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价格战:出海的储能企业已赢下生死之战的首胜
新能源装机量爆发,消纳问题也逐渐显现。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强调要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各地方响应中央政策导向,开始密集出台强制性储能配套政策。这极大地刺激了储能行业的发展,吸引大量资本涌入,推动了储能项目,尤其是新型储能项目的快速扩张和大规模建设。
图说:2018-2023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
但好日子没多久,储能业“内卷”狂潮席卷而来。激烈的竞争导致全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下跌,新型储能技术的成本降低速度超出了行业预期。
根据高工产研(GGII)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部分企业的储能电芯最低价格已经下探到了0.3元/Wh以下,较2023年的最低报价记录0.613元/Wh,降幅超过50%,而储能系统的平均价格也已经跌破了0.5元/Wh的水平,最低达到0.4元/Wh左右。
价格的急剧下降,一方面为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但另一方面导致企业利润率受到挤压,部分企业可能已处于零利润甚至亏损状态。
在国内行业极度内卷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选择出海。我国储能行业领军企业如远景储能、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都在海外获得喜人成绩。
这些毅然选择出海的企业,意味着面对国内价格战,已赢下生死之战的首胜。
但出海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多重挑战。海外市场到底怎么样,有哪些风险,需要企业什么样的能力来应对?本文做一探讨。
01
海外储能,美欧仍是最大市场
从2023年到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海外旺盛的需求还将支撑中国储能企业景气持续。从全球市场来看,美国和欧洲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储能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为58.45亿美元(约合409亿人民币),占我国锂离子出口总额的21.5%,比2023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这是2020年以来,美国连续第五年成为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目的地。
2024年一季度,美国的电网级储能和住宅储能领域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特别是储能系统的成本直线下降给美国的储能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2023年一季度,电网级储能项目的平均部署成本为1776美元/MWh,2024年同期,这一成本骤降39%,降至1080美元/MWh。预计到2024年底,美国累计的电网级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45%,达到11.1GW/31.6GWh。
据预测,美国市场2023年-2025年的储能电池装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8.5%。未来五年累计装机容量预计为62.6GW/219GWh。
从美国各州来看,2024年一季度,来自加州、德克萨斯州和内华达州美国的储能市场合计安装了993MW/2952MWh的电网级储能,三个州的容量差不多占到了全美新增装机容量的90%。这一数字刷新了季度记录,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同比增长84%。另外,待并网的电网级储能项目装机容量较去年上升了10%,共有426GW的储能系统等待接入电网。
住宅储能领域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一季度,美国市场共计安装了约250MW/515MWh的家用储能系统,环比增长8%。住宅太阳能装机容量同比增长48%,其中,加州的住宅储能部署量是上一年同期的三倍。数据显示,超过40%的太阳能装置均连接有储能电池,也就意味着还有近60%的市场机会有待挖掘。
来源:Getty Images
根据Wood Mackenzie的预测,未来五年,美国打算进一步扩充分散式储能市场领域,新增分散式储能数量在13GW左右。2023年至2025年,美国市场储能装机量每年预计涨幅将接近89%,预计到2030年,北美市场对储能的需求将超过200GWh。
欧洲的需求也同样不甘落后,由于民用电费与天然气价格与仍处于历史高位,欧洲家庭对储能的需求保持旺盛。欧洲储能三巨头分别是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这几个国家是储能装机量方面的领头羊。
按照规划,到2030年,整个欧洲全铺开差不多达到200GW的电池储能容量,接下来几年内欧洲储能市场将经历显著增长,英国、意大利、德国,再加上西班牙这几个国家还会继续领跑欧洲的大储能市场。
除了美欧之外,中东和非洲地区,尤其是以色列和南非,由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储能市场也有巨大增长空间,预计到2024年,以色列和南非这两个市场的储能新增装机量将分别达到3.4GWh和3GWh。东南亚方面,有预计,从2020年到2030年,东盟储能市场累计新增规模将接近15GWh。
02
储能头部企业加速拿下海外大单
面对国内微薄甚至亏本的利润空间和国外庞大的需求市场,许多储能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寻求更高的利润率。
据「储能严究院」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产业链企业在海外斩获了超70GWh储能系统订单,合同金额接近1000亿元,相比去年大幅增长;美国、英国、中东成为中企储能出海三大热门目的地。
70GWh的订单量与国内总规模71.2GWh的招标订单几乎平分秋色。
进入2024年,储能领军企业,如远景储能、阳光电源、比亚迪储能、宁德时代、华为、瑞浦兰钧等,在海外拿大订单的速度在加快。
阳光电源近期成功签约沙特ALGIHAZ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一个订单规模高达7.8GWh,该项目计划2024年开始发货,2025年全容量并网。
远景储能继5月拿下英国300MW/624MWh的Cellarhead储能项目订单后,最近又被选中为阿布扎比马斯达旗下的Masdar Arlington Energy供应电池储能系统(BESS)。
此次合作涵盖了位于英国北部的两个旗舰项目,总共提供110MWh的组合可用容量。项目都是2小时储能系统,由远景储能提供交直流整套储能设备、场站SCADA及EMS系统。
7月底,远景储能成为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企业Field的长期合作伙伴,并为Field位于英国布莱克本的whitebirk项目(50MWh)提供电池储能系统。
不只是英国市场,远景储能已在全球市场参与超过200个项目,截至今年5月,交付超过15GWh,在手订单25GWh。
今年1月,比亚迪储能与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Grenergy 公司达成采购协议,为该公司位于智利阿塔卡马绿洲的储能项目提供 1.1GWh 的储能系统。投资达14亿美元,项目分两阶段完成。
华为技术保加利亚公司与欧洲领先的光储电站开发商、EPC SUNOTEC签署储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欧洲电池储能技术创新开发与应用、规模化储能电站建设与运营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海外与国内市场环境上差异较大,头部储能企业在海外能拿大单,考验的是储能产品的可靠性和提供不同场景解决方案的技术能力,也考验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供应链、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
比如阳光电源最近拿下7.8GWh的沙特项目,便是得益于长达十几年的全球前瞻业务布局,通过前期深入的市场调研、法律、地缘政治研究,敏锐的洞察力快人一步,从而为出海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远景储能早已在海外布局多年,建立了成熟的本地化策略,如在海外进行研发、生产制造,融入当地,使得出海更具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碳减排、碳管理方面,远景率先布局,打造了差异化优势,并已在海外树立了零碳品牌。
海外市场被普遍认为具有较高的毛利率,但企业出海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并非明智之举。在海外拼的不只是价格,还要符合各国的合规标准,其高标准和高门槛意味着高昂的认证成本。这除了需要过硬的技术,综合能力也不能有短板。
03
国内与海外两条腿走路
国内储能企业大规模出海背后的原因,一是海外储能市场需求的升温,二是近年配储政策快速上马形成的阶段性过剩。所以业界有一句话:不出海,就出局。
对于储能企业来说,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国内和海外两条腿走路,但都很艰难。
海外市场的挑战显而易见,如欧盟对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层层设限”以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等,这些都将对我国国内企业的出口利润和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
还有欧美市场的准入门槛也高,隐含的成本和罚款不可忽视。因合同细节引发的纠纷和赔偿,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些都需要慢慢积累经验。
国内发展而言,纵观近些年的发展路径,国内储能设备商由于技术路线趋同,企业在产品功能、性能上难以拉开差距,竞争焦点转向了价格,而不是产品创新。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储能企业需要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包括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优化产能规划,避免盲目扩张;以及改善供应链管理,减少库存积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结合国内外需求持续创新,以求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