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部长: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将于两年内完成,中方提供技术支持
巴西计划与预算部长西蒙妮·特贝特近日在出席众议院听证会时宣布,在中国技术团队的支持下,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将于未来两年内完成。日前,中巴双方已经签署两洋铁路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国铁集团旗下的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将牵头成立技术团队,推进相关研究与对接工作。这一横跨南美大陆的超级工程迎来新机遇。
从巴西官方介绍看,目前规划的方案是从巴西东南部的工业区出发,穿越“铁四角”铁矿区、戈亚斯州农业带以及安第斯山脉铜矿区等资源核心地段,最后接入中国中铁承建的东西一体化铁路(FIOL),最终到达秘鲁钱凯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巴西规划部长称调整后的铁路避开了亚马孙雨林核心保护区,全长约6500公里,其中已建成2600公里,总投资预计超过800亿美元。
巴西计划与预算部长西蒙妮·特贝特指出,两洋铁路原计划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周期为10年,但在中国技术团队的支持下,预计将缩短至18至20个月。该研究工作将由巴西交通部下属的国家基础设施公司Infra SA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联合完成,主要由中方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地缘战略与经济意义并重
两洋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贯通南美大陆的重要战略通道。该铁路将把巴西中西部的铁矿石与农产品主产区与秘鲁铜矿带连接起来,全面激活南美内陆经济潜力,推动区域贸易发展和南美一体化进程;巴西至中国的货运时间将缩短9-16天,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提升大豆、铁矿石等对华出口竞争力;与此同时,该铁路通过秘鲁钱凯港(中资控股深水港)连接太平洋,减少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避免美国对关键航道的干预,也将进一步强化钱凯港的区域枢纽地位。
展望未来,建设由下一届政府决策
巴西计划与预算部长表示,可行性研究预计耗时18至20个月,相关工作完成后,将由下一届政府作出最终决策是否正式启动建设。不过,随着中方技术参与和时间表的压缩,项目可望在短期内获得更清晰的执行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