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 并船出海 | 成达公司、十四化建:设计施工无缝链动 铸就非洲LNG旗舰工程
创新驱动发展,合作凝聚力量。面对全球市场新机遇,中国化学以“强强联合”之势,深度融合所属企业在各领域的经验优势,以优势互补激发“1+1>2”的倍增效应。中国化学微信公众号推出“强强联合 并船出海”专栏,聚焦各企业精诚协作的生动实践,记录他们如何“并船出海”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产业升级,将中国化学智慧推向更广阔舞台。
在尼日利亚东南部热带雨林边缘,由中国化学所属成达公司与十四化建联合承建的非洲最大规模LNG低温储罐群——尼日利亚LNG项目正全速推进。该项目不仅是我国在海外自主设计与建造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更是中国化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技术标准集体出海的生动实践。
成达公司与十四化建的深度合作,是“T+EPC”模式的核心体现。成达公司作为“技术旗舰”,凭借近30年LNG领域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拥有从LNG接卸、低温储存、外输到BOG处理的全套接收站工艺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多年来,成达公司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形成了包括大型LNG低温全包容混凝土储罐技术、大型LNG薄膜罐技术、双金属低温全容罐技术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LNG低温储运核心技术,为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及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发挥了技术领路、工程铺路驱动项目落地和建设的引擎作用。
十四化建作为施工主体,则将自主研发的建造技术体系深度应用于工程实践,包括国际领先的“大型低温储罐拱顶智能动态监测气顶升施工工法”“9Ni钢大型LNG低温储罐组焊技术”等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积累源自十四化建近20年、10多个城市LNG储运站、调峰站建设中的丰富经验。目前,十四化建已累计承建16万立方米及以上大型低温储罐31台,总罐容达860多万立方米,涵盖LNG、LCBM、乙烷、丙烷等多种介质,罐型覆盖27万、22万、20万、16万等当前主流规格。这一系列工程实践积累的成熟技术体系,为应对尼日利亚项目面临的复杂地基、高温高湿及漫长雨季等严峻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双方的深度融合彻底打破了传统设计与施工的壁垒,实现了从方案到交付的无缝衔接:设计阶段即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与当地超长雨季等工况,大幅减少现场变更;采购环节充分发挥中国产业链优势,推动中国优质设备材料出海,力争项目中国采购率突破90%,显著降低成本并保障供应链稳定;项目管理上建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联合管控机制,推行“48小时响应”客户诉求和定期高层互访,以高效沟通赢得业主高度信任。
项目首期2台20万方储罐的高质量推进,充分证明了联合体的专业实力。项目团队对BOG压缩工艺方案、罐内泵和桩基布置进行反复论证优化,有效减小了罐顶设备平台尺寸并减少桩基数量,显著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创新改良桩基设计,完成388根深达56.9米的灌注桩;优化混凝土温控方案,确保承台浇筑零缺陷。其攻坚克难的能力获得业主高度赞誉。基于此深度信任,业主主动与联合体追加签订了第三台20万方LNG储罐增补协议,新增合同外的多台成套液化撬桩基及土建基础设计委托,并成功中标业主AJA区块四台5万立方米低温储罐的EPC总承包合同,实现了从单罐建设到多罐集群的跨越。
项目的成功实施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业主在规划中的150万吨/年合成氨等项目,均优先考虑十四化建作为主要承包商;业主化肥公司更与十四化建签订了优先承包商备忘录(MOU),为后续深度合作铺平道路。
成达公司与十四化建的成功实践,彰显了“中国技术”与“中国建造”优势互补、并船出海的巨大能量。未来,中国化学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以尼日利亚项目群为战略支点,驱动“自主知识产权”与“高端工程服务”的深度融合,让更多凝聚中国智慧的工程丰碑,矗立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广阔天地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