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与劳务:坚持逐“绿”前行 绿色能源投资助力可持续发展

能建国际集团   2025-02-19 12:00:19

近日,《国际工程与劳务》刊发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党委常委、高级副总裁, 海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晓丹署名文章《坚持逐“绿”前行 绿色能源投资助力可持续发展》,全文如下:

640?wx_fmt=jpeg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年度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2万亿美元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核电、电网、储能、低排放燃料、能效改进和热泵技术等,特别是中国能源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也为全球能源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中能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建海投”)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开展海外投资业务的主要平台,始终坚持价值投资、全生命周期投资、理性投资、高质量投资“四大原则”,在中国能建规划、设计、施工、装备、运营等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支持下,为客户提供能源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成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一流投资商。

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绿色先行,持续擦亮投资底色

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必须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应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既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更是必须担负起的大国责任和使命担当。

能建海投作为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在“双碳”实践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示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推动绿色投资的重要论述,把绿色作为投资底色,将绿色能源业务打造成为公司的“核心的生产力”和“第一发展引擎”。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海外项目投资决策总金额超500亿元人民币,其中80%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绿色能源项目,充分发挥绿色投资对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绘就了一幅幅美好细腻的绿色能源“工笔画”。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能建海投初步构建起以绿色电力为核心,以绿色水务、绿色水泥为支撑的投资业务布局,有效带动了中国能建国际业务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在绿色电力领域,聚焦开展新能源、储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业务投资,现有项目装机容量达到4.8GW;在绿色水泥领域,聚焦开展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和单位能耗的水泥业务投资,现有项目产能达到580万吨/年;在绿色水务领域,聚焦开展以供水、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为主的水务业务投资,现有项目水处理能力达到41万吨/天。

在巴基斯坦,能建海投投资建设了中企海外最大的绿地水电投资项目——巴基斯坦SK水电站(总装机容量884MW),已经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在乌兹别克斯坦,能建海投投资建设了中亚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电站,仅用一年时间即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高效落地受到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高度赞扬,被该国列为“新能源标杆项目”;同时,能建海投正在当地分批投资建设储能项目群(包括9个独立项目,总装机2.1GWh),首期项目已成功并网。此外,能建海投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研究推进一体化绿色氢氨醇生产基地,以及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打造更多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实践典范。

着力优化模式,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投资质效

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能建海投坚持通过优化管控模式、融资渠道、科创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不断集聚,有效提升投资质量和效能。

一是坚持优化实施模式。严格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投资开发阶段核心成果质量和评审力度,严控项目建设管理策划的质量关和可执行性,确保投资项目高效实施。比如,能建海投在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挖掘供应链创效空间,持续优化协同模式,与项目实施相关单位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全面释放中国能建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效能,形成可复制的“乌兹模式”,确保高质高速达成项目实施目标,该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案例清单”。

二是坚持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创新“产银保”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中信保承保新能源行业新政,建立项目融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乌兹首单人民币新能源项目融资落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走深走实;借助融资顾问等专业力量,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确定中亚新能源项目中长期贷款计划。加快打造绿色融资能力,敏锐抓住多边机构高度重视ESG可持续发展要求,主动加强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加快构建ESG投资体系,搭建绿色金融国际多边合作的耦合器。

三是坚持强化科创引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需求投资优质项目,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探索更优制氢技术路线,积极在东道国投资开发一体化绿色氢氨和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牢固树立数智思维,加快信息系统和数字平台建设,创新打造集成财务模型试算、关键投资要素比对、投资风险量化分析、投资决策辅助等功能的海外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投资开发全过程“在线”推进,全面提升投资决策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水平。依托在营绿色能源项目,积极构建“智慧水电”“智慧光伏”等管控平台,在巴基斯坦首创应用远程水电集控系统,通过“无人值守”有效防范社会安全风险;成功建立中国能建首个海外光伏发电实证基地,不断提升海外资产运营技术先进性和竞争力。

640?wx_fmt=jpeg

聚焦转型升维,坚持面向未来,持续提升投资能级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展望未来,能建海投将牢牢把握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充分发挥中国能建的能源电力全产业链一体化与核心技术优势,全力打造更大绿色生产力,擦亮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出海“金名片”。

一是全面加快低碳转型步伐。充分运用中国能建科技创新型、一体化能源型、综合基建型、融合发展型“四型”企业特点,发挥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新能源海水淡化等技术领先优势,深化国际清洁能源交流与合作,全力做强做大绿色能源产业,着力开发一批“风光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光氢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综合储能等示范引领性项目,持续提升产业的“含绿量”“含新量”“含技量”。

二是构建数字智慧化发展平台。聚焦“筑平台、强赋能”,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深入研判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推动管理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四化”跃升,以“数智+”模式增强竞争优势,在项目实践中加快应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产品,推动“投建营”业务全链条高效协同、全流程数据贯通、全方位资源共享,有效解决管理痛点、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将共享融合定位为未来方向。融合发展是企业未来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能建海投将突出围绕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优优互补,推动产业间跨界融合、产业链内在融合、要素间交互融合、区域间协同融合“四大融合”,持续探索开发并推出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产能融合和城市“八网融合”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场景、新生态、新价值链,引领打造“能源融合发展综合方案解决商”。

下一步,能建海投将坚定秉持“对方有需求、能建有优势、双方有共识、合作有共赢”的经营理念,加强与第三方和本土机构的机制化、常态化合作,迈好人才属地化、管理国际化、资源配置全球化“三化”发展步伐,实现从“走出去”“走进去”到“融进去”,与投资目标地区形成紧密联系、共生融合的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持续将中国实践、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建造源源不断地呈现给世界,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事业中彰显央企担当、创造卓越价值,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41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