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成功实现融资关闭
近日,能建海投所属的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顺利实现融资关闭,由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联合牵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民生银行参团的银团发放了首笔贷款。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中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的投融资新路径。
项目航拍
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贷款金额合计约33亿元人民币。在投资建设进程中,该项目创下中资企业境外新能源项目多项纪录,并首次实现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全额承保、中资银行银团全额人民币贷款、采用无追索项目融资模式。
面对美元融资成本高企、多边融资渠道受限等挑战,公司主动主导融资结构设计,突破传统依赖母公司担保的融资方式,创新采用以项目自身资产和未来收益为还款来源的无追索项目融资模式,成功吸引中资银团提供全额人民币贷款,并通过中信保保险工具有效缓释政治和信用风险。
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投融双方的深度协同,也推动项目全周期品质提升。金融机构在融资尽调中引入专业团队,从法律、财务、保险、技术等多维度严格把关,促使投资方在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各环节提升专业水准,形成“以融资标准促进项目质量”的良性机制。
在无追索融资结构下,银行与投资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融共生体”,双方在项目周期中协同应对各类风险,提升决策效率与执行质量。该模式在项目中的成功实践,为后续中资企业拓展海外新能源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进一步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协同竞争力。
同时,项目采用人民币作为融资币种,充分发挥中资银行资金规模与成本优势,推动人民币在海外项目融资、EPC结算、供应链支付等环节的应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拓展了实体项目场景。
乌兹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与中国能建代表林晓丹等启动并网
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由布哈拉州500MW和卡什卡达里亚州500MW组成,是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后,中资企业在中亚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大型新能源项目,也是“一带一路”框架内中资企业在中亚投资建设的最大光伏项目,受到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和总理的高度赞扬,被列为“新能源标杆项目”。2023年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办公厅和能源部举行新能源投资项目并网启动仪式,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为项目拉下启动开关,祝贺首期400MW成功并网发电。2024年6月末,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
在建设期间,项目为当地新增约1600个就业岗位;运营后,年均发电量可达约24亿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40万吨,等效节约天然气5.2亿立方米,并将为当地贡献约1.4亿美元的税收收入。自开工以来,乌兹别克斯坦24小时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乌主流媒体持续报道项目进展,充分彰显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2024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荣誉称号
2024年末,项目被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分别评选为“国际绿色能源先锋项目”及“2024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荣誉称号。为感谢项目对乌兹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发挥的关键作用,乌兹能源部长向公司颁发了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表彰证书。
乌兹光伏项目的成功融资与实施,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灵活应对风险、创新合作模式的能力。项目不仅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也为后续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重要参考。
