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政府动手抢矿,国外矿企该怎么办?

陕西地矿科技产业   2025-07-26 20:53:25

640?wx_fmt=png&randomid=pjr3ncug

2025年6月17日,马里政府直升机未经通知降落在巴里克矿业(Barrick Mining)的矿区,运走了黄金。这一行动升级了双方的争端,也凸显了矿业公司面临的挑战——随着非洲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主张更多控制权,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趋势已蔓延至包括尼日尔、几内亚和马里在内的西非及东非“政变带”。近年来,这些国家的军方夺取了政权,民主刚果共和国等民选政府也面临类似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对关键矿产的争夺也助长了政府的行动。这些矿产对高科技、国防工业以及向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此前,马里政府已从卢洛-贡科托(Loulo-Gounkoto)矿区没收了超过一吨黄金。这次突袭令这家加拿大公司雪上加霜。该矿早在2025年1月就因政府没收贵金属而关闭,公司也已失去运营权。与此同时,尼日尔将一座与法国国企欧安诺(Orano)合资的铀矿收归国有;几内亚则撤销了其在金矿、钻石、铝土矿、石墨和铁矿领域的多项许可证。

2025年6月,民主刚果共和国延长了关键电池金属钴的出口禁令,意图推高价格。此举导致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Glencore)宣布对部分合同义务遭遇不可抗力。

矿产合同解决公司Resource Resolutions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利特文(Daniel Litvin)指出,西方公司常常仍在遵循旧规则行事,其与政府打交道的方式本质上已不合时宜。他认为,公司需要更精明地周旋,并深入理解东道国政府的动机。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做得更好——它们不会居高临下地假设对方行事不理性,而是积极适应。

一些政府正通过要求更高收入分成、增加合资企业中的国家持股比例等方式,推行更明显的资源民族主义。另一些政府则试图通过控制原材料加工环节,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某些民主国家在选举前夕已开始向外国矿企施压,要求其让步。同时,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等国正减少与原殖民统治者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联系。

2025年6月,马里军政府领导人阿西米·戈伊塔(Assimi Goita)为一座黄金精炼厂项目奠基。该项目由一家俄罗斯集团和一家瑞士投资公司承建,戈伊塔称此举将“彰显国家经济主权”。

风险情报公司Verisk Maplecroft表示,资源民族主义已成为其与采掘业客户交流的核心议题。行业人士透露,矿业集团正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在起诉东道国政府的同时,有时也进行幕后谈判。非洲的矿业公司正寻求创新方式以适应当地政策。

然而此类交易可能面临被视为不当或被迫进行的风险。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指示司法部暂停执行《反海外腐败法》,此事凸显了反腐倡导者的担忧。

利特文警告,通过不道德手段达成的交易只能是短期胜利。他认为,企业应加倍恪守国际标准,参与不当行为终将得不偿失。

Verisk Maplecroft分析师米肖·杜尔马兹(Michaud Durmaz)建议,企业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等方式促进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改善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他直言:“仅仅开采资源然后离开的模式已行不通了。”

巴里克首席执行官马克·布里斯托(Mark Bristow)在公司官网的公开信中表示,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特殊阻碍,公司仍坚定致力于马里市场。他补充道,与马里的关系已超越商业合作,更体现了共同创造价值的理念,这正定义了他们在非洲乃至全球负责任采矿的方式。

牛津经济研究院驻摩洛哥政治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康拉迪(François Conradie)以几内亚的西芒杜(Simandou)项目为例,说明非洲矿业公司正积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由英澳企业力拓(Rio Tinto)联合多家中国企业共同开发,包括修建铁路和港口设施。

康拉迪同时警告,企业须避免囤积矿权却不开发,这常导致财政紧张的政府损失急需的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例如,法国欧安诺集团曾因铀价暴跌,将尼日尔北部的伊穆拉伦(Imouraren)矿推迟生产多年,后因法尼关系破裂被剥夺矿权。康拉迪强调:“进入一个国家,就必须向国库注入资金。”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政府需谨慎行事,以免阻碍行业投资。杜尔马兹认为,尼日尔和马里的投资风险正朝不利方向演变,而几内亚的风险已超过收益。

萨拉马资源公司(Sarama Resources)创始人安德鲁·丁宁(Andrew Dinning)表示,西方投资者撤离可能造成真空,很可能被中国或非西方资本填补。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已开始对布基纳法索政府提起仲裁程序。

阅读3907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