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洞察 | 卢拉新政府执政下,巴西“回归”之路展望

外经服务平台   2023-03-02 21:12:03

【编者按】2023年1月1日,卢拉宣誓就任巴西新总统。新政府执政以来,在内政上收拢政府权力、掌舵民生经济,发布系列有利民生的经济政策;外交上推动拉美一体化、平衡区域关系,积极推动对美、对华以及欧盟的高层对话,效果较为显著。但也须看到,极右翼政治群体在巴西政府和民众中的影响力仍不容低估。博索纳罗的意识形态输出也从未停止,新政府仍面临着比预期更为深刻的国家分裂。巴西“回归”之路难免荆棘丛生。

01

总统从政经验丰富执政风格务实

1945年10月,卢拉出生于巴西东北部一个贫苦农村家庭。20世纪70年代初,卢拉逐步从工会运动积极分子成长为工会领袖,成为反抗军政府统治的先锋。1980年9月,卢拉参与创建巴西劳工党,并当选为巴西劳工党主席。1989年、1994年和1998年,卢拉三次竞选总统,但均未能如愿。2002年10月,卢拉在第四次参选中获胜并于4年后成功连任。

卢拉是巴西历史上首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带领巴西劳工党首次成为执政党。卢拉执政后,在政治上实行温和左翼政策,保持了巴西民主体制的稳定。他组建了包括左翼、中左翼、中右翼、右翼政党在内的十多个政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这是巴西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执政联盟。在经济上,卢拉采取了稳健务实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他执政期间,巴西年均经济增长4.3%,重返世界经济十强行列。巴西经济总量在2006年和2010年分别突破1万亿美元和2万亿美元,并在2011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社会民生上,卢拉推行“零饥饿”“家庭补助金”等民生计划,使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以上。在外交上,卢拉奉行“务实、平衡”策略,使巴西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在他任内,巴西赢得了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主办权。卢拉执政下的巴西还取得了中产阶级规模持续扩大、国际评级提高等成绩。卸任时,卢拉的民意支持率超过80%。

02

巴西国内外多领域将有大变革

尽管卢拉当选,但巴西国内派系对立、通货膨胀高企等让新政府面临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卢拉强调,巴西新政府将致力于“团结与重建”,解决当前巴西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挑战,推动巴西重返世界主要经济体行列。

在政治领域,巴西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家政治秩序,寻求民众的团结。卢拉认为,巴西需要和平和团结。为此,他组建了多党联合的内阁团队,希望通过党派联合巩固政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力”。在三个批次的名单中,本届巴西内阁并非劳工党“一家独大”,而是平衡同盟阵线的各方需求,由多党联合组建而成。与前任政府不同,卢拉新政府将博索纳罗时期23个政府部门提升至37个,不仅恢复和新增了妇女部、种族平等部、原住民部等5个部门,更将原有经济部拆分为财政部、规划和预算部以及发展、工业和贸易部。在团结民众方面,卢拉认为当务之急是重启人民与政府间的对话。他希望通过恢复“国家会议”制度,让各行各业的民众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共同助力国家和社会建设。

在经济领域,当前巴西国内通货膨胀高企,民众生活承压。卢拉认为当务之急是缓解通货膨胀,改善营商环境,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制定一个符合当前需求的财政新框架并进行税收改革,将是卢拉政府2023年的优先事项。同时,卢拉高度重视“再工业化”,希望巴西实现向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转型。他希望通过汇率政策保证巴西货币的稳定性,从而增强本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卢拉在执政计划中还提及要恢复联邦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在工业化领域的投资,强化对农牧业、高科技行业及创意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外交领域,卢拉将推动多边外交,推动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模式,为高度依赖外部需求的巴西经济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他承诺巴西将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与各国共同建立一个以对话、多边主义和多极化为基础的世界秩序。卢拉的对外政策将回归传统的多边主义,积极发展与中国、美国、欧盟等国际伙伴的合作关系,加强南方共同市场、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的作用。他将加强与拉美地区,特别是南美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围绕南方共同市场为中心的南南合作,并积极利用南共市深化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

在环保领域,卢拉重申巴西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关键角色,承诺巴西将重新致力于应对气候危机,并保护亚马孙雨林。他上任后签署了一系列法令政令文件,包括重新制定打击亚马孙森林砍伐措施,重新设立亚马孙基金,并命令环境部在45天之内为国家环境委员会提出新规定,足见其环保政策的力度之大。

03

从总统签署文件看政府执政理念

2023年1月1日,就职典礼后,卢拉总统签署了11项法令和3项临时措施,并于次日在《联邦官方公报》发布。

其中,3项临时措施分别是建立巴西援助计划和巴西天然气援助计划的补充计划(Adicional Complementar do Programa Auxílio Brasil e do Programa Auxílio Gás dos Brasileiros.),废除国家健康基金会(FUNASA),延长对社会融合计划(Programa de Integração Social,PIS)/公务员资产培训计划(Programa de Formação do Patrimônio do Servidor Público,Pasep)和社会保障筹资贡献计划(Contribuição para o Financiamento da Seguridade Social,Coffins)的免税期。

此外,11项法令,则分别是枪支管理法令、重建森林保护机构法令、亚马孙基金法令、小型采矿法令、特殊教育法令、终止机构法令、国家环境基金审议委员会法令、环境罚款份额法令、运费附加费率法令、驻外外交代表的税务和海关附加条款法令和任命规则法令。

临时措施在《联邦官方公报》(Diário Oficial da União,DOU)上公布后立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必须经国会批准后才能成为正式入法。法令和政令签署后立即生效。上述临时措施、法令和政令体现本届巴西政府的重大工作动向。

从以上文件内容来看,卢拉新政府的施政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历史为基。从多项法令来看,卢拉旨在推翻或调整博索纳罗政府的政策,重新回归此前执政期间的思路上来,以此遵循过往发展的有益经验。由此可见,在诸多重大问题领域上,卢拉及时对索纳罗政府的政策予以调整,其执政理念重新回归劳动党执政时期的思路,遵循其历史轨迹。

以民生为本。优化巴西援助计划,恢复家庭补助金计划(Bolsa Família)对贫困家庭的现金补助,兑现大选期间的竞选承诺,试图解决巴西大量贫困人口的生存困境。强化巴西天然气援助计划,增加对普通居民的燃气补贴,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贫困人群是卢拉的坚定支持者,民生牌是卢拉赢得大选的法宝之一,民生问题将是卢拉政府的重要施政内容。

以环境为要。367号法令、368号法令、369号法令、372号法令和373号法令都是关乎巴西环境保护的关键性举措。通过“废、立、改”等系列举措,卢拉政府及时形成有别于博索纳罗政府的新环境保护政策,将环境保护视为本届政府的重要内容。在环境保护议程中,尤其关注亚马孙雨林保护问题,通过系列举措,强化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

04

巴西推动拉美一体化前景令人期待

2023年1月24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第七届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巴西重返拉共体是此次峰会的亮点之一。拉共体轮值主席国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对巴西重返拉共体机制表示欢迎,认为巴西的参与让拉共体更完整。

未来,巴西新政府将联合其他拉美国家强化地区集体身份认同并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力争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拉美的战略自主性。卢拉曾表示,如果拉美国家能够协调一致,那么一体化就会更加顺畅。然而,协调的拉美并不容易达成,一体化进程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目前,巴西和阿根廷已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双方均把促进地区国家协同发展视为己任。墨西哥也持相同态度,该国曾在拉共体处于低谷时主动承担责任,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担任轮值主席国。地区大国的“齐心协力”让人们看到了一体化的光明前景,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区域一体化进程是长期项目,需要地区所有国家共同且持久参与。因此,一旦拉美地缘政治环境出现变化,一体化进程就可能面临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拉美国家内部的政治极化是区域一体化的最大威胁之一。卢拉重获总统职位给拉美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希望,但他在巴西国内的权力并不稳固。去年举行的大选是1985年巴西再民主化以来竞争最激烈的选举,经过两轮投票卢拉仅以微弱优势胜出,凸显了巴西政治极化严重的现状。在国会选举中,卢拉所属的竞选联盟在参众两院分获16个席位和144个席位,而博索纳罗所在的竞选联盟在两院的议席数则高达25席和194席。可见,巴西“府院之争”加剧已在所难免,反对派未来有可能利用国会来阻碍有关一体化的议案获得通过。事实上,政治极化问题在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左翼国家同样存在,“府院对峙”已成常态。因此,各国保守力量均可通过立法途径对一体化进程形成掣肘。

此外,拉美国家的同质性也不利于一体化进程的展开。实现一体化的前提是满足区域国家各自的利益诉求,避免矛盾。然而,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大多依赖于出口初级产品,尤其是南美洲国家的同质性更强,如安第斯国家能矿资源丰富,南锥体(南美洲位于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国家农牧业发达。正因如此,区域内贸易不断下滑、不平衡问题凸显。2022年,乌拉圭对巴西的贸易逆差为10.6亿美元,这显然不能令乌方满意。实际上,这也是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等国独辟蹊径,寻求直接与域外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的重要原因。因此,能否在经济上形成互补并找到更多共同利益,是拉美一体化面临的另一大考验。

05

中巴关系有望实现新时期新跨越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执政期间突出意识形态外交,导致巴西与中国在政治关系方面并不是很顺畅。卢拉总统回归后,中巴关系有望实现新跨越,双方务实合作将不断深化,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迈向更高水平。

经贸合作是中巴关系的“压舱石”。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1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1640.63亿美元,连续4年突破1000亿美元。目前,中巴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农产品、矿产品、简单制成品为主,逐步转移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高级合作阶段。

展望2023年,中巴将加强产能合作,延长巴西资源产品的价值链。中巴将继续发挥农业合作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链,打造“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名片。今后,中巴双方还将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大数据等领域合作,共同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借助外交回归多边主义,巴西还将同中国深化在金砖国家、G20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卢拉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视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对话的重要平台。未来,中巴双方可以通过加强金砖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等方式,在金砖框架内展开更多对话。

此外,卢拉还将推进南方共同市场与中国的自贸谈判,寻求中国、南方共同市场、欧盟的三方合作。卢拉表示,赞成南方共同市场和中国达成贸易协定,促进南美贸易集团向其他地区开放。卢拉在访问乌拉圭时试图劝阻乌拉圭政府与中国单独商谈自贸协定,他认为这将破坏南方共同市场关税同盟。卢拉表示,延宕多年的欧盟-南方共同市场贸易协定应立即完成,随后南方共同市场可共同与中国商谈自贸协定。中国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谈判,将带动中国和巴西甚至中国和南美洲国家之间的深度合作,提升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和欧盟的三方合作也将打造南北合作的新样板。

展望未来,巴西与中国合作领域众多、互补潜力巨大,中巴两国关系预计将迎来非常重要的“黄金岁月”。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四川外国语大学金砖国家研究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外安保信息技术(北京安库)经贸摩擦预警中心、长三角中小企业海外风险预警中心、ICOVER全球安投研究信息数据库、安库风险信息公司

阅读3244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