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生产指挥中心生产监控数字化建设应用探索
当前,基建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大数据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数字转型已经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向,“互联网+”“AI+”正在加速着基建企业生产管控方式的改革与转型。另一方面,中交二公局在建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项目相关方数量随之增加,相关方参与度持续深入,项目动态监管的要求持续提升,数据采集数量和传递速度要求持续加大,两级总部传统的“报表+现场督查”方式已很难做到快速发现并消除项目生产管控的堵点、难点和盲点,无法达到当前管控要求。
中交二公局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浪潮,于2021年完成了生产指挥系统的全面部署应用,于2022年启用生产指挥中心,积极挖掘数据潜力,加快信息技术与生产管控的融合,对项目监管方式的转变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针对生产指挥中心“智能监管、数据赋能”运营建设工作,从生产监控数字化建设目标、实现难点、具体做法和升级前景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生产监控数字化建设目标
生产指挥中心按照“以数字化手段穿透现场管控,多维度助推项目监管,推动安全生产取得实效”的定位开展运营工作。以“实用、管用”为原则,用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改革深挖生产数据潜力,对项目监控方式进行升级,促进生产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用数字化手段与生产管理需求进行深度结合,以生产监控数字化升级驱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转变,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数据赋能”。实现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化互联网监控体系,加快一线生产数据和影像的采集、融合、分析、预警,详细勾勒项目的生产组织全貌、趋势和风险,支撑总部精准决策的总体目标。
生产监控数字化实现难点
数据是生产监控数字化建设的基础,生产管理对数据高度依赖。目前,生产管控存在获取信息不对称和数据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也是阻碍生产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具体存在以下难点:
一是信息传递速度迟缓,生产过程数据不能实时获取,报表数据时效性不高,生产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入网率和维护率较低,导致数据缺失或者必须人工填报,失真率高。
二是数据利用效率低下,项目需填报企业内外多重系统,同一数据多头填报,各业务系统壁垒森严,数据无法融通共享,数据价值孤岛化、碎片化。
三是数据与业务结合程度不足,部分项目系统建设或应用为响应上级要求开展,与自身管控需求结合不足,偏离管理实际,导致管理应用和数据填报“两张皮”。
生产监控数字化具体应用
生产指挥中心以生产组织全环节监控为主线,在全面应用生产指挥系统的基础上,拓展了影像监控、视频交互、产值分析、安全管控、地质气象信息采集、运营辅助等内容,搭建了动静态数据兼备的“一系统、两中心、五平台”生产指挥综合软件体系,实现为项目生产“画像”,开展直播式管控的目的。
一系统
在全局565个在建施工项目全面应用生产指挥系统,集成项目策划、月季度进展、航拍影像、里程碑节点、日产值进度等生产信息,实现项目一线生产从进场策划至完工结束全过程组织记录,是生产管理核心数据和影像采集的主系统。
两中心
与中国交建隧道施工安全监控中心和盾构安全监控中心联动应用,对全局高风险隧道开挖断面变形情况、监控量测数据、空气质量等情况以及盾构设备的姿态和运行参数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物联网数据采集,自动触发边界条件预警,便于生产指挥中心对施工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开展专业化监控。
五平台
应用视频监控平台,对项目关键工程及高风险点位监控设备安装“定点”“定型”,且在电脑端和移动端同步部署,实现网络监控“远可看全貌、近可查细节,随时可看、随处可看”;应用综合视频交互平台,规范现场无人机、手持云台视频互联手段,提升巡查指挥开展质量;应用生产指挥中心管理平台,运营监控线上全程办理,工作单据一键生成,直连企业邮箱一键推送;应用BI智能报表平台,对接局PM系统,实现跨系统快速采集汇总数据,提升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水平,加快项目生产的趋势分析和预警;应用二公局安管平台,针对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风险分析、特种设备、隐患排查等进行专业管理。
生产监控数字化应用成效
生产指挥中心自2022年4月投入运营以来,生产指挥系统各平台共完成了重点项目抽查超过1100项次,支撑开展安全A类风险巡查超过80项次,完成突发情况排查超过60项次,处置隧道及盾构安全监控中心预警90多次,共发出调度联系单800余份,支撑业务部门开展专项会议和督导检查超过150项次。依托生产指挥中心共开展系统研发科研项目两项,管理创新课题一项,取得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三项软件著作权等多项成果。
“一系统、两中心、五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多维度数据接入、动静态比对、多业务分析,为监控决策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依据,提升局总部指挥调度的科学性,也最大程度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总体来看,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01
动态实时掌控
应用“一系统、两中心、五平台”的生产指挥综合软件体系,通过数据、实时影像和现场互联的多重组合,实时掌握生产动态,实现了生产现场的直播式管理,解决生产过程信息传递不及时,报表数据滞后问题,为及时开展项目施工关键节点和重大风险点监控和巡查,提供坚实支撑。
02
数据融通共享
BI智能报表工具的引入,给跨系统数据采集提供了新思路,打通了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壁垒,通过数据的多维采集组合分析,相互印证,分析生产弱环,提升数据的价值,也解决了项目同一数据多次填报的问题,加快生产数据融通共享。
03
智能分析预警
实现全局在建施工项目生产产值实时汇总,在系统中设置产值完成不足计划85%橙色,不足70%红色预警机制,自动开展产值完成趋势分析,提升监管介入的及时性。实时采集影响生产重大天气及灾害预警信息,开展防范提醒和摸排,确保生产应急和风险防范科学有序。
04
数智绿色运营
建立辅助看板对生产数据录入缺失和不及时情况进行自动筛选,运营工作流程实行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工作单据一键生成,直连企业邮箱一键推送,全面实现无纸化“绿色运营”。
05
监管转型升级
有效统筹业务部门对项目监管重点需求,强化部门联动巡查与中心日常监控的结合,通过专业智慧平台赋能支撑,有效促进“风险智能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升级,项目监管方式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升级,管理理念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升级。
生产监控数字化改进方向
从一年多来的系统应用及监控情况来看,生产指挥系统“一系统、两中心、五平台”的软件体系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处于网络完善,数据联通汇总的信息化应用阶段,系统的自动预警、智能分析能力仍处于数字化的起步阶段,距离数智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从以下方面逐步完善。
01
数据价值持续“深”挖
进一步加大BI技术的应用力度,持续打通业务间数据壁垒,扩大生产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维度,促进数据由填报式向推送式转变,加大系统已有沉淀数据的应用,建设生产数据库。
02
平台升级紧贴“实”际
紧跟行业无人化、少人化施工发展趋势,继续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加大现场智造技术及监控应用的数据采集,打造综合智能监控平台,实现监控方式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
03
应急防范持续“强”化
完善系统融合分析能力和预警阈值体系,加强源头风险信息采集,在预警边界条件触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趋势分析能力,增强监控提前量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