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布尔迪布约公路项目保通任务顺利完成

中铁十九局国际公司   2025-10-06 10:05:57

秘鲁北部的布尔迪布约高原,海拔4300米,自然条件恶劣,一条蜿蜒336.99公里的公路正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国庆节期间,随着最后一车填料平整完毕,历时50多个昼夜连续奋战,布尔迪布约公路项目56.85公里保通任务圆满完成,为这条公路的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640?wx_fmt=jpeg&from=appmsg#imgIndex=1

图为线路俯瞰图

布尔迪布约公路项目是连接秘鲁北部矿区与外界的重要通道,分为定养前常养、保通、定养、定养后常养四个施工阶段。在海拔4300米的施工段,缺氧让简单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在这里,工人们的血氧饱和度只有平地的80%,心跳速度也显著加快,每工作三、四小时就得到项目部准备的休息区休息补充体力。“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来自中国东北的工班长裴成运说,“刚开始头疼得厉害,晚上睡不着觉。但看着道路一天天向前延伸,值了。”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身后是刚刚平整完毕的路基。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布尔迪布约高原的雨季,连绵的雨水让本就崎岖的山路变得泥泞不堪。今年2月项目开工以来,首先面临高海拔雨季施工的考验。“最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刚修好的路段一夜之间就被泥石流冲毁,”项目技术员冉加伟指着施工日志上的记录说,“仅7月份就发生了11次塌方和6次泥石流。即使非雨季时期,也要注意雨季造成的潜在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难题,项目团队建立了应急处置制度,每个路段设有专人按时巡查。面对气候条件的恶劣和道路情况的复杂,项目团队鼓足勇气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

设备运输也是项目面临的一大难题。项目部聘请的秘鲁籍设备主管JOAQUIN回忆道,为了将一台35吨重的挖掘机运到海拔4200米的工作面,他们不得不让设备反复上下拖车8次,在最危险的路段,需要3台设备配合拖运。“光是设备进场,我们就先后联系了四家运输商,”他指着远处正在作业的设备说,“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技术和耐心的考验。”

640?wx_fmt=jpeg&from=appmsg#imgIndex=2

图为筛料现场

项目部聘请的秘鲁籍社区专家MELISA每天要穿梭在几十公里的线路上,往返于各个村庄之间。“最初村民们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她回忆道,“有人甚至阻挠施工,认为修路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于是,她带领团队一家家走访,耐心向矿区百姓解释项目意义。项目还主动雇佣了104名当地村民参与施工,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

“我们现在明白了,这条路能帮我们把矿产运出去,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去,”当地村民MARIO坦言,“中国人的承诺都在一步步实现。”项目部帮助沿线村庄平整了2个五人制足球场地和1片晒谷场,并定期到当地学校进行环保、安全培训,这些举措让当地居民的态度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现在的积极配合。

随着项目保通任务的完成,项目团队已经转向下一阶段的工作。“这只是一个开始,”项目经理郜晓冬望着远处的高山说,“保通只是保证了基本通行条件,真正的道路优化还需要长期的养护。但现在,至少大型车辆能开进山村了,这对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数据显示,该路段保通结束后,当地矿产运输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9小时,运输成本降低了10%。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将直接惠及沿线23个村庄的5800多名居民,他们终于可以便捷地获得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夕阳西下,高原上刮起了凛冽的山风,工人们正准备返回营地。他们的背影在高原的苍穹下显得格外渺小,却又无比坚定。明天,这场与高原的对话还将继续。

640?wx_fmt=jpeg&from=appmsg#imgIndex=3

图为线路保通完成后项目员工合影

这条公路不仅连接起偏远的村庄,更承载着中秘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希望,他们用汗水筑造希望之路,用坚守诠释“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不仅仅指基础设施“硬联通”,更包括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正如当地老人所说的那样:“中国人带来的不仅是道路,更是通向未来的希望。”

阅读2347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