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成大势所趋 中国企业的出海时代来临
如何打破增长的瓶颈?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降本、提质、增效?这是诸多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
出海,是中国企业2024年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出海”已走过数十年历程。当前,在内部战略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共同驱动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出海战略也从企业发展原本的“可选项”逐渐转变为“必选项”。2024年更是如此,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9%,仍将继续低于2022年的3.5%和2023年的3.0%。在这样的整体大背景下,走出去寻找“新蛋糕”将变得更为紧迫。
中国企业出海已迈入全力升级产品力、品牌力的4.0阶段。近年来,随着中国各类技术成熟、供应链能力提升,中国企业出海方式更加丰富。一部分出海企业正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和本地化产能投入,以过硬的产品和极致的性价比逐步融入当地市场,另一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品牌效应,通过打造独特而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吸引海外消费者的认同。
图|马来西亚国旗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东盟,是难以忽视的市场及区域。未来50年,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这些历史上曾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新兴市场将逐步走向国际主要经济体的舞台。他们的人口基数庞大,且人口结构更为年轻化,发展潜力较大。
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东盟人口约6.62亿。据东盟秘书处数据显示,2022 年,东盟经济增长率高达 5.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人口和经济的活力吸引着大量中国公司前往布局,尤其是2023年疫情之后,曾出现一阵中国公司去东南亚建本地化团队的热潮。
2024年,东南亚仍然是中企出海热门区域。中国是东盟国家第三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并正迅速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这一事实凸显出东盟——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之地”这一事实。
图|中国近15年对全球国家/区域投资情况(来源:中金)
据专业投资机构预测,未来,中国企业出海东盟有5个主要的投资方向:
1.受益于消费变局的消费品行业;
2.受益于区域布局或新产业趋势的传统产业,如工程制造、基础材料和化学品;
3.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
4.产业链龙头企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业链等;
5.商业模式出海,如,随着技术进步,跨境电商行业迎来出海新机遇。
图|先进制造业
因为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包括卓越的生产制造能力、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密集的国际物流网络,中国出海企业的业务布局以传统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其中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行业占据显著地位。东南亚因为庞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有利的贸易法规与招商引资政策,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
图|中国2023对行业投资情况(来源:中金)
随着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心,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拓展中呈现新亮点。依托“两国双园”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成为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两国双园”是指两个主权国家在对方境内互设园区、联动发展的一种新型产能合作方式。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两国双园”建设合作成果不断落地。“双园”结对合作机制下双方园区不断提升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力度,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高地。具有代表性的则是马中关丹国际物流园,作为中马两国最重要、发展规格最高的产业园区,未来将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