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储能再闯港交所,全球储能三强上半年出货30GWh

储能早知道   2025-11-02 15:41:03

成立仅六年的海辰储能,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试图在全球储能市场爆发潮中抢占资本先机。

10月27日,据港交所披露,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中信证券、农银国际和中银国际。

这已是海辰储能年内第二次递表。今年3月25日,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申请于9月25日失效。

作为全球储能领域冲出的“黑马”,海辰储能此次IPO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01 二次递表

海辰储能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23年7月,海辰储能曾与华泰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并向厦门证监局提交A股备案辅导,但随后终止了A股上市筹备。

对于转向港股的原因,海辰储能表示,“在联交所上市将允许公司拥有一个国际平台,以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市场知名度”。

2025年3月25日,海辰储能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这份申请在6个月后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聆讯而失效。

仅仅在一个月后的10月27日,海辰储能便更新财务数据后再次递交申请,显示出其迫切希望登陆资本市场的决心。

02 储能黑马

成立于2019年的海辰储能,仅用不到六年时间便成长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海辰储能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市场份额达到11%,是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GWh级别以上中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

公司的业绩增长堪称惊艳:2022年至2024年,海辰储能营业收入从36.15亿元增长至12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0%。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连续两年亏损后,海辰储能在2024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2.88亿元。

2025年上半年,这种增长势头更加强劲:营业收入达69.71亿元,同比增长224.6%;净利润2.13亿元,已完成2024年全年利润的74%。

03 业务亮点

海辰储能的业务布局具有鲜明特色,其专注储能赛道的战略使其在激烈竞争中找到了差异化优势。

公司建立了覆盖储能电池、系统及解决方案的完整产品线,产品包括280Ah、314Ah、∞Cell 587Ah与∞Cell 1175Ah等多型号电池矩阵。

其中,587Ah储能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的核心规格,这也使其陷入了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专利纠纷。

海辰储能的全球化布局也十分亮眼。公司已是首家在美国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储能企业,并在福建厦门、重庆、山东菏泽及美国得克萨斯州布局生产基地。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已达17.5%,其中美国业务毛利率高达36.5%,远高于国内水平。

04 财务隐忧: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靓丽业绩的背后,海辰储能的财务状况也存在一些隐忧。

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急剧增加,从202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77.03亿元。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也从2022年的11.8天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27.9天。这意味着2024年海辰储能每100元的营收中,有64元是“客户赊账”。

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达到75%,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09.1亿元。

虽然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但据招股书显示,当年公司获得了4.14亿元政府补助。若剔除这部分非经常性收益,海辰储能实际仍处于亏损状态。

05 专利纠纷

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的多起未决诉讼,成为其上市路上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

2025年6月,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对海辰储能及创始人吴祖钰等提起诉讼,指控海辰储能在电芯技术专利或电芯参数方面与宁德时代存在高度重叠,索赔1.5亿元。

2025年7月,宁德时代又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向厦门警方报案,导致前员工冯登科被采取强制措施。

海辰储能的创始团队与宁德时代颇有渊源。创始人吴祖钰曾在宁德时代任工程师。

这些诉讼不仅涉及经济赔偿,更可能对公司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发布产生影响。

06 募资用途

根据招股书,海辰储能此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

- 提升储能电池产能以解决下游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 加强研发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 在未来三年内搭建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以支援公司的海外扩张战略;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公司计划将大部分资金投入产能扩张,其中包括拟在中东投建设计产能为15GWh的生产基地,该项目预计2026年启动、2028年投产。

同时,海辰储能也将继续推进重庆生产基地一期第二阶段的扩建,以新增28GWh产能。

阅读2881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