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산통부): Unison+韩国材料研究所(KIMS)启动20MW海风机组研发

东亚能源产业观察   2025-09-08 10:25:49

近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指示韩国能源技术评估规划院(한국에너지기술평가원)牵头,正式启动2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基本设计研究项目。

为了开展此项目的具体工作,由韩国本土风电机组制造商Unison(优尼森)将联合韩国材料研究所(한국재료연구원,英文缩写:“KIMS”)组成联合体,计划在2027年前开发成功新一代海上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技术(含:叶片、发电机和主轴承)以及系统集成设计技术,总预算为80亿韩元(约合4120万元人民币)。

在此基础上,该联合体计划在2032年前完成详细设计、认证、生产、安装样机并最终推出商用化产品。

除了Unison之外,此前的2023年,另一家韩国本土风电整机商斗山重工已开始与韩国国家电力公司旗下的韩国中部电力公司联合开发 20MW 海上机组。

此举旨在持续巩固韩国本土风电供应链,契合韩国政府近年来致力于持续扩大海上风电装机的政策。韩国政府正在加快海上风电开发项目,目标是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0.3吉瓦增加到14.3吉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海上风力发电特别促进法》(해상풍력발전 보급 촉진 특별법)将于2026年3月正式颁布,此举将一举消除所有阻碍项目推进的项目选址限制,从而加速各个项目的推进(지금껏 사업추진을 가로막던 입지규제 등이 한번에 풀리며 각각의 사업추진에속도가 나게 된다)。

对此,韩国风电业界表示,一旦14.3吉瓦容量海上风电场开工建设,将催生出超过100万亿韩元(约合5150亿元人民币)的供应链市场,其中,仅关键零部件风电整机就将催生出超过15万亿韩元(约合515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目前,韩国本土风电整机技术严重落后于以丹麦维斯塔斯(VESTAS)、德国西门子歌美飒(SGRE)等境外厂商,严重依赖进口。

海上风电至少需要单机容量10兆瓦以上的大型机组。虽然欧洲制造商已经将14-16兆瓦机组商业化,但是,斗山能源和Unison这两家韩国本土制造商才刚刚开始开发单机容量为10兆瓦的整机。

2024年,韩国本土风电整机商市场占比仅为47.5%,但仅集中在设备容量局限在2-8兆瓦的陆上风电市场。

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政府官员表示,“虽然我们无法在短期内追赶上境外企业的的技术实力,但是,我们计划加强研发投资打造韩国国内供应链,配合政府倡导的扩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计划。”

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在本月敲定的2026年度韩国政府预算草案中,为包括开发20兆瓦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在内的重点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项目专门拨款3358亿韩元(约合17.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7%。

韩国国产10MW海上风电机组示范即期完工

从今年开始,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在海上风电招标中引入了安全性&供应链评估指标(안보·공급망평가지표)打分,并且为新开发的10MW韩国国产海上风电机组设立了测试基地。

根据今年9月1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公共主导型’海上风电20年长期固定PPA”招标结果显示,包括韩国电力公司(KEPCO)参与的400兆瓦全罗北道西南海上风电项目在内的四个公共主导项目(689兆瓦)全部中标,而两个私有资本投资项目(844兆瓦)全部落选。

此外,上述中标的4个公共主导项目中迄今已有3处明确将使用韩国国产10兆瓦风电机组(斗山重工10MW机组),另外一处项目也将在斗山10MW机型和Unison机组中作出最终选择,选择使用本土机组的项目在供应链和安全指标方面获得了加分。

对此,韩国国立首尔科技大学能源政策系教授俞承勋(音译:유승훈)表示:“海上风电设备的韩国国产化对于扩大海上风电供应至关重要。目前,由于质量和产能方面的限制,海上风电机组的国产化工作长期受到忽视,对此,韩国政府需要继续培育韩国国内风电行业供应链生态系统,并从制度上鼓励技术的韩国国产化。”

阅读1811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