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内陆国—老挝概览、动态及展望

工银亚洲研究   2023-09-29 09:15:00

老挝与中国云南交界,是中南半岛北部的唯一内陆国家。2022年全国总人口753万、就业人口254万人,GDP总量157.2亿美元,约是同期西藏地区GDP总量的一半,人均GDP略超2,000美元,属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老挝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近年积极发展旅游业。高度依赖外国投资开展本国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息周期背景下外债偿付压力进一步加大,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压力。老挝以东盟和中国为主要贸易投资伙伴,出口以资源产品为主、进口以消费性商品为主,长期以来经常项目逆差,严重缺少外汇储备。资本市场发展落后,银行体系以国有大行为主,保险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近年在澜湄合作机制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老双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内地)已成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43.42亿美元;中国(内地)是老挝最大投资国,在中国(内地)对外投资的全部国家中排名第18位,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5。老挝与中国(香港)经贸往来规模较小,2022年双边贸易额1,960万美元,进出口规模在东盟国家中排名末尾。

短期看,老挝经济修复仍面临挑战,但旅游业恢复、疫后贸易复苏等有望对增长形成积极提振,预计2023年全年有望实现4%左右的GDP增长。中长期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持续提升出口增长潜力,但人口持续流出、高债务负担仍是发展挑战。

正文内容

01. 基于PEST框架的老挝国别概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别称“寮国”,下称“老挝”)为1975年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联合国纳入46个最不发达国家(LDCs)[1]之一,多维贫困人口[2]和易受多维贫困影响的人口合计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超过44%。2022年,老挝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57.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26位,人均GDP为2,088美元,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地理位置上,老挝北与中国云南交界,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是中南半岛北部的唯一内陆国家。老挝“国小人少”,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当。2022年全国总人口753万,就业人口254万人,拥有50个民族。全国划分为17个省,一个直辖市(万象市)。首都万象(Vientiane,别称“永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人口96.9万。老挝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革新开放政策,1997年加入东盟,2012年加入WTO,2020年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

(一)政治环境(Politics):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治稳定性高,外商投资立法完善

1975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18世纪初,老挝疆域分裂为北、中、南三个王国。自1778年后一百多年,三国成为暹罗(今泰国)属国。1893年,法国与暹罗签订《法暹条约》(又称《曼谷条约》),三国成为法国殖民地,1940年-1945年间成为日本殖民地,之后老挝宣布独立。1946年至1954年间,法国再次驻军老挝实行君主立宪制。1954年法国撤军后,老挝境内多方势力内战直至1975年12月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和执政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人民革命党创始人凯山·丰威汉[3]思想为指导思想。

老挝国会[4]是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司法体系为大陆法系。国会议员由地方直接选举产生,共164名,每届国会任期为5年。2021年3月老挝第九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赛宋蓬·丰威汉[5]为老挝第九届国会主席,选举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通论·西苏里为新一届国家主席(国家最高领导人),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潘坎·维帕万为政府总理。法律制度主要分为一般法(宪法、法律、政府法规)和特别法(政令、规定、决定等特殊主题管理法律)。老挝最高人民法院为最高司法权力机关,下级单位包括大区级、省级、县级的人民法院。2016年修订的《投资促进法》与《投资促进法实施条例》为现行境外投资主要法规,鼓励投资的行业包括高新技术、清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开发业、教育、医药、基础设施、政策性银行和小额信贷、商业中心/展览中心/交易会等九个商业部门。投资方式分为一般投资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需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获得政府授权,主要在土地特许经营、经济特区开发、出口工业加工区开发、采矿、电力开发、航空和电信等领域。

坚持“少树敌、广交友”的外交政策,目前已同144个国家建交。1997年7月,老挝加入东盟并积极参与东盟事务,2004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成功主办东盟峰会及东盟与对话国领导人系列会议。2016年,老挝再次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东亚合作系列会议。中国和老挝于1961年4月25日建交。双方关系曾在20世纪70至80年代一度出现曲折,1989年全面恢复和发展。2000年11月中老发表《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2009年9月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4月共同签署《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政治稳定性较好,营商环境国际评估排名靠后。2021年,全球治理指数(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WGI)[6]显示,老挝除了政治稳定性指标(69.8)较好以外,在政府效率(30.3)、监管质量(18.3)、法制(27.4)、控制腐败(14.5)、话语权与问责(4.35)[7]等方面全球排名靠后。2020年,世界银行颁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老挝于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54位。

(二)经济环境(Economy):革新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基础仍薄弱、对外依赖度高,外部不利冲击下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压力

20世纪90年代老挝推动开放发展,疫情以来经济增长遭受明显冲击。1986年,老挝政府提出“革新开放”的战略方针,1991年正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此后,老挝经济年均增速达6%以上。但老挝经济体量小、易受外部冲击,疫情以来,经济显著减速。2020-2022年,老挝GDP仅分别增长0.5%、2.53%和2.71%,2022年老挝GDP总量157.2亿美元,约是同期西藏地区GDP总量的一半(见图表1)。

ChTsRpw38VgexQvaOIjniAcDBrK7zybl.jpg

老挝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近年积极发展旅游业。农业种植业占2022年GDP的13%,采矿业(老挝矿产资源丰富)、电力(水电资源丰富)和建筑业是主要的工业部门,分别占2022年GDP的4%、13%和11%。服务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42%,其中批发零售、公共行政与国防社会保障、房地产为三大服务行业,分别占GDP比重13%、9%、6%。中老铁路通车为老挝旅游业带来新机遇,老挝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与泰国、越南等合作打造东盟区域一体化旅游线路(见图表2)。

j0rnV9SEY1L7yRpvh8ZwKqHotW25IgBO.jpg

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外国投资、创汇能力弱,加息周期背景下外债偿付压力进一步加大。老挝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外国投资开展本国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和采矿业两个支柱产业是累计吸引外资最多的两个行业,2022年合计吸收外资占外资总额的78.03%。老挝本国工业生产水平低,对外贸易依存度高,2022年老挝出口总额82.0亿美元、进口总额72.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GDP的98.2%。当前经济模式下,老挝外债压力较大,2021年末老挝外债总额172亿美元,占当年GDP的91%[8];由于主要出口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进口附加值高的工业品,老挝长期以来经常项目逆差,严重缺少外汇储备,2021年末老挝仅有13亿美元外汇储备。经济严重承压,财政收入不足和外汇储备短缺,加大老挝在加息周期的外债偿付压力。

内外因素叠加影响下,老挝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压力。国内,老挝外汇储备长期不足,疫情以来经济增速显著下降,基普[9]兑外币汇率持续承压,2013-2021年间基普兑美元年均贬值幅度约为2.5%,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压力(2021-2022年,老挝M2分别同比增长24%、36.9%)。外部,2022年3月美联储快节奏加息、非美货币兑美元普遍贬值,乌克兰危机导致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也增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多重不利因素作用下,2022年1-8月,老挝基普兑美元贬值37.4%、创历史记录 ;2023年一季度老挝通胀水平达到40.85%。老挝央行积极采取紧缩政策,通胀压力有所缓解。2023年2月老挝央行分别提高本、外币存款准备金率50bp和300bp,同时将不超过7天的短期基准利率由2022年的6.5%提升至7.5%;2023年8月,进一步提高本、外币存款准备金率250bp和200bp至8%、10%水平。此外,老挝央行也相继实施严格的外汇管理措施,包括监测和控制非法货币兑换,禁止部分商品进口等。目前老挝内部通胀有所下降,8月通胀率已下降至22年7月水平、25.88%,基普汇率压力仍大(见图表3)。

S8m50dRlh9WvotY7Br1MnIbkac4JgXF3.jpg

老挝资本市场发展落后,银行体系以国有大行为主,保险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老挝证券交易所(Lao Securities Exchange,LSX)由老挝中央银行(持股51%)和韩国证券交易所(持股49%)共同出资,是老挝唯一的股票市场,2011年1月开始正式运营。截止2023年8月末,老交所拥有上市公司10家,市值13.87万亿基普、约合7.7亿美元(见图表4)。目前,老挝共有4家合资证券公司,即澜沧证券(老越合资)、外贸银行恭泰证券(老泰合资)、老中证券(老中合资)和APM证券(老泰合资)。保险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10],目前共有24家保险公司在财政部注册进行运营,外资持股份额均不高于80%,主要有老挝国家保险公司、老越保险公司、TOKO 保险(老挝)公司、三井住友保险(老挝)公司、澜沧保险公司、PCT亚洲保险公司及老挝环宇保险公司。银行体系以国有大行为主。目前老挝共有38家银行,包括14家本土银行(其中1家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银行、3家合资银行,7家民营银行)及 24家外资银行。老挝外贸大众银行(BCEL)为老挝最大的国有银行,老挝财政部持有其70%的股份,在全球拥有19个分支机构和100多家代理行。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和老挝发展银行两家国有银行[11]的存款和贷款分别占老挝银行业总存款和总贷款规模的61%和48%

7lEKrdheSQ6Ds5UImkPx9JHtAjFC3z0N.jpg

(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ety):老挝为人口最年轻的东盟国家之一,老族占比过半、多信奉佛教,国民整体教育程度偏低,医疗条件较为落后

老挝人口总量少,面临持续外流压力。2022年老挝全国总人口753万、就业人口254万人,由于生育率的不断下降(由革新开放初的5%下降至2021年的2.5%)和持续的每年上万人净移民流出(1991年以来累计流出近70万人),老挝总人口增长率由革新开放初的2.8%下降至1.4%。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由1990年的53.71岁升至当前68岁,全球排名136位。15-64岁人口占比64.9%,65岁以上老人仅占全国人口的4.45%,为人口最年轻的东盟国家之一。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农村人口占比由革新开放之初的85%下降至2022年的62%(见图表5)。老挝拥有50个民族,其中佬族(Lao)最多,占总人口53.2%,多信奉佛教。官方语言为老挝语,部分人使用法语。老挝英语普及率极低,在111个国家的英语熟练指数(EF EPI)[12] 中排名最末。

NTaMFGEBfr2sgwJOPev6oxd8SLZpzUcI.jpg

近年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整体依然落后。老挝教育水平低,基础教育面临教学资料匮乏、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老挝基础教育为12年,基本学制分为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小学五年为义务教育。小学毕业率由革新开放初的不足50%升至88%。全国有5所公立大学,45所院校。教育支出占GDP和财政支出比重分别为2.3%和10.91%。近年来,老挝海外留学生毕业总人数呈下降趋势,2019年老挝共有6269名海外留学生毕业,较2018年下降12.19%。其中,语言、工商管理、法律、国际关系、健康与福利专业合计的留学生毕业人数占2019年总海外毕业人数的63%。越南、中国、泰国是排名前三的老挝留学生受教育目的地。

(四)科技创新环境(Technology):科研创新水平居东南亚末尾,金融科技发展处于萌芽阶段

老挝的科技创新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老挝在全球13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12位,过去10年内已晋升20位,但仍远低于越南(第48位)、菲律宾(第59位)、印度尼西亚(第75位)等东南亚国家,甚至低于柬埔寨 (第97位)。老挝科技部通过与老挝国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与中国等国家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等多方式推动老挝各领域科技发展。

金融科技基础薄弱,发展处于萌芽阶段。老挝在数字经济方面一直较为落后,前期发展缺乏政策支持,2018年政府加快相关布局。在非现金支付结算方面,老挝支付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为“LaPASS”和“LaPNet”两个系统。“LaPNet”为老挝央行于2019年启用的主要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主要运营老挝的ATM和移动支付。“LaPASS”为老挝央行于2020年启动的支付和结算系统,具备国家预算支付、一般支付和支票支付三大主要功能,实现实时全额结算。但由于老挝银行账户数量占总人口比重仅为26.8%[13],以至现金仍是目前老挝境内的主要支付方式。在金融科技服务方面,虽然目前老挝多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金融科技服务,但由于互联网渗透率低,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使用人群为城市中的年轻人口,全国数字金融服务覆盖率仍然偏低[14]。老挝外贸大众银行(BCEL)是老挝最早提供金融科技服务的银行,推出了“BCEL One”移动支付和“OnePay”移动应用。在2022年,BCEL的移动支付已覆盖2万多家商户,活跃用户30万。

02. 中国与老挝经贸合作情况

(一)老挝对外经贸合作: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以东盟和中国为主要贸易投资伙伴

1.贸易:革新开放政策推动老挝外贸快速增长,出口以资源产品为主、进口以消费性商品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挝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方面积极参与东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地区和国际组织,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贸易协定;另一方面,老挝作为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享受联合国给予的优惠市场准入和商品贸易优惠等特许权,同时根据商务部2020年版《老挝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统计,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将老挝列为其普惠制受惠国。2022年RCEP正式生效积极提振老挝外贸活动,同年进出口额达154.4亿美元、同比增加10.5%,并实现9.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其中,出口额82.0亿美元、同比增加6.5%;进口额72.4亿美元、同比增加15.4%。老挝主要出口矿产品、电力、农产品、木制品等,以资源性商品为主;进口柴油、医药食品、机电、汽车等,以消费性商品为主(见图表6-7)。

8HO74jahSGIFQ9Pgu1rURnTLeiCBl5AY.jpg

K0nJUufFb9qPhIXw2yxdCSW3NVRsOjr4.jpg

泰国、中国和越南是老挝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对东盟进出口规模占比过半。2022年,老挝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泰国(占35.9%)、中国(占29.2%)、越南(占17.1%)、澳大利亚(占4.8%)、欧盟(占3.0%)等,对东盟出口额占整体出口的57.7%;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泰国(占46.3%)、中国(占23.2%)、越南(占5.9%)、美国(占4.3%),自东盟进口占整体进口的54.7%(见图表8)。

OUNVdSvCRiotE2PZefFD80b4JBX3xjGY.jpg

2.投资:长期依赖外资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泰国、越南等是主要外资来源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老挝颁布《外国在老挝投资法》、成立外商投资管理委员会、持续完善外商投资相关法规以来,外资流入水平不断提升。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统计,老挝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由1988年末的仅255万美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127.36亿美元、占GDP比重由0.4%升至80.5%。外资主要来源国包括中国、泰国、越南、韩国、法国、美国等。根据老挝计划投资部最新数据,2021年来自中国、泰国、越南的投资占总体FDI流量的比重分别为66.3%、18.0%和9.4%(见图表9)。

DXKs92znf5eLWAJilg3EbjRtw84oGU7N.jpg

电力和采矿为老挝累计吸引外资最多的两个行业。老挝水能和矿产蕴藏量丰富,为吸引更多投资资金流入,老挝先后颁布和修订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矿产法》(2008年)、《老挝矿产投资标准条例》(2005年)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电力法(新)》(2008年)规范矿产行业和电力行业的投资行为。2022年,电力、燃气供应行业和采矿业吸收外资总金额占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8.55%和19.48%,合计共占外资总额的78.03%(见图表10)。

ZtvGeTlEA4CBIW3ySUhKro21Oukcjdbs.jpg

(二)中国(内地)与老挝:中国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国,老挝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重要目的地

1989年中老关系全面恢复和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卫生等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近年在澜湄合作机制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老双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20年,两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1.贸易:中国(内地)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与老挝两国双边贸易额4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0.5%。其中,中国自老挝进口额2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向老挝出口额16.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见图表11)。中国自老挝进口的主要商品类别为铜、木材、农产品等。中国向老挝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别为汽车、摩托车、纺织品、钢材、电线电缆、通信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等

JS8f0m9dptwsQB2DHkbPKGhiuqUyg5o7.jpg

2.投资:中国(内地)为老挝最大投资国。截至2021年末,中国对老挝投资存量金额达99.4亿美元,投资金额在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中的占比约0.4%,在中国对外投资的全部国家中排名第18位,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5。对老挝的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和房地产行业(见图表12)。

H8uzvBLwRXVQ1YTJtbckZSFqs034EOnP.jpg

(三)中国(香港)与老挝:老挝与香港经贸往来规模较小,进出口规模在东盟国家中排名末尾

2019年,《东盟-香港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东盟成员国同意逐步消减或取消来自香港的商品关税。2022年,香港与老挝贸易往来总额为1,960万美元,老挝在香港与亚洲28个经贸往来的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24位、在东盟十国中排名末位,其中,香港出口至老挝1,630万美元、同比减少17.4%;自老挝进口330万美元、同比增长35%。香港对老挝出口主要商品类别包括杂项制品(占25%)、薄纱、蕾丝、刺绣、缎带等装饰物及其他小商品(占12%)、纱线纺织品(占12%)、电信设备及零部件(占6%)、印刷品(占6%)等。香港自老挝进口商品主要类别包括肉类(占61%)、电路用电气设备(占30%)等(见图表13)。

2ClDe5mXsIhyrd4Bjv7n1abg9ztxfTSk.jpg

03. 老挝经济发展前瞻

短期看,老挝经济修复仍面临困难,但旅游业恢复、疫后贸易复苏等有望对增长形成积极提振,预计2023年全年可实现4%左右的GDP增长。具体而言:

高通胀、货币贬值是当前老挝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方面,输入型通胀推动通胀高企,2023年8月通胀率为25.88%,虽较2023年2月的峰值41.3%有所改善,但仍处恶性通胀区间,带来劳动力外流、工农业生产受挫、货币贬值、内需疲弱等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基普贬值压力仍大,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非美货币贬值压力,但老挝经济固有内生脆弱性问题短期较难实质改善。

但旅游业复苏、疫后贸易恢复等有望对增长形成积极提振。一方面,旅游业持续复苏仍有较大空间。旅游业是老挝第二大创收行业,以疫情前数据为参考,2019年老挝的国际游客到访量达47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9.3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疫后,老挝将旅游业视作复苏经济的优先事项,并提出改善旅游基建、签证申请便利化、联合东盟国家打造一体化旅游线路等措施支持旅游业复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老挝国际游客到访量达167.4万人次,远超政府吸引国际游客14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4亿美元的全年目标,旅游业复苏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并提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跨境物流改善有助于拉动出口增长。中国是老挝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2022年占比:29.2%),2022年中老铁路建成开通极大地促进中老跨境贸易,铁路开通前的2021年中老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2022年贸易额迅速增至56.8亿美元。2023年以来,中老铁路货运量继续强劲增长,上半年累计完成货运量962.1万吨,同比增长94.7%。此外,木薯、钾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受益于铁路运输的低成本优势打开中国市场,货运品类持续丰富。

中长期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有望提升出口增长潜力,但人口持续流出、高债务负担仍是内在掣肘。目前,东亚和太平洋发展中地区(EAP)持续发挥全球增长引擎作用,叠加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持续加快,有望持续提振老挝旅游业和制造业出口。就业人口素质仍待提高,2022年就业人口仅254万人,从事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占比分别为56.8%、10.2%、32.9%,工业劳动力短缺、严重缺乏熟练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偏低背景下,部分劳动力流向泰国等周边国家,也掣肘经济发展。较高的偿债压力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挑战,预计2023至2026年期间,平均每年需偿还13亿美元,而官方外汇储备在2022年末约为11亿美元,仅能覆盖不到两个月的进口付汇金额。综合研判,未来几年,老挝实现4%以上的中高速增长难度较大。


[1]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根据2015年3月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标准审查,相关审查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GNI)、人力资产综合指数(HAI)、经济和环境脆弱综合指数(EVI)。老挝于1971年被纳入最不发达国家(LDCs),根据2021年的审查报告拟于2026年脱离LDCs。

[2]全球多维贫困指数(MPI)用于衡量100多个发展中国家贫困程度,MPI通过计算国民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三个同等加权维度的贫困程度来计算。健康和教育两个维度各基于两个指标,而生活水平则基于六个指标。MPI在0到1之间,数值越高意味着多维贫困程度越高,也是对国际每日2.15美元贫困率标准的补充数值。

[3]凯山·丰威汉思想(Kaysone Phomvihane’s Thought)是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指导思想,是对该党创始人凯山·丰威汉的政治实现的理论体系化。201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首次正式将凯山·丰威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同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4]老挝国会原称最高人民议会,1992年改为现名。

[5]赛宋蓬·丰威汉为凯山·丰威汉之子,出生于1956年。

[6]世界银行开发出“全球治理指数”(WGI)体系,WGI由六项综合指标构成,反映了全球数千名调查受访者以及公共、私营和非政府组织部门专家对国家治理的看法。WGI包含六个测量维度:话语权与问责(Voice and Accountability)、政治稳定与非暴力(Political Stability and Absence of Violence)、政府效率(Government Effectiveness)、监管质量(Regulatory Quality)、法治(Rule of Law)、控制腐败(Control of Corruption)

[7]话语权与问责衡量公民在政府选举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新闻自由。监管质量衡量政府制定和实施许可、促进私人部门发展的政策法规的能力。控制腐败衡量公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的程度,包括各种形式的腐败形式。法治衡量对社会规则的信心和遵守规则的程度,包括产权保护、司法和犯罪暴力等。

[8]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从结构上来看,根据IMF于2023发布的《老挝债务可持续报告》中国是老挝最大的债权国,对中债务总额约占老挝外债总额的42%,老挝政府部门举债占比60%,国有企业举借外债占比约40%,主要投入于电力行业。

[9]老挝以基普为法定流通货币,市场上基普、美元、泰铢均可流通。老挝汇率制度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美元为盯住对象,并参照基普兑美元汇率、换算基普与其他国货币之间汇率。

[10]2014年,老挝颁布并实施新的《保险法》和实施细则,对1990年版《保险法》进行了修订,是最新的保险市场基本法。

[11]老挝三家国有银行:老挝外贸大众银行、老挝发展银行、老挝农业促进银行,但老挝农业促进银行暂未披露报表,此处以另两家国有银行报表数据为参考。

[12]Education First 英语熟练度指数(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是根据各国成年人的英语流利程度进行的排名,2022年该指数数据涵盖了111个国家,老挝排第111位。

[13]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于RCEP网站发布2023年2月15日《中国支付在老挝》中2022年调研数据。

[14]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老挝互联网个人用户占总人口比重62%,移动蜂窝用户数每百人为65户。

阅读11971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