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500MW光伏项目资格预审延期
近日,科威特Al-Dibdibah电力和Al-Shagaya可再生能源项目第三阶段二区的资格预审期限延长,从7月24日推至8月21日。这一看似常规的调整,实则是科威特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重要注脚,既折射出其对光伏项目质量的审慎态度,也为全球光伏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竞逐空间。
项目升级与战略锚点
作为中东传统能源大国,科威特长期依赖油气资源,但其电力系统在夏季高峰时常面临供应压力,且能源结构单一的风险日益凸显。为此,科威特在2024年3月推出20年能源战略,明确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达22.1GW、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而此次500MW的二区项目正是这一战略的关键落地载体。
该项目位于贾赫拉省,采用IPP模式,开发商将承担设计、融资、建设等全链条责任,并签署30年购电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其规模虽为一区(1.1GW)的一半,但延续了国际顶级咨询团队的配置——EY、DLA Piper与DNV联合提供专业支持,这意味着项目对技术标准、合规性的要求将更为严苛。
中企深耕:从设备供应到全链参与
中国光伏企业早已深度融入科威特市场,从核心设备到工程建设均有亮眼表现。在组件领域,通威股份与Arab Consulting Office的合作协议为其打开中东市场通道,其双玻组件的耐候性适配科威特高温沙尘环境;晶科能源2025年上半年近25GW的海外出货量中,中东占比显著,Tiger Neo3.0组件的高效性能使其成为项目热门候选。
逆变器与支架领域同样不乏实力玩家:华为、阳光电源的产品经过中东市场验证,能在极端气候下保持稳定运行;中信博在中东累计14GW的订单量,印证了其支架系统在抗风、抗震等性能上的优势。而在工程端,中国国企此前中标4800兆瓦沙加亚项目的经验,为参与此次500MW项目的施工环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3月中科签署的两大光伏合作协议(涉及Abdiliya和Shagaya区域,单项目规划3.5GW、远期可达5GW),标志着中企已从设备供应商向深度合作伙伴升级,这为参与此次二区项目及后续潜在项目提供了战略支撑。
延期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科威特延长资格预审期限,本质上是为了优化项目方案、筛选更具综合实力的合作方。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缓冲期,也是发力期:一方面可完善技术方案,突出适配当地气候的产品优势;另一方面可联合本地资源,强化“技术+服务+本地化”的综合竞争力。
从长远看,科威特的分布式光伏规划与22.1GW的装机目标,意味着未来十年将释放超20GW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需注意,除了应对欧美日韩企业的竞争,还需深度理解当地政策法规,例如环保标准、劳工制度等,通过合规运营与长期布局,将短期项目合作转化为持续的市场份额。
此次延期事件,既是科威特能源转型“提速换挡”的信号,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全球化的又一契机。随着项目推进,中企有望以技术实力与全产业链优势,深度参与科威特的清洁能源革命,共同书写中东光伏市场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