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行要求自2026年起采用综合评分标准,通过改革采购方法改善质量和当地就业
在亚行商业机会洽谈会上,行长神田真人宣布了亚行的采购改革。
昨日,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由其出资的所有国际招标合同均将采用综合评分标准进行评审。这一里程碑式改革作为亚行采购方法的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强化亚行对项目质量、可持续性和物有所值的承诺,同时还将推出更为广泛的变革举措,以在项目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加强与亚太地区供应商的前期对接。
综合评分标准即对质量、经验、技术能力和创新等要素进行加权评分,并同时考量提升本地参与度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标方案,从而确保合同授予给那些能够实现可持续成果并带来长期发展影响的投标人。
上述方法已见成效。自2020年首次应用于太平洋地区的亚行融资合同以来,综合评分标准已成为该次区域的标准评标方法。采用此模式的项目在合同授予过程中确保了对技术能力、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充分考量,从而实现了更优的成果和更高的物有所值。截至目前,亚行逾半数发展中成员体中已在基础设施项目评标中采用此方法。
“我们不是在补漏洞,而是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目标,”亚行行长神田真人(Masato Kanda)表示,“如果一座桥梁十年后就需要重修,即使当初出价最低,也绝不是划算的选择。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能够惠及数代,当下创造就业,未来孕育机遇。”
自2026年起,所有亚行借款人须在国际招标合同中采用综合评分标准。对于高风险采购项目,技术评审权重将不得低于50%。
亚行还将在招标前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并扩大供应商基础。借款人将在国际招标启动前与潜在供应商开展接洽。这类前期对话有助于借款人更好地把握市场行情,提升市场对即将到来的机会的关注度,并通过市场反馈识别项目潜在风险、成本及附加值空间。同时,这也为探索可持续性和创新创造机会,进而优化采购成果。对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商业机会研讨会、路演、双边会谈和调研活动。
亚行还将要求其出资项目切实带动当地就业。自2026年起,国际招标施工合同中至少一半的人日工作量须由本地劳动力完成,以期创造机会提升技能,增强成员体内部市场活力,并确保项目产生的经济价值惠益其所服务的社区。
亚行采购方法的上述改进,既符合《二十国集团(G20)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和《太平洋地区高质量基础设施原则》,也与亚行强调经济性、效率、公平性、透明度、质量及物有所值的2017年采购政策保持一致。
鉴于亚太地区基础设施融资需求高达数万亿美元,这一新的采购方法有望提升每一笔投资的成效,吸引诚信承包商参与,降低实施风险,并交付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项目。
亚行是一家致力于支助亚洲和太平洋全域实现包容、韧性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多边开发银行。其与各成员及各方伙伴合力共克复杂挑战,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改善民众生活,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并保护我们的地球。亚行成立于1966年,现有69个成员,其中50个来自本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