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两轮CFD招标尘埃落定,深度剖析市场趋势

Energy Investment   2025-10-07 15:46:04

罗马尼亚第二轮招标结果公布了,之前做过罗马尼亚CFD合同的解析,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两轮竞拍的趋势,供参考。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追求碳中和的时代浪潮中,欧洲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其能源系统的绿色革命。罗马尼亚,作为欧盟东南部的重要成员国,正通过其创新的差价合约(CfD)招标机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引领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革命。在2024年和2025年成功完成的两轮CfD招标中,累计分配了高达4.2GW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不仅大幅超越了其在欧盟复苏与韧性计划(RRP)中设定的3.5GW国家目标,更向世界展示了其作为未来欧洲绿色能源枢纽的巨大潜力。

本文深度剖析了罗马尼亚两轮新能源招标的核心数据、市场动态、技术趋势和政策框架,旨在全面呈现这一市场的变革图景与未来机遇。主要发现如下:

  • 光伏价格呈现断崖式下降:第二轮招标中,光伏项目的中标价格区间骤降至35.77-45.20欧元/兆瓦时,容量加权平均价格较第一轮下降超过10欧元/兆瓦时,降幅高达20%。这一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水平,标志着光伏技术在罗马尼亚已具备与传统化石能源平价甚至低价竞争的实力,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 风电在成本压力下稳步成熟:与光伏的降价趋势相反,风电中标价格略有上升,平均增长约8%。这主要反映了全球供应链成本上涨的压力。然而,项目数量的翻倍增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表明风电产业链在罗马尼亚正迈向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成熟阶段。

PART 01

两轮招标概览

罗马尼亚的两轮CfD招标在总容量上实现了惊人的飞跃。第一轮(2024年12月)成功分配了1,528.4 MW的容量。而第二轮(2025年8月)则将这一数字提升至2,748 MW,实现了近180%的增长。累计4.2 GW的成果,不仅轻松超越了国家复苏与韧性计划(RRP)中3.5GW的既定目标,更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罗马尼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和执行力,远超预期。

技术路线分化:光伏的“黄金时代”与风电的“成熟之路”

从技术构成上看,两轮招标见证了光伏发电的爆发式增长。

• 光伏发电:在第一轮中,光伏项目容量为432 MW,仅占总容量的28%。而在第二轮中,光伏容量激增至1,488 MW,占比提升至54%,一举成为绝对的主力。项目数量也从11个增至26个,显示出强大的产业扩张势头。

• 风力发电:风电在第一轮中占据主导,容量达1,100 MW。在第二轮中,容量虽稳定增长至1,260 MW,但占比已降至46%。更值得关注的是,风电项目数量从10个激增至23个,单个项目的平均规模有所下降。这表明,虽然风电整体市场仍在扩大,但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和分散。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2

注:蓝色为光伏、绿色为风电

价格演变:最具说服力的市场语言

价格是衡量市场成熟度和技术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两轮招标的价格演变,生动地演绎了一场“冰与火之歌”。

• 光伏价格的“自由落体”:光伏的平均中标价格,从第一轮的约50.5欧元/MWh,大幅下降至第二轮的约40.4欧元/MWh,降幅高达20%。更令人震撼的是,第二轮出现了35.77欧元/MWh的最低中标价,这一价格在整个欧洲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标志着光伏在罗马尼亚已经进入了“平价上网”的新纪元。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3

• 风电价格的“逆势微涨”:与光伏的降价趋势形成鲜明对比,风电的平均中标价格从第一轮的约68.4欧元/MWh,小幅上涨至第二轮的约73.9欧元/MWh,涨幅约8%。这并非意味着风电失去了竞争力,而是更真实地反映了全球风电产业链面临的成本压力,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瓶颈以及大型机组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在成本普遍上涨的背景下,罗马尼亚风电价格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本身已是其市场韧性的体现。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4

综上所述,两轮招标的数据清晰地表明:罗马尼亚新能源市场正经历着一场由光伏技术革命引领的深刻结构性变革。光伏正以其惊人的成本优势,成为增量的主体;而风电则在成本挑战中,通过更充分的市场竞争,走向内涵式的成熟发展。

PART 02

技术经济性剖析

光伏:一场势不可挡的成本革命

• 技术创新是核心引擎:近年来,光伏技术的迭代速度超乎想象。从更高转换效率的N型TOPCon、HJT电池技术,到双面发电组件和智能跟踪支架的应用,每一项技术进步都直接转化为发电量的提升和度电成本的下降。这种系统性的技术突破,是光伏成本曲线能够如此陡峭下降的根本原因。

• 全球化供应链的红利:光伏产业已形成高度全球化、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中国光伏产业强大制造能力的推动下,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的制造成本持续下探。罗马尼亚的开发商能够充分享受这一全球供应链的红利,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采购到高性能设备。

• 规模效应的完美体现:第二轮招标中,光伏项目的总容量和单个项目的平均容量都显著增加。例如,Rezolv Energy的Dama Solar项目总规模超过1GW。这种大型化、集中化的开发模式,能够大幅摊薄土地、电网接入、管理等非技术成本,实现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风电:在成本压力下砥砺前行

• 原材料成本的直接冲击:风电机组是典型的重型装备,其制造需要消耗大量钢材、铜、稀土等大宗商品。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推高了风机的制造成本。特别是永磁同步发电机所依赖的稀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风机成本影响巨大。

• 复杂的供应链与物流瓶颈:风电的产业链条远比光伏复杂,涉及叶片、齿轮箱、轴承、发电机等数百个精密部件。大型风机叶片、塔筒等“大部件”的运输和吊装,对物流和基础设施要求极高。全球疫情后时代的供应链紊乱和物流成本飙升,对风电产业的冲击尤为明显。

• 技术升级的“双刃剑”:为了追求更高的发电效率,风电机组正朝着大型化、长叶片、高塔筒的方向发展。技术的升级换代在提升发电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研发、制造和安装成本,以及更复杂的运维挑战。这种技术进步的成本,部分抵消了规模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尽管面临成本压力,但风电市场的项目数量和参与企业数量的显著增加,恰恰说明市场并未萎缩,而是在竞争中走向成熟。开发商不再仅仅追求最低价格,而是更注重项目的长期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和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这是一种更为理性和健康的发展态势。

结论:不同发展阶段的必然表现

光伏与风电的技术经济性分化,本质上反映了两者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光伏正处于技术红利密集释放、成本快速下降的“青春期”,而风电则已迈入技术相对成熟、更侧重精细化管理和产业链协同的“壮年期”。两者在罗马尼亚能源转型中,将扮演不同但互补的重要角色。光伏将成为推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尖兵”,而风电则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基石”。

PART 03

市场竞争格局

罗马尼亚的两轮招标,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量级玩家,总投资超 55 亿欧元。招标结果清晰地勾勒出一个由国际资本和专业开发商主导的、高度竞争的市场格局。

国际巨头唱主角,本土力量待崛起

中标名单星光熠熠,Enery集团、Rezolv Energy、European Energy、ENGIE等国际知名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 Enery集团 (通过Baboia Solar Plant):这家由“三海倡议投资基金”(3SIIF)支持的奥地利公司,在第二轮招标中一举拿下11个太阳能合同,成为最大赢家。其报出的35.77欧元/MWh的最低价,震惊了整个市场,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化开发实力。其Ogrezeni混合电厂项目,更是罗马尼亚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缩影。

• Rezolv Energy:由全球顶尖基础设施投资基金Actis孵化的Rezolv Energy,专注于中东欧市场,在两轮招标中累计斩获了巨额容量,尤其是其总规划超过1GW的Dama Solar项目,彰显了其作为区域可再生能源巨头的雄心和实力。其商业模式结合了CfD和企业购电协议(PPA),显示出高度的市场灵活性。

• European Energy A/S与ENGIE Romania:这两家分别来自丹麦和法国的欧洲能源巨头,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全球运营经验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在风电和光伏领域均有斩获。它们的参与,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引入了国际化的项目管理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比之下,罗马尼亚本土企业的身影虽然可见,但多以中小型项目或与国际企业合作的形式出现。这反映出,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拥有国际融资渠道、全球采购能力和先进技术经验的跨国公司,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竞争的核心要素:资本、技术与规模的较量

这场竞争的本质,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核心要素在于:

  • 雄厚的资本实力:无论是Actis基金对Rezolv的支持,还是3SIIF对Enery的注资,都表明低成本、大规模的长期资本是参与这场游戏的基本门槛。雄厚的资本不仅意味着可以承受更低的投资回报率,也意味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 领先的技术整合能力:成功的开发商不仅仅是投资者,更是技术整合者。它们能够敏锐地捕捉最新的技术趋势,选择最优的设备组合,并通过精细化的工程设计和智慧化的运维管理,将技术的潜力最大化。

  • 极致的规模化开发: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规模即效益”的法则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开发数百兆瓦甚至吉瓦级的“超级项目”,开发商可以在设备采购、建设施工、电网接入等环节获得巨大的成本优势。

  • 深度的市场洞察与风险管理:除了技术和资本,对罗马尼亚本地政策、法规、电网状况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化的精准预判和风险对冲能力,同样是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关键。

市场集中度分析:光伏趋于集中,风电走向分散

在光伏领域,由于Enery和Rezolv等巨头的压倒性优势,市场集中度(CR3)在第二轮不降反升,显示出明显的“赢家通吃”迹象。在风电领域,情况则恰恰相反。项目数量的增多和参与者的多样化,导致市场集中度显著下降。这表明风电市场的进入门槛相对更低,竞争更为充分,但也可能导致项目质量的参差不齐。

未来,罗马尼亚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将继续演变。一方面,国际巨头之间的“神仙打架”会更加精彩,价格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如何在夹缝中寻找差异化的生存空间,例如专注于分布式项目、提供专业化运维服务、或与国际巨头形成更深度的战略绑定,将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

PART 04

CfD机制创新价值

罗马尼亚新能源市场的爆发,离不开其精心设计的差价合约(CfD)机制。这一机制并非简单的政策复制,而是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特别是英国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和欧盟框架进行的一次成功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罗马尼亚模式”。

核心设计:平衡、长期、可预期的制度框架

罗马尼亚CfD机制的成功,关键在于其核心制度设计精准地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三大痛点:市场价格波动、长期收入不确定性和高额前期融资成本。

  • 双向金融结算(Two-way CfD):这是该机制的灵魂。它设定一个“行权价格”(Strike Price),当市场参考电价低于行权价格时,由CfD对手方(OPCOM)向发电商支付差额,保障其基本收益;而当市场电价高于行权价格时,发电商则需将超额收益返还给CfD对手方。这种“有赚有赔”的双向设计,相比于单向的溢价补贴,具有多重优势:

  • 15年长期合同:长达15年的合同期,覆盖了项目大部分的贷款偿还期和运营期,为投资者和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坚实的长期收入确定性。这是撬动大规模私人投资和获得低成本银行贷款的“定心丸”。

  • 向大型项目倾斜:在第一轮招标中设置了单个申请方25%容量上限,限制项目规模以保障市场多样性;但在第二轮招标中取消该上限,允许大容量项目参与竞争,旨在通过规模效应提升成本效益,推动项目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

  • 竞争性招标定价:行权价格并非政府指定,而是通过公开、透明、竞争性的招标过程产生。这确保了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当前的技术成本和市场竞争水平,避免了过高的补贴,实现了“价格发现”的核心功能。两轮招标中价格的快速下降,正是竞争机制有效性的最佳证明。

强大的支撑体系:欧盟资金与专业机构的协同

一个成功的CfD机制,不仅需要精巧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强大的运营和资金支撑体系。罗马尼亚在这方面得到了来自欧盟层面和国内专业机构的鼎力支持。

• 欧盟现代化基金的“燃料注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高达30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计划,用于支持该CfD机制,其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欧盟现代化基金。罗马尼亚是该基金最大的受益国之一,已获得超过7亿欧元的拨款。这笔雄厚的资金,为CfD的顺利运作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基础和信用背书,彻底打消了投资者对于政府支付能力的疑虑。

•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的深度参与:EBRD不仅为众多中标项目提供了超过3.e+5亿欧元的直接融资,并撬动了近12.5亿欧元的外部融资,更在机制设计、政策咨询、技术援助等多个层面扮演了关键的“赋能者”角色。其深度参与,提升了整个体系的专业性和国际公信力。

• 明确的职责分工:罗马尼亚能源部负责宏观政策,国家输电公司(Transelectrica)负责技术运营,而电力市场运营商(OPCOM)则担任独立的合同对手方。这种清晰、专业的职责划分,确保了机制的高效和透明运行。

示范效应:为能源转型国家提供“罗马尼亚样板”

罗马尼亚CfD机制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同样面临能源转型挑战,特别是中东欧地区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极具借鉴价值的“样板”。它证明了,一个后发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和积极的国际合作,有效撬动私人资本,以远低于预期的成本,快速推动本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其在平衡政府、投资者和消费者三方利益方面的智慧,以及在利用欧盟等多边平台资源方面的策略,都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PART 05

欧洲能源转型新坐标

从能源消费国到“能源出口潜力股”

历史上,罗马尼亚长期依赖能源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然而,这一局面即将被彻底改变。

• 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增量:两轮CfD招标带来的4.2 GW新增容量,以及后续规划的更多项目,将大幅提升罗马尼亚的电力自给率。预计到2030年,罗马尼亚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达到10 GW,总装机中绿色电力的占比将超过80%。届时,罗马尼亚不仅能完全满足国内电力需求,还将拥有可观的电力盈余用于出口。

• 黑海天然气的战略协同:备受瞩目的Neptun Deep海上天然气项目预计将于2027年投产,年产量高达80亿立方米。这一世界级项目的投产,将使罗马尼亚一举成为欧洲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和净出口国。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的“双轮驱动”,将共同构筑罗马尼亚能源独立的坚实基础,并为其在区域能源市场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提供底气。

东南欧能源安全的“稳定器”

罗马尼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天然能源走廊。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其作为区域能源安全“稳定器”的角色日益凸显。

• 电力互联的枢纽:罗马尼亚正积极推进与邻国(如保加利亚、匈牙利、塞尔维亚、摩尔多瓦)的电网互联项目。其丰富的绿色电力,可以通过这些“电力高速公路”输送至周边国家,缓解区域性的电力短缺,降低对单一能源供应来源的依赖。这对于增强整个东南欧电网的韧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摆脱俄气依赖的“新气源”:Neptun Deep项目的天然气,不仅能满足罗马尼亚自身需求,更能通过“垂直天然气走廊”等基础设施,为保加利亚、摩尔多瓦乃至乌克兰等国提供新的天然气来源,为整个地区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长期依赖提供关键支持。

欧盟绿色新政的“模范生”

在欧盟“绿色协议”(Green Deal)和REPowerEU计划的宏大框架下,罗马尼亚正以实际行动,成为一个积极有为的“模范生”。

• 超额完成减排任务:通过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罗马尼亚将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实现其在欧盟框架下承诺的碳减排目标。

• 吸引绿色投资的热土:罗马尼亚成功的能源转型故事,正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绿色资本和产业链投资。根据安永的报告,2024年罗马尼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项目数量逆势增长57%,能源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这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增长,也为欧盟整体的绿色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以预见,一个能源独立、电力富余、手握天然气和绿色电力两张王牌的罗马尼亚,将在未来十年内,显著提升其在欧盟内部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成为欧洲东南部一个不容小觑的绿色能源强国。

PART 06

未来展望与风险挑战

发展趋势:三大引擎驱动未来

  • “光伏+储能”成为标配: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其间歇性特点的日益凸出,储能系统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新建光伏项目的“标准配置”。“光伏+储能”的组合,不仅能平滑输出、参与电网调峰调频,还能通过在电价高点售电来获取额外收益。未来招标中,对储能配置的要求可能会成为常态。

  • 企业PPA市场崛起:在CfD机制之外,一个并行的、市场化的企业PPA市场正在罗马尼亚迅速崛起。据报道,2024年PPA合同量增长了三倍,价格在65-85欧元/MWh区间。对于无法中标CfD或寻求更高收益的开发商而言,直接与大型工商业用户签订长期PPA合同,将是另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这将形成一个由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共同发展的“双轨制”市场。

  • 海上风电提上日程:在陆上风光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后,罗马尼亚广阔的黑海海域将成为下一个战略前沿。虽然目前海上风电成本依然高昂,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开发,黑海的风能潜力将被提上议事日程,为罗马尼亚的长期能源转型提供新的想象空间。

风险与挑战:三大瓶颈亟待突破

  • 电网基础设施的“天花板”:可再生能源的爆发式增长,对相对陈旧的电网构成了巨大压力。输电网络的容量、变电站的承载力以及系统的灵活性,都已成为制约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瓶颈。如果电网的升级改造跟不上电源建设的速度,大规模的“弃风弃光”现象将难以避免。这需要政府和电网公司进行巨额的、先导性的投资。

  • 过度价格竞争的“双刃剑”:第二轮招标中极低的光伏价格,虽然对消费者是好消息,但也引发了业内对项目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的担忧。过度的“价格内卷”,可能导致中标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牺牲工程质量,或在未来遭遇融资困难,甚至出现项目无法按期建成的风险。如何在鼓励竞争和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监管机构面临的重大考验。

  • 产业链本地化的缺失:尽管项目开发如火如荼,但罗马尼亚在风机、光伏组件等核心设备的制造环节几乎一片空白,高度依赖进口。这不仅削弱了本国从能源转型中获得的经济附加值和就业机会,也使本国能源安全受制于全球供应链的波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和培育本地化的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将是提升其能源转型“含金量”的关键。

PART 07

结论

罗马尼亚通过两轮成功的CfD招标,已无可争议地将自己定位为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新星。其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一套精心设计的、并得到强大外部支持的制度框架,以及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下降的历史性机遇。光伏发电的成本革命和风电市场的稳步成熟,共同推动了这场深刻的能源变革。国际资本的主导,既是发展的催化剂,也对本土产业的成长提出了挑战。

展望未来,罗马尼亚的能源转型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电网瓶颈、过度竞争和产业链短板是其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一个更加绿色、独立和强大的罗马尼亚能源体系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其成功经验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宝贵的启示。

阅读1968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