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总院谢宏文:解读中国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 共探中阿可再生能源标准国际合作新路径
近日,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阿博览会”)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对接交流分项活动,在宁夏银川圆满举办。活动期间,中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标准专利协同、国际能源合作等议题开展深度对话,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首席技术专家谢宏文就《中国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作主旨报告,用翔实数据与深度分析展现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实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里程碑成就:绿色能源成电力增量绝对主体
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迈入全球领跑行列,多项核心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8.89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56.4%,其中风电、光伏两大新能源品类装机规模合计达14.07亿千瓦——这一规模较原定规划提前6年完成2030年目标。同时,2024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4.3亿千瓦,其中86%来自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已正式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我国电力增量的绝对主体,能源结构转型从“量变”迈向“质变”。
中阿新能源合作的全方位推进:构建“技术-产业-标准”协同发展格局
近年来,中国在风电、光伏领域已形成成本优势、技术成熟度与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的综合竞争力,而中东阿拉伯国家受油气资源依赖度高、能源转型需求迫切等现实因素驱动,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具备天然互补性与广阔空间。
在技术合作层面,积极推广中国“光伏 + 生态治理”的成熟经验模式,助力阿拉伯国家在高效开发荒漠光伏资源、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同时,同步推进土地荒漠化治理,打造“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合作样板。
在产业协同层面,推动我国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等企业与中东地区光伏电站、电池储能、绿氢制备等项目对接,构建“技术输出—设备供应—项目服务”的全链条合作体系。
在标准共建层面,联合阿拉伯国家共同制定风光电站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的区域标准,探索跨境绿电交易的规则体系与实施路径,以标准化“软联通”为中阿能源合作提供坚实支撑,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向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