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麦肯兹 | 国家石油公司的海外并购支出骤减至二十年来最低水平
根据伍德麦肯兹数据,国家石油公司的海外并购支出已从每年300多亿美元(2009~2013年)暴跌至不足50亿美元(2019~2023年),在全球并购支出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从高峰时期的近50%下降到今天的不到5%。
国家石油公司曾是国际业务开拓(兼并购和勘探)支出中的大户,但近年来并购支出大幅下滑。然而,由于并购估值变得具有吸引力以及国家石油公司的财务评级处于历史高位,国家石油公司通过国际业务开拓填补战略空白的动力空前强劲。
随着部分国家石油公司日益受商业驱动,他们在海外扩张上,已经开始像国际石油公司一样,注重各投资组合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利用国际机遇进行扩张、特别是亚洲和中东的国家石油公司。
由于地缘政治壁垒继续限制海外扩张潜力,我们预计2010年初期那样的海外扩张热潮不会回归,但当前正是相关政府协调一致企业和国家驱动因素恢复国际业务开拓的绝佳时机。
中东国家石油公司成为主要“玩家”
伍德麦肯兹指出,中东国家石油公司的油气产能正在增长,综合起来,国家石油公司2050年的油气产量将高于目前水平。
中东各国家石油公司相较其他石油生产企业,在油气资源寿命方面占据优势,但确实也存在劣势:资产组合绝大多数集中在国内石油或天然气上,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国家石油公司。因此,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国际化进程,来加强多元化发展。我们已经看到沙特阿美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迅速进军液化天然气领域,卡塔尔能源公司则希望凭借勘探业务实现增长。要实现量变,将是一项挑战,但他们有雄心、也有能力做到。
亚洲和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希望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在亚洲,人口激增、经济扩张和煤改气将导致国家能源需求日益超过当地供应。虽然这些国家以不同的形式承诺致力于净零排放,但伍德麦肯兹预测,到2030年,油气供应总缺口将从目前的90亿桶油当量/年增加到130亿桶油当量/年。
尽管这些国家成功增加了国内油气产量,但本土油气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短缺,且成本越来越高。按照我们的基准情景预测,中国的“进口量”将从830亿桶油当量(2000~2025年)增加到2,250亿桶油当量(2026~2050年)。此缺口将凭借国内未来探明的油气资源和进口合同有助于弥合差距。但获取海外油气资源将有助于对冲日益动荡的大环境。
并购定价仍有利
过去12个月来,石油天然气大型并购案子成为头条新闻,但国家石油公司仍有收购空间。
除了出现整合狂潮的北美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上游油气产业并购市场并不拥挤。2023年全球只有200笔并购交易,在过去20年中排倒数第二。但是,国际上仍然有许多重要的、优质的并购机会。
一些美国企业的收购价看起来很高。而在其他地区,尽管已经脱离了新冠疫情后的低点,交易的估值仍然要低得多。随着能源转型放缓,行业内的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重新投向油气投资组合。随着这种势头继续保持,最终将加剧收购竞争,并推高收购价。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快速采取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