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签署重磅金融协议,助力泰达合作区打造人民币跨境结算枢纽
在国务院总理李强访问埃及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升级之际,中埃金融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埃央行及金融机构签署的多项重磅协议,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达合作区)注入强劲金融动能,使其跃升为中埃经贸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平台。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埃及总理马德布利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与埃及中央银行行长哈桑·阿布达拉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埃及中央银行关于双边金融合作、推动本币结算及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和数字创新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确立加强本币结算、推动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中使用双方货币的核心目标,这为泰达合作区构建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更具实操意义的是,7月9日,在两国央行行长共同见证下,泰达合作区、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有限公司(CIPS)和埃及苏伊士运河银行签署了跨境支付合作备忘录。三方将联手推动人民币在泰达合作区的跨境结算应用,支持区内贸易企业通过高效、安全的CIPS系统进行人民币清算结算。
此次签约对泰达合作区具有里程碑意义。近些年,泰达合作区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市国资委、天津市商务局、天津市发改委、国开行天津分行和股东方等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积极推进人民币在泰达合作区的使用并已取得重大进展。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是继今年3月份获取国开行天津分行首笔人民币贷款后,泰达合作区在推动人民币在园区使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泰达合作区人民币使用再获金融赋能。
备忘录签署次日,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即赴泰达合作区开展了“金融赋能企业出海-跨境人民币服务座谈会”,与中国玻璃、海尔供应链、大运摩托等入区代表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为加快落实备忘录中各方共识奠定坚实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之际,中埃以建交70周年为契机,通过泰达合作区这一示范项目,实现了从基建、产能到金融合作的全面升级。随着跨境金融管道的畅通,泰达合作区正加速成长为中非经贸合作中熠熠生辉的“明珠”,持续释放互利共赢的巨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