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台华龙一号在“巴铁”破土动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再次闪耀!当地时间7月14日,巴基斯坦举办恰希玛核电站5号机组(C-5)破土动工仪式。这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出口巴基斯坦的第3台机组,也是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第7台核电机组,是中巴两国核能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阿里·拉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临时代办庞春雪,国家原子能机构总工程师卞志刚,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等出席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视频致辞。巴联邦政府有关部委领导,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主任李自平,中核集团副总经理申彦锋,中核集团副总师级领导王德林、王国光、李光亚、赵强,中国中原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
C-5核电项目是中核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三新一高”,充分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以实际行动履行央企责任、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
C-5采用中核集团设计的华龙一号技术,这是我国核电重大创新成果,是核电“走出去”的主力机型。华龙一号全球首批4 台机组已经全部按期建成投运,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批量化在建4台机组也进展顺利,打破了国际上首堆必拖期的“魔咒”,为世界提供了发展三代核电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华龙一号的再次出口,是对其技术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经济性的有力验证,进一步提升了这一“国家名片”的国际影响力。
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巴方能源结构,保障巴方能源安全,带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当地人民福祉,对推动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中巴双方携手建成了恰希玛核电基地C-1~C-4四台3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和卡拉奇核电基地K-2/K-3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能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近3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9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4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1亿棵,为巴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目前,中核集团承建的6台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为保障巴基斯坦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被誉为“南南合作”优秀典范的恰希玛核电1号机组,到巴基斯坦首个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K-2/K-3项目,再到C-5项目,核能合作已经成为中巴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一代代核工业人奔赴海外艰苦奋斗,同巴方兄弟一道,用智慧和汗水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推动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长久以来,中核集团作为中国核科技工业主体,勇担核工业现代产业链“链长”重任,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始终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国际核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助力推动中国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积极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核力量。
此次仪式上,中巴双方还就深化全产业链合作,进一步实现互惠共赢达成共识。
在巴期间,余剑锋一行还赴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卡拉奇K-2/K-3项目现场慰问海外一线员工。余剑锋指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出口巴基斯坦首个项目全面建成,是中核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闪耀的“国家名片”和民族品牌,蕴含着核工业自立自强的理想追求。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取得离不开每一位坚守在海外的中核集团员工的辛勤付出。他勉励大家要锚定目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深化国际核能合作,为实现集团公司“三位一体”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代表,集团公司综合部、经营管理部、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中国中原、中核集团亚洲代表处、中核财务等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中巴“核”缘
绵长的丝路
诉说着古老先人的智慧
包容与开放
叙述新时代的故事与精彩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十年乃至更长
核电作为“希望之光 ”
持续巩固着中巴友谊的“桥梁”
中核集团
作为中国核科技工业的主体
核能发展的主力军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铸造“国之重器” 擦亮“国家名片”
充分发挥
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
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积极贡献核力
中核集团恰希玛核电工程是中巴两国核能合作的发源地,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先河。
三十二年前,1991年12月31日,中巴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以秦山核电为参考,合作建设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合同,拉开了中巴两国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序幕。
以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核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本地化运营,使巴方业主参与项目设计、建设、调试和设备供货工作;为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培养核专业高级技术人员,提高巴方核能技术水平。根据统计,在巴基斯坦建设一台核电机组将为巴当地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中国中原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签署对巴公益捐赠谅解备忘录,于2018年向恰希玛核电厂周边小学捐赠了学习用品,为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提供了帮助,改善当地办学条件。在巴基斯坦遭受洪涝灾害时,中核集团、中国中原开展两轮捐赠,提供救灾物资,巴方表示,这是一份“来自中国兄弟的厚礼”。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中核集团在与巴方合作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开展爱心公益、应急救援等捐助活动,与当地民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传递中国企业的爱心,树立自觉履责、勇于担当的良好企业形象。
时光印记
1991年12月31日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PAEC)签订了中国向巴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合同,开创了中国核电走出国门的先河。
2000年9月25日
恰希玛1号机组商运。
2004年5月4日
恰希玛核电站2号机组(简称C-2)签订合同。
2008年11月20日
中核集团中国中原和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签署向巴出口C-3/C-4核电站合同。
2011年5月12日
恰希玛2号机组商运。
2013年2月18日
K-2/K-3项目合同签约仪式举行。国家名片、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出国门,落地巴基斯坦卡拉奇。
2016年12月6日
恰希玛3号机组商运。
2017年9月26日
恰希玛4号机组商运。
2017年11月21日
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签署恰希玛核电5号机组(简称C-5)商务合同。
2021年5月20日
卡拉奇2号机组商运。
2022年4月18日
卡拉奇3号机组商运。
三十二年
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
以山海为卷,以岁月为笔
以丝路精神为纽带,以人民福祉为追求
携手绘就了合作共赢的美好画卷
未来
中巴双方必将携手前行
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续写中巴核能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