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怎样“组团出海”?——非洲市场的创新突围与组团范式

国有企业战略发展与转化研究院   2025-07-30 10:48:23

【开场三句话】

  1. 2025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把“组团出海”写进半年度经济工作部署;

  2. 中美90天关税暂停窗口只剩62天,错过这波,再等可能就是2026;

  3. 商务部口径:今年1-6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数同比+47%,但真正盈利的只有19%。

先说结论:出海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问题是——怎么干才能赢?

一、政策引领:国家战略赋能“组团出海”新征程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6号)》《浦东新区支持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浦府发〔2025〕12号)》《浙江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浙政办发〔2025〕9号)》《深圳市鼓励企业组团出海拓市场若干措施(深商务规〔2025〕3号)》等文件要求,2025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已从“单兵突进”转向“组团突围”的新阶段。国家层面通过政策协同、金融创新、标准输出三大抓手,为企业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 顶层设计

    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培育10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品牌,建设30个海外智慧物流中心(商务部,2025)。

  • 地方实践

    浦东新区推出“走出去”专业服务券,降低企业跨境合规成本,力争到2025年底培育40家出海先锋企业,2030年目标达400家(浦东新区政府,2025)。云南探索“1+1+N”运贸体系,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实现“澜湄快线+”常态化运营,2025年上半年跨境货物量同比增长35%(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2025)。

  • 金融创新

    政策性银行联合商业银行,为出海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保险、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工具。深圳对原创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2025年前5个月“备案贷”产品已发放贷款47亿元,支持83个海外项目(深圳市商务局,2025)。

  • 标准输出

    虹桥模式在加纳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成为当地产业规范,2025年促成5家上海企业与加纳签订五年160亿元人民币汽车零部件供应订单(百度百科,2025)。

二、非洲市场:从“贸易输出”到“生态共建”的范式转型

1. 森大集团:非洲本土化生产的“隐形冠军”

广州森大集团用25年时间,从非洲小北商圈的百货贸易商,成长为覆盖建材、快消、五金三大领域的产业巨头,其创新路径值得深思:

  • 工贸一体突围

    2015年与科达制造合作,在加纳、肯尼亚等国建设陶瓷厂,一期项目投产当月即盈利。2025年非洲陶瓷业务收入超30亿元,占据肯尼亚70%市场份额,在东非、西非10国建材市场占有率超50%(森大集团官网,2025)。

  • 下沉渠道革命

    避开印度企业垄断的一线城市,深耕社区、村镇二级代理商,通过“Twyford”瓷砖品牌覆盖非洲大街小巷,招牌密度堪比中国县城的“沙县小吃”。

  • 生态化赋能

    为经销商承担损失、建专卖店,为铺贴工匠提供积分奖励,构建“厂家-经销商-工匠”的稳定三角。2025年经销商网络突破3000家,覆盖非洲15国(森大集团年度报告,2025)。

  • 社会责任赋能

    在加纳建学校、捐防疫物资,将商业逻辑与社会价值深度绑定,2025年本土员工占比达85%(加纳教育部,2025)。

2. 虹桥模式:产业集群出海的“非洲试验”

2025年,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推动安徽飞鹰与加纳陛下公司合资建厂,打造非洲首个民族汽车品牌“贝壳牌”,其创新点在于:

  • 标准输出

    参与制定加纳《新能源白皮书》,推动中国技术标准成为当地产业规范,2025年项目获加纳“年度最佳工业合作奖”(加纳工业协会,2025)。

  • 数字基建赋能

    搭建“元宇宙展馆+实体仓储+区块链溯源”跨境中台,实现“四流合一”,降低跨境协作成本30%(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2025)。

  • 政企协同突破

    项目被列为“加纳总统24小时经济”重点工程,赢得政府支持,形成“产业+民生”共赢格局,2025年带动当地就业超2000人(加纳劳动部,2025)。

三、创新突围:非洲市场的三大核心策略

1. 从“中国制造”到“非洲智造”

  • 案例

    森大集团在非洲建设洗衣粉厂、五金厂,实现“生产本地化”;虹桥模式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植入非洲产业生态,2025年“贝壳牌”汽车在加纳销量突破5000辆(加纳汽车协会,2025)。

  • 路径

    选择当地市场空白且民生需求强烈的产品(如建材、快消品),通过合资建厂降低关税成本,同时规避汇率波动风险。2025年非洲本土生产占比已达45%,较2020年提升20%(非洲开发银行,2025)。

2. 渠道革命:下沉与数字双轨并行

  • 线下深耕

    森大集团在非洲布下3000+销售网点,覆盖批发商、超市乃至小商店,形成“社区级”渗透,2025年快消品业务在尼日利亚市占率达65%(尼日利亚商贸部,2025)。

  • 线上突破

    利用非洲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超50%的机遇,通过TikTok Shop等平台直连消费者。某中国美妆品牌在肯尼亚通过短视频营销,3个月实现销量增长300%,2025年“双11”单日销售额破百万美元(肯尼亚电商协会,2025)。

3. 生态共建:从单点合作到标准输出

  • 政策红利

    中国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零关税,湖南首创“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2025年湖南对非农产品进口额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25%(红网,2025)。

  • 模式创新

    虹桥模式通过“标准先行、生态联动”,将中国产业链优势转化为非洲产业升级动能。2025年加纳新能源汽车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12家,形成完整产业生态(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2025)。

四、未来展望:组团出海的“非洲时间”

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随着RCEP深化实施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中国企业正迎来“组团出海”的黄金窗口期:

  • 趋势一

    产业集群出海成为主流,如云南推动“云品组团出海”,构建消费电子、纺织服装等沿边产业园区,2025年园区企业出口额突破80亿美元(云南商务厅,2025)。

  • 趋势二

    数字技术重构跨境链路,区块链溯源、元宇宙展馆等工具将降低中小企业出海门槛。2025年深圳跨境电商对非交易额达45亿美元,同比增长60%(深圳市商务局,2025)。

  • 趋势三

    ESG标准成为硬约束,森大集团在非洲建设饮用水设施、虹桥模式植入绿色制造标准,预示着“商业+社会价值”的双轮驱动时代来临。2025年非洲绿色投资占比已达38%,较2020年提升15%(非洲开发银行,2025)。

阅读1207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