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精彩亮相首届链博会

中国中化   2023-11-30 22:40:03

11月28日至12月2日,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京举行,聚焦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640?wx_fmt=png

中国中化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焦健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以“加速农业产业链创新与协同,让合作共赢惠及中国与全球”为主题亮相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展示纵贯农业全链条的创新产品和能力,快跟随小化到现场看看吧。

农业作为链接“田间”到“舌尖”的关键产业链条,对保障全球粮食体系安全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先正达集团始终致力于发挥全球资源网络和中国市场优势,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同为打造绿色安全、畅通稳健的全球农业供应链发挥积极作用。依托遍布全球的创新网络和超过6000名科学家,先正达集团面向全球农业产业链持续做好优质高效农业投入品的供应保障。本届链博会上,先正达集团带来了提升种植效率的多项重要农业投入品创新,也分享了利用地理气候和区位优势与多个国家互惠共赢的案例。

水稻是亚洲地区的重要主粮。先正达集团积极推进中国种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利用中国种质资源优势培育出同时满足亚太市场高产、耐逆、抗倒、米质突出需求,以及东南亚水稻抗性需求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些“香飘海外”的种子成为本届链博会先正达展台的焦点之一。

目前,先正达集团旗下荃银高科种子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助推这些国家农业发展;旗下江淮园艺与18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在瓜菜种质资源、高效栽培技术、新优品种繁育等领域展开合作,示范推广面积达1.5万公顷以上。

此外,先正达集团依托成本优势开拓国际生产供应链,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推进本地化育种。

在本次展会上,先正达还展出了多种创新研发并引进中国的“明星”高效化合物。其中,TYMIRIUM®技术能有效防治线虫、镰刀菌等病虫害。“麦甜”“美甜”等自引进中国后累计推广超1亿亩次,为农民增收超200亿元。在生物育种方面,先正达正推动将抗虫、耐除草剂、能有效提高饲喂效率的玉米性状产品引入中国,为中国农作物产能提升提供解决方案。

640?wx_fmt=jpeg

“从连锁店需要的批量咖啡豆到特色精品咖啡豆,我们都能供应。”目前,先正达集团自有巴西咖啡生豆品牌Nucoffee可提供超20种具备高品质和差异化风味的咖啡生豆产品。此外,先正达集团的阿根廷葵花油、巴基斯坦芝麻、南美大豆和棉花等特色进口展品也亮相链博会展台。

640?wx_fmt=jpeg

利用在全球种植端的资源优势,先正达集团全球农业价值链(AVC)通过易货贸易,在南美、中东欧、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主要农产品产地,以农业投入品及服务直接获取海外一手农产品资源,同时链接中国市场,高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从海外农田到中国餐桌”的全球化供应链。

未来,先正达集团还将引入更多海外优质农产品,并助力更多中国农业企业发展海外种植,为“种植走出去、农产引进来”贡献积极力量,将全球农户和中国消费者紧密“链接”在一起。

“这个玉米比水果还香甜!”展台上被人交口称赞的鲜食甜玉米,产自先正达集团旗下中化农业MAP在甘肃省古浪县建设的高标准真空玉米加工厂帮扶项目。中化农业MAP联合上海佳农集团,打造“MAP种、收、加工,佳农销售”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定制了400万棒MAP beSide“小绿标”佳农真空甜玉米,直接为当地种植户创收超450万元。

640?wx_fmt=jpeg

MAP beSide“小绿标”是由中化农业MAP打造的品质农产品溯源服务品牌。面向下游加工流通企业和消费者需求,中化农业MAP线下基于“MAP+生态圈”全产业链品控运营服务,线上基于数字化全程溯源系统,推出品质安心可溯源的MAP beSide“小绿标”农产品。

640?wx_fmt=jpeg

截至2022年,中化农业MAP联合600余家产业链合作伙伴,共推出MAP beSide“小绿标”农产品106款,激活溯源码累计超8000万枚,并与益海嘉里、中粮、茅台、五粮液、佳农、都乐、蜜雪冰城等下游企业展开合作,陆续在本来生活、华润万家、大润发等终端销售渠道设立产品专区。

带领农民“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为农业产业链“集好大数据”,中化农业MAP让“田间到舌尖”的距离更短、更安全。

农业产业链之间的协作,不仅惠及全球农户和消费者,也是推动农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先正达集团和食品价值链伙伴携手合作,致力于低碳农产品生产方案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帮助农民采用高产高效可持续技术,助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先正达集团在本次链博会上展出的“低碳小麦”采用再生农业技术种植,与当地以传统方式种植的小麦相比,亩产提升7.5%,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2%,实现了增产减碳两不误。

640?wx_fmt=jpeg

阅读1367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