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能源转型再加速:Blueleaf与Chemsain签约马来西亚3GW光储项目
近日,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开发商Blueleaf Energy与马来西亚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Chemsain Sustainability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MoU),计划在马来西亚联合开发总容量达3GW的太阳能光伏与电池储能系统(BESS)项目。
这一重大合作不仅响应了马来西亚国家能源转型战略,更将为沙捞越州打造东盟能源枢纽的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沙捞越:3GW风光储项目锚定区域能源转型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两年内聚焦马来西亚婆罗洲岛上的沙捞越州,探索开发 utility-scale 太阳能与储能设施。
作为马来西亚面积最大的州,沙捞越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展现出雄心——其《后疫情发展战略2030》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60%至70%,并计划打造成为东盟(ASEAN)未来的能源枢纽。
此次合作中,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Blueleaf Energy作为麦格理资产管理旗下的泛亚可再生能源平台,将贡献其在项目开发、融资及全球经验方面的专长;而马来西亚本土企业Chemsain Sustainability则将提供本地监管洞察、政策适配及可持续发展框架支持,确保项目与当地生态和政策环境深度融合。
Blueleaf Energy首席执行官Raghuram Natarajan表示:“在沙捞越开发3GW可再生能源的愿景,彰显了该地区巨大的能源潜力。这份备忘录是Blueleaf在东南亚扩张的重要里程碑,也体现了我们对支持马来西亚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的坚定承诺。”
政策驱动:马来西亚能源转型目标明确,风光储成核心抓手
这一项目的落地与马来西亚国家层面的能源战略高度契合。
根据《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马来西亚计划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31%,2050年进一步提高至70%,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目标达14GW。在储能领域,政府计划到2030年至少部署500MW BESS,并在未来持续扩大规模,以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
沙捞越的地方目标则更为激进。
作为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先锋”,该州将可再生能源视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政策倾斜、资源整合吸引全球投资。
此次3GW项目的规划,正是沙捞越实践这一战略的关键一步。
规模意义:3GW项目将翻倍马来西亚现有太阳能装机,成东南亚标杆
从行业规模来看,这一项目的野心不言而喻。
据马来西亚能源委员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马来西亚太阳能总装机容量约为1.5GW,而此次规划的3GW风光储项目若顺利落地,将使该国太阳能装机实现“翻倍式增长”,成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承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储能市场也在同步崛起。
此前,MSR-Green Energy已在婆罗洲东北部的沙巴州推进100MW/400MWh BESS项目,并于去年签署供应协议。
此次沙捞越3GW项目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马来西亚“太阳能+储能”的清洁能源体系,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随着Blueleaf与Chemsain的合作推进,马来西亚正加速从能源转型“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3GW风光储项目不仅将为当地带来绿色电力、创造经济价值,更将助力沙捞越实现“东盟能源枢纽”的定位,为东南亚区域能源协同发展提供示范。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浪潮中,马来西亚正通过一个个标杆项目,书写属于自己的能源变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