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电汽之路与中企力量
当前,众多非洲国家政府颁布了包括税收减免等激励手段来鼓励电动出行行业的发展,不但欢迎从中国进口电动车,还乐见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在他们国内生产。
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多哥、加纳、贝宁和南非等国家的民众正在迅速适应电动汽车这种新的交通工具。所谓的“电动交通革命”正在非洲大陆各地迅速兴起,而且主要使用中国的电池技术。
BasiGo是一家电动交通公司,专为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等城市的公众提供公共汽车服务。他们的电动公交车都是从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司比亚迪进口的。“目前,如果你看看肯尼亚市场,特别是在电动公交车领域,它们100%都是中国制造。”BasiGo的总经理摩西·恩德里图解释说。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291%。
在非洲,比亚迪、蔚来和小鹏等中国电动汽车,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街道上。合众新能源汽车旗下的电动汽车品牌哪吒于6月下旬在肯尼亚开设旗舰店,小鹏P7和小鹏G9两款汽车也于6月底进入埃及市场,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同样加强了在非洲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攻势。
今年3月,数十辆电动小巴驶上“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这些电动小巴由中国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以完全拆卸方式出口到埃塞俄比亚,由当地的贝莱内·金迪金属工程公司负责组装并推向市场。
同月,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获得摩洛哥政府批准,在该国北部地中海城市丹吉尔建立电动汽车电池正极工厂。摩洛哥投资、融合和公共评估部部长扎祖里表示,这是摩洛哥打造电池生态系统的首个大项目。近年来,中国国轩高科、广州天赐材料和中广新材料公司等多家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已先后宣布在摩洛哥投资建厂。
据埃及媒体报道,埃及GV投资公司与中国一汽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在中东地区生产经济型电动汽车。GV投资公司主席谢里夫表示,这项合作将使得该公司在未来3-5年内扩大生产范围,65%的零部件实现本土化,并将产品出口至中东、非洲及拉美市场。
非洲各地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从某种程度上是就自身条件和在发展中不断优化调整的一个过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非洲的电动车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非洲国家,电动车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关报告预计,2027年非洲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14亿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0.2%。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非洲有望进入电动时代,并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期,突尼斯《晨报》撰文表示,非洲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中国企业在帮助非洲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扩大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选择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