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国家能源独立战略》已提交议会经济委员会
摘要
目前,立陶宛能源部长代纽斯·克雷维斯(Dainius Kreivys)向议会经济委员会提交了《国家能源独立战略 (NEIS)》的最新版本,议会将在近期对其进行表决。《国家能源独立战略》旨在实现立陶宛能源独立和建立安全可靠的能源系统,这对于确保立陶宛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竞争力和保持低能源成本至关重要。此外,该《战略》还关注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探讨了能源产出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的能源生产方式,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绿色氢能。专家们开展转型研究预测,到 2050 年,立陶宛将建立一个以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电力和燃料为基础的能源系统。通过自主生产、适当的网络开发和运营以及与其他欧洲和全球市场的紧密联系,确保安全供应。根据《战略》设想,到 2050 年,立陶宛将转变为能源出口国以及绿色氢气的重要供应国。
引言
2024 年 3 月底,立陶宛能源部长代纽斯·克雷维斯(Dainius Kreivys)向议会经济委员会提交了新版《国家能源独立战略》(以下简称 《战略》)。新版《战略》是立陶宛能源领域最关键的事项,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立陶宛的安全和经济。本文概述了《战略》主要目标、能源生产方案以及立陶宛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途径。文章还讨论了《战略》中涉及的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绿色氢气的生产。
新版《国家能源独立战略》
能源部已编制并向议会提交了最新版《国家能源独立战略》,《战略》中设定了未来能源发展目标,即到 2050 年,立陶宛生产清洁能源可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实现能源独立。其实早在 2012 年,为了从根本上重组立陶宛能源行业,减少并最终消除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立陶宛就已经开始了该项工作。同年,立陶宛通过了首版《国家能源独立战略》。根据《立陶宛共和国能源法》,《国家能源独立战略》必须至少每五年修订一次,以反映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并实现技术更新。2018 年,立陶宛通过第二版《国家能源独立战略》。该版本《战略》是关于2020 年至 2030 年之间国家能源部门政策的主要目标、方向和任务,并提出 2050 年之前的发展愿景。
近年来,国际局势不断变换,国内外多重因素对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最新版《战略》的审查将耗时更久。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2022 年能源价格飙升的危机,俄乌冲突以及该地区能源前景的巨大变化。2024年3月,立陶宛能源部长克雷维斯向公众和议会经济委员会提交了最新版《国家能源独立战略》,其后议会将对其进行表决。2030 年《战略》最重要目标是立陶宛将建立独立的能源系统,降低能源成本在该国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使企业能源价格的水平低于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以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该《战略》还提出将确保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平稳过渡,以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能源消耗和生产方案
据估计,到 2050 年,立陶宛的能源需求将达到每年 75 太瓦时(TWh)。与立陶宛目前每年约 11 至 12 太瓦时的电力需求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该假设的前提是基于立陶宛将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电力和燃料的基础上建立能源系统。国家能源传输和交换集团公司(EPSO-G 集团)开发和创新部主管保利乌斯·布特克斯(Paulius Butkus)表示,立陶宛应致力于在经济中实现 “一切皆可电气化”,其中包括工业需求和私人日常能源需求,并在无法实现电气化的地方使用氢气。反过来,生产绿色氢气也需要大量电力。
就立陶宛国内电力生产水平而言,《战略》提供了三种方案。在最保守的情况下,立陶宛的发电量可在 2050 年达到 50 太瓦时,立陶宛将继续成为电力净进口国。在第二种方案下,立陶宛每年可生产 71 太瓦时的电力,这将大致满足该国到 2050 年的能源需求。最高的设想是到 2050 年,立陶宛每年可生产 85 太瓦时的电力,此外,立陶宛还可以生产绿色氢气这样能够减少甚至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产品。
所有方案都将由立陶宛能源署(LEA)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共同进行系统建模评估,评估工作将在一年半内完成,其中最具有可实施性的能源生产方案最快将于今年 11 月明确。立陶宛该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根据新提出《战略》,国内发电的主要方式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可再生能源
根据《战略》的设想,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将在立陶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自给自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立陶宛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国内发电量达到其电力需求的 90%,其中约 90%的国内电力和热能生产将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到 2050 年,立陶宛将致力于通过国内生产可再生能源完全满足其电力和热能需求。
在过去三年里,立陶宛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数量增加了两倍多,据估计,在未来三年,其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数量还将再增加 3.5 倍。立陶宛在吸引可再生能源投资方面尤为成功,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园区。北海曾是欧洲的焦点,现在人们的目光转向了波罗的海,立陶宛有机会成为风力发电厂的先行者。2024 年 4 月 10 日,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德国、丹麦、瑞典、芬兰的能源部长们就开发海上风能园区达成共识,并在维尔纽斯签署了《波罗的海海上风能开发宣言》。能源部长克雷维斯表示,通过发展绿色能源,立陶宛可以吸引价值 1,500 亿欧元的投资。
核能
建造第四代小型核反应堆是实现立陶宛能源独立的建议方案之一,这也是新版《战略》中关于核能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多年来,立陶宛一直是核能大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核电站之一——伊格纳利纳核电站。然而,该核电站于 2009 年底关闭,在 2012 年的全民公决中立陶宛公民反对在立陶宛建设新的核电站。
能源部长克雷维斯强调了在立陶宛建造新一代核反应堆的两个优势。首先,核能将从根本上降低能源系统的成本。这意味着工业和消费者的能源系统维护负担将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第四代反应堆的设计效率更高,核燃料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比其以前更高。其次,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设计极为安全。克雷维斯称,第四代核反应堆的优势在于体积小、建造快捷方便,而且使用加工过的铀作为燃料,由于反应堆本身埋在地下,因此不再有过热的可能性。使用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反应堆去年才开始在一些国家获得许可,迄今为止,还没有启动过这样的第四代反应堆。因此,只有在欧盟的所有法律程序结束后,才能开始实施《战略》的这一部分。此外,建造此类核反应堆的决定必须在公众、政治家和专家共同讨论后做出。克雷维斯强调,为了能够在 2040 年左右建造反应堆,必须在 2028—2030 年左右做出决定。想要了解该技术的成本,就必须了解该技术成熟与否以及第一座反应堆投入使用的时间,这样才能够在计划时间内做出决定。
氢能
更新后的《战略》若获得通过,氢气很可能在立陶宛的能源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战略》的目标之一是到 2050 年,使立陶宛成为绿色氢气生产和出口的地区领导者。所谓 的“绿色”氢气,是指一种利用可再生电力将水分子分裂成氢和氧的氢气。与 “蓝色”或 “灰色”氢气不同,“绿色”氢气是唯一一种以气候中和方式生产的氢气。目前,立陶宛还没有生产氢气的公司,但已经有几家公司正在计划中,预计氢气生产的第一阶段即将到来。克莱佩达港是计划生产氢气的地方之一。
克莱佩达港经理阿尔吉斯·拉塔卡斯(Algis Latakas)预计,相关机构将批准以制氢为目的的 2 兆瓦电解槽的环境影响评估(EIA)报告。随后,将获得施工许可证。该项目价值 700 万欧元,计划于 2026 年春季完工,最早将于 2026 年初开始生产。此外,港口还打算建立氢气基础设施,以便为到访的船只加油,并直接供应特定类型的运输设备。
立陶宛能源部预计氢气生产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到 2030年,它将吸引22亿欧元的投资,创造 7000 个新的就业机会。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 144 亿欧元,新增就业岗位20500个。大部分氢气将用作合成氨生产的原料。立陶宛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出口33,000吨绿色氢气,并最终在用电高峰期将氢气纳入电力生产,出口约 44000 吨绿色氢气。
《国家能源独立战略》的意义
能源部长克雷维斯在议会经济委员会上介绍《战略》时表示,该《战略》预计成为能源部门最重要的事项,立陶宛的国家安全和经济都建立在该能源安全基础之上。克雷维斯称,立陶宛能源部门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大部分能源资源(天然气、石油)需要进口,以及能源基础设施易受攻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战略的目标是到 2050 年使立陶宛成为一个完全能源独立和气候中和的国家。
《战略》的目标之一是使立陶宛能够独立获取、生产和消费其所需的能源。2025 年 7 月,立陶宛将完成与欧洲电网的同步,并退出俄罗斯控制的 BRELL 环网,这将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里程碑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投资、规划以及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密切合作。另一个目标是在立陶宛建立有助于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能源系统。要实现这一目标,所建立的能源系统必须高效,并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生产能源。事实上,降低消费者的能源价格也是新战略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能源部长克雷维斯认为,拟议的《战略》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低的电价。此外,目前立陶宛每年花费70 亿欧元,用于进口电力、天然气、石油和其他类型能源。能源的自给自足将节省这一大笔费用。
立陶宛能源出口潜力
如果立陶宛能够成为能源净出口国,新《战略》将使立陶宛能够从出口中获得最大利益。比如,在加入欧洲电力网络后,立陶宛将能够根据现货市场的电价选择电力出口的时间。如果立陶宛能够灵活选择何时出口剩余电力,何时将剩余电力转用于国内生产绿色氢气,留有以后出售,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当电价较低时,可以将电力转用于生产其他高价值产品,如绿色氢气,然后再以较高的价格出口,创造更多附加值。目前来看,欧洲的电力需求潜力很大。随着欧洲不断加强工业电气化以及电动汽车的使用激增,电力需求一直在增长,并预计还将继续增长。据估计,德国在减少了天然气发电量、关闭了核电站并承诺在未来实现无核化之后,对进口电力的需求激增。
能源部长克雷维斯认为,波罗的海国家可以成为中欧电力供应国。立陶宛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工业上对氢能的需求将使其成为波罗的海国家的能源中心。一方面,立陶宛的优势在于其战略性的地理位置。由于许多能源节点都将经过立陶宛,立陶宛将成为许多能源连接的枢纽。另一方面,立陶宛工业规模庞大,具有使用大量氢气的潜力。立陶宛的能源消耗大户包括化肥生产商 Achema、炼油厂Mažeikiai Orlen、水泥生产商 Akmenės Cementas 等等。使用氢气的能力将是立陶宛获得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有关《战略》的批评意见
一些人认为该《战略》过于雄心勃勃,需要大量投资,其中一些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投资要求每生产 1 千瓦时(kWh)的投资最高,而这种高成本正是大多数国家仍无法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其所需能源的原因。其他批评者则对拟议《战略》中提出的重返核能表示不满。就核反应堆而言,一些人认为,尽管核反应堆是经过改进的新技术,但仍不安全,而且长期储存使用过的核燃料等问题仍未解决。
结论
新版《国家能源独立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能源目标。如果该《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立陶宛将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出口国,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立陶宛正在制定一项跨越近三十年的前瞻性战略,这也表明了政府对长期规划的承诺。该《战略》对立陶宛能源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该《战略》也指出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立陶宛政府是否会继续实施核能战略?这些雄心勃勃的能源目标在经济上可行吗?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