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苏吉吉纳里(简称SK)水电站照亮中巴经济走廊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近期众多中央级媒体聚焦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苏吉吉纳里(简称SK)水电站。
在巴基斯坦北部
巍峨的喀喇昆仑山脉南麓山脚
奔腾不息的昆哈河上
SK水电站
建设正如火如荼
作为走廊第一批优先项目清单中的
重点项目
中国企业目前在境外的
最大绿地水电投资项目
中国能建在海外投资建设的
最大水电站
SK水电站拥有
目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
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
世界最深压力竖井群
共设计安装4台冲击式机组
总装机容量884兆瓦
项目建成投产后
预计年均可发电量达32.12亿千瓦时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8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0万吨
为超过100万户巴基斯坦家庭
提供经济实惠的清洁电能
中国经济时报:
能源合作“照亮”中巴经济走廊
01.
“中国技术”连连获赞
不久前,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项目最后一台发电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为后续并网发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中国技术”不断赢得巴基斯坦合作伙伴的大力称赞。
SK项目公司副总经理Danish说:“SK项目是引水式水电站,最高水头922米,发电厂房埋深400米。让我感到大为震撼的是,中国人居然能深入山体挖出结构如此复杂的发电厂房和变压器房。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世界最深的压力竖井群是施工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关键任务,如此小直径的挖掘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们非常专业且熟练地完成了。任何来参观本项目的人看到深入山体的施工方式都会赞叹不已。”作为巴基斯坦人,Danish对令人惊叹的“中国技术”赞不绝口。
和Danish一样,在项目上工作的巴方员工也纷纷表示,在大型水电项目中工作经历有助于个人技术的增长,能够积累到丰富的水电项目经验。巴基斯坦私营电力和基础设施委员会总经理在访问SK水电站项目时对巴方员工说:“在这一大型项目中工作将成为大家未来的巨大财富。”
对于“中国技术”的分享与传授,葛洲坝集团从不吝啬。自投资启动以来,公司不断推进中巴两国人员的技术交流,多次组织巴基斯坦员工到中国北京、武汉、宜昌等地进行学习与培训。通过技术合作和人员培训,公司帮助当地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了巴基斯坦电力行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SK项目的投资建设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建设高峰期时,SK项目创造了高达6600人的就业岗位。
02.
生态领域创新合作
生态领域的合作,被视为中巴两国合作的新机遇。
SK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编制了完善的《环境管理计划》并严格落实,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减少了土地和森林的破坏,并定期进行环境指标监测。这些有效措施也让SK项目打上了“绿色烙印”。
同时,SK项目公司积极响应巴基斯坦百亿植树计划的号召,连续5年开展植树活动,共栽种树苗超过10万株,努力让项目周边披上“绿色新衣”,焕发绿色生机。
为避免项目施工建设对当地主要水产经济物种鳟鱼洄游产卵带来影响,项目公司专门邀请国内外水生动物专家参加论证与决策,借鉴中国保护鱼类的先进经验,充分听取当地居民和监管部门意见和建议,在历经多年探索、论证、选址后,最终建成一座高标准的鳟鱼孵化所,为保障巴基斯坦渔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渔业部副部长亲自为SK项目公司颁发了“巴基斯坦社会责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突出贡献”的荣誉奖牌。
03.
彰显社会责任新担当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SK项目始终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努力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播撒下友谊的种子。
中巴友谊之路
在SK项目周边,当地居民面对环山,长期饱受出行受阻的困扰。为改善这一现状,项目公司决定为当地修建公路。经过设计规划,投入大量资金后,一条宽阔的“中国路”诞生了。当地孩子们上学的路程大大缩减,由4个小时缩短为1个小时。
义务支教活动
截至目前,SK项目逐步形成了涵盖技能培训、青年教育、公共卫生、供水供电、救灾救援等多方面系统的社会责任工作体系,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为巩固和赓续中巴传统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在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