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煤炭贸易重塑全球干散货运输格局
简介
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蒙古和俄罗斯煤炭通过铁路运往中国的数量大幅增加,正在对全球干散货运输格局产生影响,特别是海岬型散货船需求,直接冲击了传统的海运市场。这一变化主要源于蒙古煤炭产量的激增以及中蒙两国间铁路网络的完善,各方专家对此产生不同看法,以下进行简析。
超级大型散货船舶面临着全球贸易中的重大变革,除了西非铝土矿和即将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外,蒙古和俄罗斯煤炭对华出口的增加也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希腊船舶经纪公司Xclusiv Shipbrokers在最新的市场更新中指出,蒙古煤炭产量的迅速扩张,加上铁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正将大量煤炭运输从海运转向陆运。与此同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煤炭的增长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国际航运研究和咨询机构Drewry数据显示,2023年蒙古的焦煤产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其中90%以上销往中国。此外,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海运焦煤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增长了97%和24%。这些数据凸显了中国煤炭进口来源的显著转变。
跨境铁路的推进作用
新建铁路网络的启用无疑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连接中蒙两国的第一条中蒙跨境铁路已开通,其他中蒙跨境铁路线路也在建设中。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大大提升蒙古对华煤炭出口的潜力,进一步强化陆路运输在中国煤炭进口中的地位。
第一条中蒙跨境铁路,也是中欧班列蒙古方向的国际运输通道。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向北,经蒙古国首府乌兰巴托,到达俄罗斯贝加尔湖畔的乌兰乌德,接续西伯利亚大铁路。
待开通的其他中蒙跨境铁路,将为纳林苏海图矿山、世界级煤矿塔旺陶勒盖煤矿等出口开辟新运输通道。其中,策克-西伯库伦口岸跨境铁路,是蒙古国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由中铁四局承建;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铁路,建成后将能够担负蒙古国55-60%的煤炭出口任务。
不同观点
对于全球航运业而言,这一趋势意味着重大挑战,Drewry推测,中国加大俄罗斯煤炭进口,对澳大利亚煤炭需求降低,这种变化将对海运需求,特别是大型散货船(海岬型)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海运费率下降。
然而,并非所有专家都认同这一观点,意大利船舶经纪公司Banchero Costa指出,蒙古或俄罗斯的煤炭并不直接与澳大利亚或印度尼西亚的煤炭竞争,因为它们的物流系统完全不同。他认为,北亚地区增加的产量更可能与中国国内产量竞争或对其形成补充。
尽管存在不同观点,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煤炭进口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对海运动力煤的需求正在减弱,以“蒙煤+俄煤”为主。随着中国钢铁企业面临利润压力和国内需求疲软,更倾向于选择近距离、成本效益高的煤炭来源。这种战略性转变将继续重塑贸易动态,对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