11米,采用双层沥青混凝土结构(总厚27.5厘米),涵盖路肩及行车道升级,工期40个月。
自2018年中标,项目团队便面临复杂地质、多变气候和资源短缺等重重挑战。但他们不负众望,不仅承载着中赞两国基建合作的期望,更肩负着促进区域交通互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彰显了中国企业在非洲基建领域的实力与担当。
赞比亚107公里道路开工仪式
攻坚克难
非洲热土上的中国担当
KM103-KM201段建设内容丰富,包括路基拓宽、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收费站和停车场建设、桥梁修复及排水系统改造。面对雨季洪涝、复杂地质等难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中国标准的路基固化技术,施工效率提升30%,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此次初期验收圆满完成,是项目阶段性胜利,为后续竣工验收筑牢根基,也展现了中铁七局在非洲市场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管理水平,加深了与赞比亚公路局的合作,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ESG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答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赞比亚地区积极践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绿色施工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项目通过合理规划场地、控制扬尘、处理废水等措施减少环境影响,还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回收废旧材料,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
共赢发展
项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雇佣当地员工、培训人才、参与公益活动。累计雇佣当地员工1826人次,培养67名机械操作手、43名属地技术骨干,30余家当地企业参与物资供应。成立“社区共治”组织,解决民生诉求89项,纠纷调解成功率100%,增进中赞友谊,促进社会和谐。
合规经营
项目团队秉持合规理念,严格遵守当地法规和合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控。优化施工方案,克服资源短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注重交通便道维护,保障施工安全与交通顺畅。
全链赋能
激活区域发展新引擎
项目建成将极大改善赞比亚东北部交通条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连接赞比亚与坦桑尼亚的重要通道,它将加强两国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促进区域一体化。
赞比亚107公里项目地磅站
作为坦赞跨境贸易核心通道,现代化改造后,为沿线数十万居民带来受益:农产品运输成本下降45%,预计带动咖啡、蜂蜜等特色产品出口增长;新建称重站与边检口岸联动,跨境货车通关效率提升60%。
共创未来
浇筑中非命运共同体
“我们不仅要留下一条路,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项目总工阮海峰说。通过“理论体系+实操标准+数字工具”的三维赋能,未来赞比亚工程师将能自主完成道路全流程管理。
“这条道路的每一公里都凝聚着中非工程师的智慧。”赞比亚地区负责人郭冬冬表示,将以此次验收为契机,融合中国建造“硬实力”与属地化发展“软智慧”,为赞比亚2030年国家愿景注入动力,推动“中国建造”升级为“中非共创”,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
如今,崭新的柏油路面在非洲阳光下闪耀,蜿蜒向前,传递着希望。这条道路不仅是通途,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写照,书写着中非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