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力挺钴出口配额制,力促本土加工增值,掌握全球定价话语权
刚果民主共和国矿业部长路易斯·瓦图姆·卡班巴(Louis Watum Kabamba)近日在纽约出席研讨会时表示,该国将坚持近期推出的钴出口配额制度,仅在长期内必要时才会考虑修订。这一政策旨在推动钴的本土加工,提升出口附加值,掌握全球钴市场定价主动权。
卡班巴部长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强调,刚果(金)不会任由他国决定自身钴产业的发展走向。
“库存积压与否是次要问题,最重要的是获得更公平的价格,”他在参加由钴业研究所组织的研讨会后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刚果(金)2024年供应了全球约70%的钴需求。为管理供应、稳定价格,该国自2025年10月16日起用配额制度取代了此前实施的出口禁令。根据新制度,2025年下半年(10月16日至12月31日),矿企获准出口的钴总量上限为18,125吨;2026年和2027年的年度出口配额分别为96,600吨。
卡班巴部长指出,刚果(金)更倾向于吸引那些包含本土钴加工环节的投资,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希望推动钴在刚果(金)本土进行深加工,而不是仅仅出口原材料,”他说,“这样不仅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能让国家从产业链高端环节获取更多收益。”
刚果(金)的钴出口配额制度得到了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嘉能可(Glencore)的青睐,但遭到了全球最大钴生产商——中国洛阳钼业集团(CMOC)的反对。目前设定的总配额低于洛钼的生产能力。
“我们不会受制于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刚果(金)必须对钴价有发言权。一个供应全球70%钴的国家,理应在定价上拥有话语权,”卡班巴部长坚定地表示。
卡班巴部长透露,未来可能会对配额制度进行修订,但目前尚未确定具体时间。“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适时评估配额制度的合理性,”他说。
除了推行配额制度,刚果(金)政府还将继续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监管。卡班巴部长表示,如果企业未能有效开发所获矿权,政府将收回其特许经营权。“我们不会容忍资源闲置和浪费,必须确保每一份矿权都能为国家创造价值,”他说。
分析人士认为,刚果(金)的配额制度和本土加工导向政策将对全球钴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配额制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减少供应过剩风险;另一方面,鼓励本土加工将推动刚果(金)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提升其在全球钴市场的话语权。
然而,这一政策也可能引发国际市场的短期波动。洛钼等企业可能需要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刚果(金)的新政策。同时,全球其他钴生产国也可能效仿刚果(金),加强对钴资源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