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htel中标沙特1亿美元金矿项目的战略启示
近期,沙特矿业巨头Ma'aden宣布,将其Al-Rjum大型金矿项目合同授予美国工程巨头Bechtel(柏克德),项目价值超过1亿美元,工期39个月,合同模式为EPCM(工程、采购、施工+管理)合同,Bechtel将负责扩建项目的整体设计、采购协调及施工管理,直至项目交付。
这一事件本身,在Bechtel辉煌的中东履历中(从上世纪70年代缔造朱拜勒和延布工业城,再到利雅得地铁和NEOM新城项目),似乎只是又一笔常规入账。但对正在沙特市场激烈拼杀的中资承包商而言,这一含管理合同的归属值得深思。
1. 沙特市场趋势:从单纯“工程承包”转向“可预测的交付”
在“2030愿景”的推动下,沙特已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工程市场。矿业,作为油气和可再生能源之后的“第三支柱”,正获得Ma'aden(沙特矿业公司,矿业领域的“沙特阿美”)的巨额资本注入。
但与十年前的“大干快上”不同,如今的沙特业主(无论是Aramco, Ma'aden还是PIF)在经历了几轮项目延期和超支后,其诉求已发生转变。作为成熟的投资组合管理者,与单纯的招标方,不仅需要最低的EPC报价,更需要交付的确定性,即对成本、进度和质量的精准确控制。
2. Bechtel的竞争策略:以管理锁定价值链顶端
在国际高端市场,项目执行(PC/EPC)环节低效内卷式竞争日益激烈,而像Bechtel这样的“操盘手”及其PMC/EPCM能力——即整合全球资源、管理复杂界面、为业主提供确定性综合服务的能力则成为稀缺资源。“十五五”期间海外高质量发展要求,本质上就是要求中资企业从“执行者”向“操盘手”和“价值整合者”转变。
Bechtel的中标,正是契合上述趋势,抓住业主风险隔离的诉求,凭借高端工程管理能力和冶金领域的强大业绩,实现又一次项目落地。对于中资企业来说,在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下固守工程承包赛道,在当今高不确定性环境下,恰恰是风险敞口更大、更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身份的转变和新生态构建,才是跳出“执行层内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