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十四项电网改造计划,中国企业或迎来新机遇
电网的不断完善和迭代也是欧盟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欧盟拥有全球最广泛、最具韧性的电力网络之一,覆盖了超过1100万公里的欧盟内部土地,每天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电力。然而,欧盟电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迅速升级和扩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和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比例。欧盟委员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8日发布了一份公告,公告中表明欧盟已经认识到了电网老化和未来间歇性能源大量增加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份包含14项内容的电网提升行动计划,旨在加强互联、数字化和提高欧洲电网的网络韧性,以应对能源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中心秘书长梁希认为,“欧盟40%的配电网已经严重老化超过40年寿命,同时电网规划对新能源接入能力准备不足。这项行动计划有利于市场建立欧盟电网的发展愿景。但由于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短期内大量的太阳能光伏、风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严重滞后,欧盟需要对提升储能、需求侧响应和电网消纳能力采取更紧急的行动。”
早前借由跨欧盟能源基础设施条例(TEN-E)等法律条款的实施,欧盟已经通过条例下的“共同利益项目”(PCIs)筹划了百个欧盟内部跨境电网项目,并通过欧洲设施(CEF)基金进行项目融资。这些项目的筹划建设促进了电力网的发展和互联,有助于建立一个适合真正单一市场的电网基础设施,并为实现2030年15%的电力互联目标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能源转型、全社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大量化石能源逐渐被淘汰的背景下,欧洲的电网仍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它们将需要满足与清洁交通、供暖和制冷、工业电气化和启动低碳氢生产相关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用电量将增长60%左右。不仅如此,电网还需要整合大量可变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预计将从2022年的4亿千瓦增加到2030年的至少10亿千瓦,其中海上可再生能源会大量建设,规模最高可达3.17亿千瓦。配电网需要不断增长和变化,以连接大量的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新的灵活需求(“负荷”),如热泵和电动汽车充电站。因此境内电网将需要实现进一步迭代,实现智能,数字化、可以实时监控、远程可控和安全等功能。为实现该类需求,研究和创新在电网升级改造中也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在上述预期下,欧盟电网需要一个适应更加分散、数字化和灵活度的电力系统。欧盟输配电网络的规划和运营还必须与新的氢基础设施、能源储存、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二氧化碳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运营相关联。由于这些趋势,欧盟的电网网络必须迅速升级和扩展。ENTSO-E(欧盟输电系统运营商联盟)的十年网络发展计划(TYNDP)显示,在未来七年内,跨境输电基础设施将翻一番,到2025年将增加2300万千瓦的容量,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6400万千瓦。
另一方面,大量电网的建设也存在投融资缺口,欧盟电力网的投资需求预期将在这十年内达到5840亿欧元,其中大部分在配电网层面。目前来看,虽然大部分电网建设将可以依靠社会资金募集解决,资金缺口和其他问题也在逐步显现,公共资金的参与程度要求也在被拔高。同时还面临着欧美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的背景下项目融资成本的增加,资金存在期限错配情境下适合融资产品和工具的缺乏,以及预算计划不够明确等问题。
该改造计划意识到了电网和配电网建设需求,投融资机制的缺口以及顶层设计政策规划缺失等问题,欧盟正在将电网议题置于其议程的中心,并形成了七个方向共十四点行动方案以应对能源转型的挑战和机遇。欧盟的行动计划旨在使欧盟的电力网更强大、更互联、更数字化和更具韧性,以实现欧盟绿色协议的目标,为欧盟公民提供价格合理的清洁能源。十四点行动方案总结如下:
此外,电网的升级改造和发展,尤其是在全球低碳转型背景下,电网的智能化、互动化和高效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欧盟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问题。因此,如何建设满足能源转型情景下的电网体系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和交流。中国电力系统虽然也在安全运营、大型储能、新能源并网等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国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及供应链上的多种装备制造上面有着核心的技术优势。虽然出口欧盟相关电力设备壁垒较高,但是欧盟电网能力提升需要在2030年前投入5840亿欧元,可能会是我国输电和配电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装备制造等企业出海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