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株式会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藤田株式会社(Fujita Corporation)是一家具有丰富建筑工程经验的日本企业,成立至今已有113年历史。为应对建筑工人短缺、全球经济变化和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藤田积极地采取了应对措施,保证了公司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等数字化技术革新建筑施工方法,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建设成本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
一、公司介绍
1.概况
藤田株式会社(Fujita Corporation)成立于1910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新宿区,拥有员工3,494名。业务范围包括建筑业务、土木工程、城镇建设以及海外事业。2021年,藤田订单额主要来源是日本国内民用建筑,达到5,843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25.8%。2021年销售额比上年度增加10.9%,达到4,729亿日元,其中建筑业务占72.4%,土木工程占总营业额19.5%。2021年营业利润为155亿日元,同比增加21.7%。
2.企业文化
愿景:与客户一起创造、利用和提升新的价值,构建一个人人可以过上富裕生活的社会。
企业理念:致力于丰富自然、社会、城市和人们的心灵。
使命:创造“高”环境——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创造舒适、丰富的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地球环境)。
二、发展历程
(一)1869年至1928年 初创阶段
1869年,创始人野村千太郎在新宿创立了“野村组”(大和小田急建设),1910年,进行了首次全面土木工程,藤田一郎和藤田佐一兄弟二人在广岛市创立了藤田株式会社。1928年,藤田获得使用超过6,000吨钢材的警视厅大楼钢架工程订单。
(二)1945年至1968年 快速发展阶段
二战结束后,藤田参与城市重建和建筑修复工作。1960年,成立技术研究中心,藤田组在东京市场上市。1962年,藤田建造的日本第一条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尼崎区间竣工。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行,藤田参与奥林匹克公园和基础设施的建造。1968年,藤田在日本建筑行业首次引入价值工程技术。
(三)1970年至1998年 业务聚焦阶段
在这一阶段,藤田由建筑工程施工逐渐开始加强城市建设业务。1975年,藤田建造的世界第一个海上机场“长崎机场”竣工。1985年,藤田建造了广岛公园、埼玉市产业文化中心等。1989年,藤田成立全球环境办公室,这是建筑行业第一个专门的环境部门。1990年,公司名更改为Fujita(藤田),并引入公司口号“Creating Superior Environments”(创造优越的环境)。1996年,藤田东京分公司建筑施工管理部和总公司建筑设计部获得ISO9001。1997年,东京分公司获得ISO14001,这在当时,是建筑领域获得该认证的首家单位。
藤田于1984年便在中国设立项目部并开始在北京市开展投资活动,同时设立香港营业所,2003年在上海设立藤田(上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并确定了中国法人。
(四)2000年至今 新技术开发阶段
2013年,藤田控股株式会社向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转让股份后,藤田成为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2016年,藤田在无人施工技术方面开发了最新的简易遥控装置“Robo QS”。2017年日本首个60层公寓楼竣工,采用专有的“钢板阻尼器”和“超高强度混凝土”。2018年,日本首个混凝土水坝拆除工程完成,并获得ISO45001认证。
为实现脱碳社会并创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藤田将2021年度定位为“脱碳元年”,在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内进行基础建设和革新技术。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藤田以创造“高”环境为使命,基于内外部专家的指导,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ESG的角度出发,对业务的供应链和生命周期方面以及建筑行业相关的中长期重要问题和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通过分析市场风险和机遇、探索企业社会活动、管理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第三方意见等,来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并最终设立了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五年经营计划(2022年~2026年)
从2022年开始,藤田制定了新的“五年经营计划(2022年~2026年)”和“2022年环境目标”,新计划的目标是“抓住机遇、磨练强项,成为地球和未来需要的企业”。该计划包含以下三大支柱,分别是追求顾客满意、通过业务改革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以ESG为中心的基础建设。
(1)追求顾客满意
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基于百年的建筑经验,细分原有市场,突出优势,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强化满足顾客需求的提案能力
通过强化细分市场确立突出优势
通过推进开发构建业务竞争优势
(2)通过业务改革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藤田将项目的整个建设生命周期的过程数字化,将所有内容连接起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开发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手段。
加强数字化转型,通过业务改革提高生产效率确立人才基础
构筑海外事业的收益体制
(3)以ESG为核心的基础建设
通过设立具体目标满足项目在社会、环境、治理方面做出的具体贡献,实现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加强企业治理
对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出贡献
(二)未来发展主题
为了提高公司的中长期企业价值,提炼出能够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经营持续性的具体业务和技术,藤田在2020年4月~2022年3月进行了2年的情景分析工作,将基本情景中的物理变化和社会变化放入时间表中,进一步添加假设情景,并评估和提取每个情景的风险和机会,从中明确四个重要主题,分别是“脱碳”“灾害防灾”“自然资本”“劳动健康”。
脱碳是藤田未来发展的重点目标,根据大和房屋的环境长期规划,藤田新设立了重点关注的7个“净零挑战”,并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7个“净零挑战”涉及到业务开展及产品销售和使用的各个阶段,涵盖城市建设、事业活动、供应链、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和废弃物,以及水资源。为减少碳排放,藤田从2021年12月开始在东京分公司使用再能源,加上技术中心,再生能源占到39.5%。施工方面,2021年度末约有60%的施工现场使用可再生电力。藤田的目标是到2023年实现100%的再生能源利用率。
同时,藤田已将新建建筑物全部转换为零能耗建筑(ZEB),通过节能设计、提高能源效率、扩大ZEB提案等,减少建筑运营过程中的CO2。在施工现场,藤田鼓励使用节能重型设备、实施节能驾驶培训、推进绿色采购、引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新型脱碳技术,并且与供应链合作,共同设立减排目标。
四、藤田的绿色基础设施
藤田致力于建造有利于社会和环境的绿色基础设施,并提出将自然的各种功能(防灾减灾、人类福祉、环境保护和美好社区)融入社会资本(基础设施),开发和利用土地的可持续性开展有利于人类未来的项目。藤田的绿色基础设施有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
在规划设计阶段积极利用绿地等自然的各种功能
承认、保护和利用原始自然环境的价值
不损害消费者的安全和保障,提高人类福祉
与周围环境和地球环境相协调
主要覆盖四个方面,分别是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人类福祉,以及美好社区。预期目标是实现在项目地区和客户的可持续发展目、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时对自然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
(1)防灾减灾
通过在绿地等处储存和渗透雨水来降低洪水的风险
以树荫(绿荫)缓解灾害级暑热
防止落石、浮木、雪崩,用树木等保护斜坡
树木挡风挡雪,防止火势蔓延
减轻气候变化等对基础设施造成的负担
(2)环境保护
保护和创造生物栖息地和苗圃,保护重要物种
储存雨水渗入的泉水和地下水
保护和创造融入自然的迷人景观
植物吸收CO2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可再生能源等减少CO2
(3)人类福祉
改善身心健康(减轻疲劳和压力,缓解负面情绪,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
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准确性和创造力
儿童的良好成长和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
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机会等
(4)美好社区
区域振兴(regional revitalization)
促进地方经济,土地财产价值上升
粮食和木材的生产,创造资源循环经济
有效利用土地,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管理
环境教育、人与自然的接触、文化的传承等
五、案例分享——
大和房屋集团未来价值共创中心
2021年,藤田完成了涵盖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建筑管理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大和房屋集团未来价值共创中心,并获得3个国际认证(LEED、WELL、SITES)和2个日本认证(BELS房屋能效标识系统认证和JHEP栖息地评估认证)。项目位于日本奈良,占地面积为17,048.07平方米,地上4层,建筑物高达19.66米。该中心的概念是“森林会所”。由三个区域构成,分别代表了“风、太阳、水”。
在防灾减灾方面,综合考虑景观等因素,项目设置绿化区、高保水透水雨水花园、雨水蓄水池等,将雨水外流控制在95%。此外,100%雨水用于冲厕、水景补水、浇灌等。不仅降低了洪水的风险,同时利用树木和植被环节灾害性暑热、挡风挡雪,减轻气候变化对楼宇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环境保护方面,以周围的自然植被为基础种植了本土植物,使其成为各种生物的栖息地。建成一年后,包括鸟类和昆虫等共确认了145种动物,如红隼(奈良县的稀有物种)。
在人类福祉方面,除了室外绿地,二层和三层还覆盖了屋顶绿化,增强了与室内观叶植物的协调度,提高了建筑各层和房间的绿色能见度。绿地设有步行道和休息区等,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开阔的室外空间。
在美好社区方面,通过产学官民合作,定期举办生物多样性研究会、景观设计讲座、古代文化研讨会,以及面向亲子的环境学习项目。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而且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项目能够促进地区建设,创造资源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基础设施的可持续管理。
图片来源:Fujita Corpo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