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暂停埃塞俄比亚收入分类资格!外部融资风险陡增
世界银行近日宣布,因难以确定埃塞俄比亚的平均外汇汇率,决定在本年度《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分类报告》中暂时“搁置”该国收入等级评定。这一罕见举措可能危及埃塞获取国际开发援助及优惠贷款的能力,令其本已紧张的外部融资环境雪上加霜。
这是世界银行自1987年开始发布国家GNI数据以来,埃塞首次被排除在该年度报告之外。目前全球仅埃塞俄比亚与委内瑞拉两国处于此“分类暂停”状态。世行集团官方明确指出,国家收入等级不仅反映发展水平,更直接影响其获取官方发展援助(ODA)和优惠融资的资格。
世行埃塞办公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此次暂停的根源在于埃塞官方汇率与平行市场(黑市)汇率长期存在巨大鸿沟,且过去一年该国推行的经济改革导致外汇市场剧烈波动。
官方汇率失真:世行通常采用埃塞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的官方汇率将当地货币折算为美元。但该办公室指出,“这一汇率并不总能反映经济现实”,尤其在埃塞存在明显官方与平行市场汇率差的情况下。
“双轨制”痼疾: “埃塞平行市场已活跃多年。在2024年7月启动经济改革计划之前,官方与平行市场汇率的差距曾高达100%以上。”世行表示。
改革带来新挑战:尽管自一年前埃塞实行货币自由浮动以来,官方汇率已“很大程度上”与平行汇率趋同,但世行认为,若沿用2024年7月改革前的旧官方汇率进行折算,“可能产生误导性结果”。因此,“为了留出更多时间确定合适的汇率,并审慎评估改革对汇率的影响”,决定暂停对埃塞的分类评定。
世行强调,为确保基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在存在活跃平行市场且汇率差显著的国家,应采用“复合汇率”进行货币换算。“这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市场交易,并提升国家间的可比性。”
世行在介绍2026财年分类报告时指出,自1980年代末以来,全球国家收入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低收入国家数量持续减少,高收入国家数量增加。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化以及政策改革和国际组织支持的成效。
数据对比:1987年,近三分之一报告国为低收入国家,四分之一为高收入国家;到2024年,低收入国家占比降至12%,而高收入国家占比升至40%。
非洲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近半数国家仍被列为低收入国家,但该比例已较四十年前的75%大幅下降。
此次被世行报告“除名”,为埃塞俄比亚敲响了警钟。在亟需外部资金支持经济复苏与大型项目(如复兴大坝)建设的关键时期,其获取国际优惠融资的主要通道之一面临阻塞风险。能否尽快解决汇率统计难题、恢复世行分类资格,将直接影响该国的财政空间和发展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