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暨湖北—北欧(欧洲)经贸合作洽谈活动在武汉开幕
11月13日至15日,由商务部、湖北省政府主办,2023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暨湖北—北欧(欧洲)经贸合作洽谈活动在武汉开幕,来自瑞典、挪威、丹麦、冰岛等国驻华使节,境内外重点商协会代表,知名跨国公司高管等参会。开幕式上,24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622.8亿元,涉及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湖北着力打造 中欧交流互鉴新窗口
“湖北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打造中欧开放合作新枢纽,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湖北将着力打造中欧贸易投资新高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促进湖北与欧洲双边贸易投资扩量提质;着力打造中欧交流互鉴新窗口,持续巩固与欧洲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深化民间交往,更好推动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
挪威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欧德琳表示,挪威目前在华经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海事和海产品领域。未来,挪威与湖北可在绿色低碳领域拓展更多合作空间,挪威的绿色航运方案及相关经验,可以帮助湖北的内河航运企业更好地实现减排、控排。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已成为湖北深化对欧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跨国公司深耕中国、拓展中部地区大市场的重要平台。近三年,湖北对欧洲进出口保持平均10%以上增速。目前,在鄂投资的欧洲企业近7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4家;在欧洲投资的湖北企业80余家,投资额近50亿元。湖北与欧洲国家科教、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已缔结友好省州15对。
湖北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2022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600亿元,相较于2018年论坛成立时增长了1.5倍;双向投资规模近330亿元,增长了50%。
“瑞典已有600多家企业在华投资,湖北与瑞典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上高度契合。”大会开幕式上,瑞典贸易与投资委员会商务参赞乔凯介绍,今年瑞典贸易与投资委员会调研了瑞典企业在华投资计划,许多大型企业将湖北作为投资首选地,将有更多瑞典企业敲响湖北的大门。
“展台上的这个车钩,就是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的配件。”“我们正在争取的哈萨克斯坦卧铺车项目,将来计划在武汉厂区制造。”在欧洲企业展台,“湖北造”的列车车钩“戴”着大红花,瑞典丹纳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柏龙热情地向嘉宾介绍着丹纳集团落户武汉的新成绩。
“随着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我认为湖北是最具工业潜力的省份,湖北在开放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吴柏龙说,对武汉丹纳的定位是将它放在丹纳全球的供应链重要的一环,利用武汉丹纳成熟优质的修造能力,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钩缓项目。
吴柏龙表示,丹纳计划在武汉扩大生产规模,从武汉东西湖区迁址到黄陂区轨道交通智造基地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12月中旬投产,以期更为贴近主机厂(客户),并且利用园区便利的物流设施,更好地为最终用户服务。
德国荷贝克武汉公司已经成立了17年,是一家从事专业蓄电池生产的企业,将德国技术和武汉制造完美结合后,蓄电池产品的安全性能可抗九级地震。荷贝克武汉生产用的原材料大部分由湖北本土企业生产,已在武汉周边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荷贝克武汉公司10年来总纳税超过10亿元。
“武汉地铁、机场、各大数据中心机房,都有我们的铅酸蓄电池。”德国荷贝克中国首席执行官杜渺介绍,荷贝克武汉每年可生产150万支单体电池,其中70%供应中国市场,30%左右出口欧洲和东南亚地区。未来,将继续增强产品竞争力,共享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
湖北首个低碳冰雪场馆将建
2022年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让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同时也带动中国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高潮。
“投资额2.2亿元,引进索门科特亚全球领先的二氧化碳制冰系统,将落户湖北武汉首义冰雪世界。”大会开幕式上,武汉首义冰雪奥体汇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芬兰Suomen Tekojaa(索门特科亚)公司签订国家冰雪场馆节能减排实验基地项目,运用于整体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首义冰雪世界建设,将建成湖北首个低碳冰雪场馆。
“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中芬合作的关键议题,冰雪运动科技是中芬合作的重要领域。芬兰长期以来在冰雪运动及相关场馆咨询、建设、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武汉首义冰雪奥体汇项目总经理李伟介绍,目前,国内缺乏针对构建低碳冰雪场馆的系统解决方案,是制约冰雪场馆可持续建设、运营的瓶颈。该项目以首义冰雪运动综合体为试点,力争实现冰雪体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运营,将场馆碳排放比传统方式降低10%以上,为全国低碳冰雪场馆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鄂企牵手欧企加速产业链布局
开幕式上,湖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同托克集团签订2024年全年价值14亿元的铁矿石采购协议。
“从托克集团采购进口铁矿石200万吨(产地包括澳洲、巴西、非洲、东南亚等),签约货值14亿元。”湖北国际经合董事长陈彤介绍,通过这次签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海外优质资源保供能力,也加速推进了集海外矿山资源、国际物流、国内港口大宗散货集散基地、区域市场终端客户深耕的大宗商品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未来,将继续坚持海外优先,擦亮国际经合品牌,持续转型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战略。
据了解,湖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今年在铁矿石贸易方面预计突破600万吨,煤炭贸易将突破500万吨,大宗贸易销售预计突破1100万吨。该公司是由联投·湖北工建牵头搭建的一家湖北省大型综合外向型国有企业,系湖北省、武汉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重要“窗口”之一,主营业务涵盖大宗贸易、境外园区、海外工程、海外仓(电商)四大业务板块。
欧洲与湖北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启新篇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也是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新能源转型日益提速,湖北省出台了新能源短中长期战略和三年行动方案。
在中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合作发展论坛上,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权表示,湖北作为汽车大省,正在加快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机提升,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强化交流,深化往来,开启欧洲与湖北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合作新篇章。
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表示,岚图出海实践和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化、智能化发展的机遇、抓住世界各国向绿色低碳加快发展的机遇,共同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向用户追求体验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用户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汽车更关注可持续性,这与岚图的理念高度契合。推动海外战略市场快速发展,推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电动汽车品牌。
“造车是车企传统的能力,而‘云’是互联网产业传统的能力项,两者要更好地融合。”腾讯智慧出行战略总经理沈沛表示。
加速跨境电商发展 拓展湖北与北欧合作空间
湖北拥有4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年湖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120%,湖北跨境电商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2023长江中游跨境电商国际合作论坛暨北欧进口食品保健品品鉴推介会上,与会嘉宾通过来自北欧的零食小吃、咖啡豆、啤酒等品鉴展示,以及跨境电商交易数据等现场交流,进一步探讨湖北与北欧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展开食品、保健品的经贸合作机遇。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表示,2022年湖北在中国的食品贸易中占比只有1.9%,但是它的增速超出了全国平均增速的28.9%,从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来看,它达到了9.7%,高出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湖北在推动中国食品贸易当中有着不可小看的作用,尤其针对进口来源地多元化以及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它为中国食品贸易添上了非常厚重的一笔。
“挪威经济规模比较小,但开放度非常高,是完全依赖和依靠国际贸易合作。”挪威驻华大使馆参赞欧德琳表示,电商平台为我们开拓市场带来了重要机遇,我们必须要通过合作来抓住机遇。
“希望有更多的湖北和埃塞俄比亚、武汉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新型合作,我们可以先建立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进出口合作伙伴关系。”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德瓦诺科迪尔表示。
鄂州筑巢引凤 借“机”腾飞
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定位为货运枢纽、客运支线机场,以货为主的航空客货双枢纽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吸引着众多海外投资者的目光。
11月15日下午,参加经贸合作论坛的嘉宾前往鄂州花湖机场和鄂州临空经济开发区招商中心考察后,挪威北极星海产贸易公司总经理郑芳表示,通过考察鄂州花湖机场,对挪威的海产品交易合作伙伴武汉溢海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返回武汉后我们会快速梳理考察情况,讨论整理下一步的整体规划。”武汉溢海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郑军表示,下一步会加大与挪威海产品贸易合作,并积极同鄂州市政府、花湖机场等相关部门深入沟通。
“我们签订的华中国际生物港投资协议即将动工,2025年投产,投产后货运量可达4万吨/年,生物制品通关量2000票/年。”武汉中实国际物流项目负责人李莉表示,与鄂州临空经济管委会签订投资2亿元打造华中国际生物港,联合华大基因,共同打造华中第一个口岸型智能化、专业化生物材料通关平台,项目建成后将为华大基因等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能力,助力华中及湖北省生物医药企业出海和进口,助力鄂州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鄂州正在以花湖机场为依托,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鄂州市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华波介绍,鄂州将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全流程“帮办代办”、全领域“流程再造”、全周期“政策直达”,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和免申即享,健全创新人才引用育留机制,为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厚的礼遇、最优渥的环境,打造内陆自由贸易港和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