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亚那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顺利合龙
当地时间8月28日,圭亚那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顺利实现合龙,标志着这座圭亚那迄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交通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完工,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圭亚那总统伊尔凡·阿里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阿里总统高度评价了铁建国际的项目建设工作。他表示,中方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与规范,展现出卓越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大桥的工程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桥建设团队经常彻夜工作,我永远难以忘记那些凌晨两三点钟的电话会议,大桥建设也牺牲了中方员工与家人相伴的时光,此刻正是对所有奋斗时刻的礼赞”。伊尔凡·阿里对项目团队践诺履约,高效推进工程实施表示高度赞扬,称铁建国际“创造了全球范围内罕见的建设速度”。
该桥位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全长约2890米,主桥设计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达300米,桥面为双向4车道+双非机动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使用年限100年。项目位于热带河口区域,地质松软、水流湍急、高温高湿且易受季节性风暴影响,施工环境复杂严峻。大桥主体为混凝土结构,主梁自重大、整体性要求高,悬臂浇筑期间的结构稳定性和线形控制难度极大。
为解决大跨度混凝土主梁在恶劣环境下的施工难题,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对梁段浇筑与变形进行精细模拟,并在挂篮中集成液压调节系统,实时补偿施工中的环境位移。边跨箱型段施工采用π形梁挂篮改造工艺。针对索导管需穿越多个悬浇节段且定位精度要求高的挑战,项目团队持续优化控制工艺,最终实现精准定位。此外,团队及时识别并处置了箱型段底板混凝土水化热导致的挂篮主横梁温升和止推系统应力重分布问题,消除了潜在安全风险。项目全过程依托BIM技术预演施工步骤,显著提升作业精度与效率。通过可视化模拟,人员可直观把握风险要点与技术关键,有效排除工序与空间干扰,保障了施工流程无缝衔接。
新桥通车后,德梅拉拉河两岸通行时间将缩短四分之三,河道通航能力提升两倍以上,可通行5万吨级船舶,并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作为连接大西洋与圭亚那内陆的交通咽喉,该桥将彻底改变圭亚那现有交通格局,助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