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带一路”投资达124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240亿美元,中东在与能源转型和数字基础设施相关的交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尽管该地区的建筑活动大幅回落。
根据格里菲斯大学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GAI)与中华人民共和国FISF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GFDC)合作编制的《2025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倡议投资报告》,中东的总建筑活动比前一年有所下降。然而,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建筑量仍位居全球前五,分别是72亿美元和70亿美元。
GFDC主任兼报告作者Christoph Nedopil表示:“这是一个短期的转变,不能解释任何趋势。”他补充说,海湾地区对中国公司来说仍然具有战略意义,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投资转向绿色能源、金属加工和高科技制造业的情况下。
创纪录的激增
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活动包括662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和511亿美元的非金融投资,几乎与2024年全年的倡议总额相匹配。这一激增是由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和泰国在能源、采矿和技术方面的高价值项目推动的。
Nedopil表示:“2025年上半年的极端激增可能是由于一些非常大的交易造成的,而这些交易可能刚刚发生在这段时间。总的来说,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参与趋势日益增强。”
在这些驱动因素中,他指出了三个战略动机:“中国公司更希望更贴近客户,从而投资于更靠近其销售商品的市场;降低贸易风险,减少对中国出口的依赖;以及需要投资于当地市场以满足当地含量要求(例如,矿产加工)。”
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是,中国私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交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与早期国家主导的大型项目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显著转变。隆基绿色能源、东方希望集团和新发集团等公司引领了包括海湾主要经济体在内的对外投资活动。
Nedopil解释说:“过去几年,由于中国私营企业作为技术领导者的全球地位更强,它们在BRI国家的参与度一直在上升。与此同时,一些中国私营企业已经获得了在更困难的经济和治理环境中工作的相关经验,这在采矿业也尤为重要。”
中东的战略契合度
尽管整体建筑活动有所下降,但中东与中国“一带一路”优先事项的战略一致性仍然很强,特别是在清洁能源、资源加工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
在沙特阿拉伯,哈尔滨电气签署了一项价值16亿美元的协议,建造一座燃气发电厂。与此同时,埃及从信义玻璃控股公司获得了7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建设太阳能光伏玻璃制造厂,这表明双方在清洁技术制造方面的合作正在扩大。
能源继续主导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占总数的35%。尽管绿色能源投资在2025年上半年创下97亿美元的新高,但石油和天然气仍以超过300亿美元的化石燃料支持交易超过可再生能源。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尼日利亚耗资200亿美元的Ogidigbon天然气产业园。
Nedopil说:“东道国需要像中国投资者一样认真对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如果东道国没有明确的机构来吸引可持续投资,只要合法,中国合作伙伴也可能提供非绿色参与。”
超越建筑
与交通相关的“一带一路”倡议活动继续下降,仅占总参与量的7.2%,为2013年该倡议启动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科技、制造业和采矿业等行业增长势头强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