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将重启基尔库克-巴尼亚斯输油管道
据路透社报道,伊拉克总理穆罕默德·希亚·苏达尼于周二宣布,伊拉克与叙利亚已同意聘请顾问评估基尔库克-巴尼亚斯石油管道的现状,为重启该管线做准备。
叙利亚能源部长穆罕默德·巴希尔此前于8月表示,他计划访问巴格达商讨修复这条连接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省与叙利亚巴尼亚斯港的输油管道。
若修复完成,该管道将使伊拉克原油无需经由成本更高的海运,可直接输送至叙利亚。
在9月初举行的2025年巴格达国际能源论坛上,苏达尼重点强调了伊拉克在计划增产的同时实现原油及石油产品出口路线多元化的目标。
去年4月,巴格达方面曾派遣官方代表团前往大马士革,探讨修复并运营该管道的可行性。此举是伊拉克加强区域联系、重启历史出口路线以支撑经济增长的系列努力之一。
特别是在伊拉克通过土耳其杰伊汉港的出口已暂停两年多之后,重启基尔库克-巴尼亚斯管道已成为该国的战略优先事项。
这条建于1952年的管道全长约850公里,从伊拉克北部产油重镇基尔库克延伸至叙利亚地中海港口巴尼亚斯。其设计输油能力为每日30万桶。
由于叙利亚政权(德黑兰的紧密盟友)与伊拉克的政治争端,该管道在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停止运营。2000年曾为规避联合国对伊拉克(因1990年入侵科威特)的经济制裁而短暂重启。
在2003年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期间,管道遭到严重破坏,此后一直处于停用状态。专家表示,修复工程需投入数十亿美元,且取决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稳定局势。
Sana报道称,巴希尔表示叙利亚目前除自产原油外,每月还需进口约300万桶原油以满足国内需求。他强调"连接两国石油管网对深化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重启基尔库克-巴尼亚斯管线将为巴格达开辟替代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新出口通道,同时为大马士革提供急需的燃料来源。
另一条连接基尔库克与土耳其杰伊汉石油终端的管道则因巴格达与安卡拉之间的争端自2023年起处于闲置状态。
今年6月伊朗与以色列为期12天的空战中,伊朗曾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此举危及占伊拉克联邦预算90%以上的石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