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新机遇:巴林首个光伏IPP项目计划启动
巴林电力与水务局(EWA)宣布,将于8月11日举办线上咨询会议,发布该国首个光伏独立电力项目(IPP)——Belaj Al-Jazaer光伏电站计划。
该项目规划容量为200MW,是巴林首次在公私合作框架下采用BOO模式实施的上网光伏电站项目。私商将负责从融资、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流程开发,以长期特许经营形式交付。项目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
目前EWA正加快采购流程,所有投标经过初步财务和技术评估后将进入详细评估阶段。此次市场咨询会由KPMG Fakhro(财务)、WSP Parsons Brinckerhoff(技术)和Trowers & Hamlins(法律)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提供支持,充分体现了巴林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决心,市场开放与国际化合作的加强。
巴林能源转型的里程碑动作
Belaj Al-Jazaer光伏IPP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巴林电力行业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和资金支持模式,向市场化、私营资本参与、风险共担的新型电力采购模式转变。
BOO模式下,私人投资者拥有相对稳定的长期收入流,但同时将承担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与收益,这要求投资者具备强大的资金/融资实力、本地建设经验和长期运营管理能力。
巴林政府已明确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战略,并通过引入PPP/IPP模式,利用私营部门的资金、技术和运营效率,加速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和碳减排目标。这种模式的成功推行,将为未来更多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范本。
可再生能源市场现状
巴林作为海合会中最小的经济体,相较于阿联酋、沙特等区域大国,可再生能源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国复根据公开信息推断,其全国装机规模尚未达到1GW),但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势头。
2017年以来,巴林通过政府招标授出多个太阳能项目(≤100MW),其中主要为小规模分布式建筑光伏项目。2024年Masdar签署巴林风电项目协议,计划投资规模最高达2GW,目前尚未落地。然而从长期来看,巴林2060年净零碳排放的承诺以及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都使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选择。
中资企业参与情况
由于市场规模有限,且此前缺乏成熟的IPP机制,中资电力企业在巴林可再生能源市场的直接投资和工程承包并不活跃。
中资电力工程企业在巴林传统火电、输变电领域经验相对丰富,随着可再生能源规划推进,部分中资承包商(如特变电工)也开始参与太阳能发电项目投标,与巴林本土和外资(主要为沙特、阿联酋等)承包商同场竞争。
IPP项目方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国家电投、晶科等大型能源央企和领先光伏企业在中东已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投标和开发经验,本次Belaj Al-Jazaer项目则为中资电力投资商进入巴林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小结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巴林可再生能源行业集中度不如沙特和阿联酋等成熟市场,可能存在更弹性的议价空间。项目单体规模较小,难以快速形成规模效益,但也意味着投资规模与初期资本压力的降低。
从项目本身来看,Belaj Al-Jazaer项目作为光伏IPP的开山之作,有可能成为深耕巴林及海湾地区新兴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关键支点,如能成功参与将为后续项目积累宝贵经验和市场声誉,获得先发优势。
对于具备一定本地经验和资源的开发商而言,可在充分调研和合理评估的前提下,积极关注“首个”项目的战略机遇,在未来大规模、市场化、国际化的竞合格局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