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机制与中国在欧投资

中国一中东欧研究院   2024-06-18 14:36:02

概要

过去5-7年来,欧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态度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存,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和社会有着积极影响,人们愿意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但现在的情况变得复杂得多。现今,地缘政治因素决定了投资者的态度。过去,投资者来自何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资本或投资附加值对于接收国家来说的重要性,但如今,人们往往对外国直接投资持怀疑态度。本简报将探讨欧盟对外国直接投资态度的变化,以及欧盟和匈牙利外国直接投资模式的发展。

引言

从1990年到2010年几十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审查的问题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在全球化鼎盛时期,也只有在敏感领域(军事或国防部门)才会审查外国资本投资。然而,自从国际金融危机(2008-2009年)以来,随着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中东国家投资的增加,欧盟对投资审查需求也在增加。这种变化反映出:其一,第三方国家(中国、俄罗斯、中东富裕国家)走出国门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它们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其二,东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当我们考虑到欧盟共同市场和中国时,经济模式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国家补贴和规划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与中国、俄罗斯或美国相比,欧洲委员会更倾向于横向补贴,也就是将补贴更多地花费在技术研发、促进就业或对抗气候变化等方面。但欧盟法规限制成员国政府向国内企业提供国家补贴,为此,欧盟委员会严格控制国家补贴的金额。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则将资金集中在ICT、汽车工业等部门。欧盟使用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哲学,这是在上实际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出现,因为主张国家作用的凯恩斯主义在当时国际环境中确实是低效的。当前俄乌冲突促使欧洲国家对来自第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更加怀疑,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最近的外国直接投资数据,并回顾中国在欧盟的直接投资地位。

全球和欧洲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2021年,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总额为14870亿美元,2022年则下降至12940亿美元,这表明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者变得更加犹豫。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比上一季度显着增长36%,主要是由于美国和爱尔兰的增加。尽管如此,2023年前九个月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仍然比2022年同期水平低15%。2023年第三季度,美国和爱尔兰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受益者,而美国(1100亿美元)、日本(600亿美元)和中国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530亿美元)。

我们将展示欧洲委员会文件《对联盟及其成员国外国直接投资审查》的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收购还是绿地投资方面,中国并不是欧盟最重要的投资者。我们在此着重强调关于中国在欧盟投资的数据:

1.2022年中国在收购方面的份额为2.3%,而美国(32.2%)、英国(25.1%)、瑞士(8.9%)、挪威(4.3%)、加拿大(4.1%)和日本(3.4%)远远超过中国。

2.2022年中国在绿地投资方面的投资份额略高(3.9%),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份额也远远落后于欧盟传统投资者,后者份额显著高于中国。(美国:46.5%,英国:19%,瑞士:4.8%)。

3.对于中国针对高科技公司战略性收购站不住脚。从2021年到2021年,中国在低技术行业的收购比例从80.00%下降到58.33%。

4.与此同时,中国通过绿地投资将高科技产业带入欧盟。2021年,制造业高科技绿地投资的投资份额为90.00%。到2023年,这一份额达到了93.9%。

5.2022年,所有目标国家的绿地投资价值都下降了,除了爱尔兰。爱尔兰的绿地投资增长了60%,而其他主要的绿地投资目标国吸引到的中国绿地投资明显减少。从2021年到2022年,绿地投资额下降了46.3%。

6.从绿地投资部门分布来看,零售业(-52.3%)、制造业(15.3%)和金融业(-45.5%)在2022年遭受了重创。与此同时,ICT(500%)和科学与专业服务(225%)的绿地投资有了显著改善。

7.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半导体行业来看,美国是该领域的主要投资者,2022年占比为47.1%,而英国(14.7%)和日本(7.4%)也比中国在该行业的投资更多,中国投资占比仅为5.9%。

美欧“脱钩”VS“去风险”

虽然美国已采取与中国脱钩的部分措施,但欧盟的情况有三个不同之处:

1.对于大多数欧盟成员国而言,尽管有减少与中国贸易的地缘政治风险的意愿,但具体实现方式尚不明确。在欧盟对华外国直接投资中,德国和法国起着核心作用,其他成员国相对较小。德国对华投资主要采用“在中国、为中国”的模式,面向中国市场,而美国公司则采用“在中国、为世界”的模式。德国公司撤出将完全失去目标市场,而美国公司则通过重新分配来分散风险。

2.在贸易脱钩方面,欧盟的处境比美国更糟。美国可以依赖其国内技术和资源,而欧盟成员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在多个行业依赖中国,如稀土、可再生能源设备和医疗原料等。因此,欧洲政治家更加谨慎,更倾向于使用“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3.美国和欧洲的发展理念存在差异:在美国,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在支持生产回流的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同样重要。与欧盟相比,美国拥有加强国内生产所需的大部分重要原材料以及支持绿色转型的资源。

当前情况非常复杂,宏观贸易数据分析显示,全球供应链似乎并未陷入动荡。到目前为止,欧中、美中的贸易逆差创下纪录,但这些数据不能说明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国际清算银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21-2023年全球跨境供应商的依赖性显著下降,西方公司直接从中国发货的情况减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彻底重塑其贸易网络,实际上西方消费者继续通过越南等国间接从中国采购产品。其结果是西方与间接国家的联系显著增加,当地新公司被整合到现有的供应链中。这种情况的后果是,首先,西方公司将继续受地缘政治变化影响,因为如果中国停止向间接国家的公司销售,西方终端消费者也将受损。其次,供应链的延长令对供应商的监管变得更加困难。第三,创建单一层次的贸易(直接来自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多层次系统将增加企业成本,一个以缓慢增长和更高通胀为特征的时期已经到来。

目前关于与中国脱钩的成本,有几项研究提供了重要见解,其中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与中国脱钩将导致欧盟收入损失1%。此外,将生产转移到欧洲不仅会降低收入,还会增加供应链受损的风险。但问题在于,正常的经济逻辑是否会被地缘政治因素所取代。有几个问题值得重点关注,稀土问题和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问题,它们是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心议题。以下是具体数据:

1. 欧盟将30种原材料分类为关键材料,其中44%来自中国。

2. 根据最新数据,98%的稀土出口自中国。

3.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越来越多的中国国企正在全球矿业行业中进行投资。

4. 中国已与多个国家签署战略协议以获得原材料供应,这些国家获得了有利的中国贷款,并建立当地矿业公司。

5. 欧盟正在专注于推动其绿色经济转型,这和俄乌冲突一样加重了欧洲企业的负担,使其竞争力越来越低。

6. 根据欧盟关键稀土材料法,到2030年,至少有15%的稀土材料必须被回收利用,至少10%必须在欧盟内开采,且至少40%的加工必须在欧洲完成。由于这些措施,每个加工阶段最多有65%的组件可以来自第三国。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欧盟必须要与中国合作,但欧盟领导人似乎并未意识到这种合作的紧迫性。这就是为什么电动汽车进口会成为欧盟热议话题。但目前削弱欧洲竞争力政策却越来越多:中国汽车出口到欧盟的数量在2022年之前迅速增加,总额已达到20亿美元。由于中国电动汽车比欧洲电动车平均便宜20%,欧洲委员会发起反补贴调查,情况表明,欧洲很可能采取增加进口关税的措施。然而,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适得其反的策略。

反补贴调查是保护欧盟免受外部竞争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审查。我们认为这两种都是合法的经济工具,但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因为过度使用这些工具可能会导致保护主义,从长远来看将无法解决欧洲竞争力较低的问题。

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机制

很多欧盟成员国已经引入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机制。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欧盟并没有针对成员国层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审查作出统一规定,而是将此责任交由各国自行负责。这一规定于2018年通过,并于2019年4月生效。为了增强合作与信息共享,欧洲委员会与成员国间建立了一个新协调机制,以便在必要时就特定投资提出关切。欧盟在建立审查机制方面采取了自由主义方法,仍将其视作政府间合作,因为尽管欧盟法强调了程序协调和欧洲委员会的作用,但最终外国直接投资审查仍由各成员国负责。不同国家的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机构以不同方式实施该法规,因此一些国家的报告比其他国家更为详尽。尽管如此,欧盟层面的法规已促使成员国要么创建新的安全审查框架,要么加强现有框架。

匈牙利方面

近两年,中国对匈牙利的投资成为焦点,知名企业如比亚迪(BYD)、宁德时代(CATL)、亿威能源(EVE Energy)、三环集团(Sunwoda Electronic)、森科普(Semcorp)、华友钴业(Huayou Cobalt)、浙江杭科科技等相继提出了他们的投资和工厂建设计划。在上述名单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两项投资是:

1.宁德时代(CATL)决定在匈牙利东部投资。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计划在匈牙利投资73亿欧元兴建一座电池工厂,这将是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电池工厂。一旦获得必要的许可证,建设100GWh工厂将不会超过64个月。该工厂建成后将为德国的梅赛德斯、宝马、大众等汽车制造商生产电池。

2.比亚迪(BYD)看准了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将焦点放在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和东亚电池制造商上。这也是比亚迪决定在匈牙利投资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匈牙利是通往欧洲市场的门户,并且将从匈牙利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中获益。

总结

如简报所示,欧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态度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注重附加值、盈利能力和现代化效应,而如今地缘政治因素加强。因此,欧盟建议成员国引入更为严格的外资审查机制,这并不足为奇。但这种变化的副作用是,欧盟针对第三国的国家补贴审查方面的做法朝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向发展。

我们也研究了中国在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地位。结论是,近年来中国在欧盟的外国投资地位有所提升,但如果说中国主导这一市场,甚至成为最重要的投资者,还有些牵强。简报还指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主要涉及高科技产品。简报中提到了两个例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匈牙利的直接投资。这些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还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而且这些投资也可以被视为高科技投资。

随着欧盟越来越注重地缘政治因素在直接投资中的作用,那些实行一个意识形态中立、务实对外政策的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做法与匈牙利在过去三十年中成为汽车行业外国直接投资重要接收国的事实一致。因此,匈牙利是中国汽车行业投资的一个极佳目标国。

1311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